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案例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585360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成本管理)成本案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本管理)成本案例案例1: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

2、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

3、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衡量投资项目成本,只能包含因进行或选择该行动方案而发生的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指与特定决策、行动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包括差额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非相关成本则指在决策之前就已发生或不管采取什么方案都要发生的成本,它与特定决策无关,因而在分析评价和最优决策过程中不应纳入决策成本的范畴,如过去成本、账面成本等。从决策的相关性看,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若决策时计入沉没成本,将使项目成本高估,从而得到错误的结论。机会成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选定某方案可能损失的收入

4、或收益。以中国干线飞机项目为例,终止该项目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显然应当是继续进行该项目未来可能获得的净收益(扣除新增投资后)。如果不能产生正的净收益,下马就是最好的出路。即使有了正的净收益,也还必须看其投资回报率(净收益/新增投资)是否高于企业的平均回报。倘若低于平均回报,也应当忍痛下马。事实上,“事件一”中干线项目下马完全是“前景堪忧”使然。从销路看,原打算生产150架飞机,到1992年首次签约时定为40架,后又于1994年降至20架,并约定由中方认购。但民航只同意购买5架,其余15架没有着落。可想而知,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该项目会有怎样的未来收益?当然,决策中某一既定行动的机会成本

5、有时是很难衡量的,成本估计可能是高度主观和随意的。此外,有关评价应当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贴现指标为依据。这些都应引起决策者的注意。正确区分决策成本与会计成本一般说来,沉没成本是就决策或经济评估而言的。从会计成本核算角度看,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沉没成本。例如一个已发生了咨询费和开办费的投资项目,当环境发生某种变化需要重新决策时,这些费用作为沉没成本不应当纳入决策成本范围考虑。但在具体会计核算时,则应视决策结果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最后决定放弃该项目,这些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投资损益;如果项目继续,则根据会计准则在该项目的受益期内进行成本分摊。可见,为财务报告目的而获得的某项经济活动的成本对于决策

6、目的来说,并不总是恰当的。案例2: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报酬递减定律。他认为,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最终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尽管他正确地指出了“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改变了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食物的生产方式,劳动的平均产出因而上升。这些进步包括高产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的收割机械。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总的食物

7、生产的增幅总是或多或少地高于同期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增长的源泉之一是农用土地的增加。例如,从1961-1975年,非洲农业用地所占的百分比从32上升至33.3,拉丁美洲则从19.6上升至22.4,在远东地区,该比值则从2l.9上升至22.6%。但同时,北美的农业用地则从26.1降至255,西欧由46.3%降至43.7。显然,粮食产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改进,而不是农业用地的增加。在一些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饥荒仍是个严重的问题。劳动生产率低下是原因之一。虽然其他一些国家存在着农业剩余,但由于食物从生产率高的地区向生产率低的地区的再分配的困难和生产率低地区收入也低的缘故,饥荒仍威胁着部分

8、人群。思考题:(1)既然马尔萨斯的预言失败,你认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还起作用吗?(2)请你谈谈“中国人口太多,将来需要世界来养活中国”或“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案例3:浙江到了出大企业的时候规模报酬问题浙江企业特别是温州企业以“小型”、“民营”、“低成本”和“劳动密集”而著称。这些特点在过去是优点,在今后还是优点。经验都一再证明,“小”不一定弱(正像“大”不一定强一样)。而且,从企业竞争的逻辑来说,能够长成大企业的小企业终究是少数。浙江企业已经度过初创期。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就是通过竞争不断培育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以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为龙头,带动

9、钢铁、机械、建材、石化、能源等行业快速增长的阶段。在这些行业中,多数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要求,也就是说,投资就要上大项目。最大的挑战在于,企业从无到有不易,从小到大更难。如果说第一阶段成功概率是百分之五十,第二阶段的成功概率可能不到百分之一。案例4:北大校园里的占座现象在北大校园的占座方面,女生勤快于男生,由事实可知,几乎每堂课坐在前几排的都是女生,而男生都在后面几排,据说因此男生颇不服气,于是一连几天早早起来占座,座是占到了,但带来的负效应也不少:晚上睡的晚,早上起的早,上课精神自然不好,一连几天的恶性循环,男生起早占座的现象就没了,前几排仍是女生占有绝大部分的座位,其实这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

10、,男生占座的显形机会成本是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而隐性机会成本则是一天的精神状态不佳,相较起来,女生的机会成本就要小得多。因此,占座风波的必然结果就是机会成本比较小的方取胜。案例5: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区别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假设一例。假设王先生用自己的银行存款30万收购了一个小企业,如果不支取这30万元钱,在市场利息5%的情况下他每年可以赚到1.5万元的利息。王先生为了拥有自己的工厂,每年放弃了1.5万元的利息收入。这1.5元就是王先生开办企业的机会成本之一。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以不同的方法来看待成本。经济学家把王先生放弃的1.5万也作为他企业的成本,尽管这是一种隐性成本。但是会计师并不把这1.5万

11、元作为成本表示,因为在会计的账面上并没有货币流出企业去进行支付。为了进一步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之间的差别,我们换一个角度,王先生没有买工厂的30万元,而是用自己的储蓄10万元,并以5%的利息从银行借了20万元。王先生的会计师只衡量显性成本,将把每年为银行贷款支付的1万元利息作为成本,因为这是从企业流出的货币量。与此相比,根据经济学家的看法,拥有的机会成本仍然是1.5万元。现在我们再回到企业的目标利润。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方法衡量企业的成本,他们也会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利润。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即企业总收益减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只减企业的显性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