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6586344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 共76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君王,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贬百代。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

2、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因为他曾“治产积居,与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为他“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而独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为标题,暗示作者抑扬之意。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孟轲,邹人也。”“荀卿,赵人。”书老、庄亦不名,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庄子者,蒙人也。”书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曰:“孙子武者,齐人也。”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

3、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这是借用他人的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评二世曰:“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微词。如叔孙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

4、“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这就无异说,刘邦“谋计用兵”以外,一无所长。司马迁在封禅书中讥讽武帝惑鬼神,求神仙,迷巫祝,信方士。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汤武的革命、孔子的作春秋。他在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又说陈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从以上的评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善与所恶,所贤与所贱,所是与所非;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他同时并世的人。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5、。”这是他作史记的用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批判,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条,所以班固批评他说:“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而刘向、扬雄等皆称“迁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摘编自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迁以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执行历史批判,这种批判有力地揭发了历史的黑暗,抨击了人类的罪恶。B. 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把陈涉列入世家,肯定了项羽的历史功绩在陈涉之上;把子贡归入货殖之列,隐含着对经商者的批评。C. 司马迁对于一般人物的列传,用其人之名作标题;对刺客、循吏、儒林等则用其人的行为作标题:暗示司马迁的抑扬之意。D.

6、 对孔子、老子、庄子不书名,对孟子、荀子直称其名,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则表示对其人并不尊崇。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史记的批判精神,司马迁用标题、书法、在叙述中夹以批判、“太史公曰”等形式批判历史。B. “太史公曰”是史记各篇之后的专评,相比较而言,这种形式的批判最重要,这一点从文中的详略安排也可以看出。C. 史记晁错列传末记载的邓公一番话,说明邓公不赞成汉景帝诛杀晁错的做法,其实也表现出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D. 文章第三段在论证“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这个观点时,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3. 根据

7、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迁批评秦始皇、秦二世,对汉高祖、汉武帝也有微词,这表明司马迁有胆有识,不但敢贬前代帝王,对本朝帝王也不回避。B. 司马迁赞赏陈涉在秦朝末年率先起义的行为,肯定了陈涉起义的影响,这种歌颂叛逆的评论与当时统治者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C. 司马迁作史记的用意是“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因此,史记的批判意义深远,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D. 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后人对这种批判认识不同,评价不一。【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8、。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B项,“肯定了项羽的历史功绩在陈涉之上”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文章第二段只是说“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并没有比较二人的历史功绩。C项,“司马迁对于一般人物的列传,用其人之名作标题”中“一般人物的列传”错误,第二段说的是“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可见应为“一般的人物列传”,选项偷换概念。D项,“书名则表示对其人并不尊崇”错误,选项表述过于绝对,违背原文意思,应为“并不如何尊崇”。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

9、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错误,从文中来看,并没有使用类比论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

10、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司马迁作史记的用意是因此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主观臆断,文章第四段只是说“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他同时并世的人。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这是他作史记的用意”,由此可知,前后并无绝对的因果关系,而且并没有说“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故选C。【点睛】比对句间关系

11、,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

12、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

13、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材料二: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

14、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

15、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材料三: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school bullying”(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B. 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C.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