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574672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技术)无损检测工艺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工艺技术)无损检测工艺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工艺技术)无损检测工艺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工艺技术)无损检测工艺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工艺技术)无损检测工艺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艺技术)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技术)无损检测工艺规程.(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艺技术)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无损检测工艺规程上海基实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实施日期:2008.01.01目录I射线检测工艺规程II超声检测工艺规程III磁粉检测工艺规程IV渗透检测工艺规程I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 目的本规程是根据LR船舶建造及入级规范及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制定的船舶焊缝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程序及焊接质量合格与不合格的规定。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母材厚度小于等于100mm钢熔化焊对接焊缝的射线照相方法及焊接质量评定。3 引用标准CB/T3558-94船舶钢焊缝射线探伤工艺和质量分级GB/3323-2005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探伤和质量分级JIS3104-95钢焊缝射线检验方法及探伤底片等级

2、分类方法DNV-?ASME-2001第五卷,第二章AWSD1.12000钢结构焊接规范4 检测人员4.1从事焊缝射线探伤人员,必须掌握射线检测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焊缝射线探伤经验,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金属材料和焊接基础知识。4.2射线探伤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级及符合级要求的级资格证书。4.3评片人员校正视力不应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为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5 焊缝表面质量5.1需检验的焊缝,其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进行适

3、当的修整。5.2焊缝表面经检查合格后,由质管员(或质检人员)填写探伤申请单,申请单上写明工程代号、工程名称、焊工或焊工号、探伤编号、焊接方法、材料牌号及材料规格、焊缝质量评定标准等。6 设备及器材6.1射线源6.1.1X射线机必须由有资质的法定计量单位进行鉴定合格6.1.2在确切作好现场防护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使用Ir192和Se75射线源进行摄片。6.2胶片选用AgfaC7,胶片的灰雾度不大于0.3。6.3增感屏6.3.1射线照相采用金属增感屏。6.3.2X射线照相时采用铅箔厚度为0.03mm的铅增感屏。6.3.3Ir192射线照相时,采用0.1和0.3mm的铅增感屏。6.3.4胶片和增感屏在

4、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相互紧贴。6.4密度计密度计的准确度应不低于0.05,可测黑度不低于4.5。6.5观片灯观片灯最大亮度应不小于100000cd/m2,且观察的漫射光亮度应可调。对不需要观察或透光量过强的部分应采用适当的遮光板屏蔽强光。经照射后的底片亮度应不低于30cd/m2。6.6线型像质计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85线型像质计、ASMET233.2及EN462-1的规定。7 射线照相工艺要求7.1探伤时机对接焊缝当其板厚50mm,应在焊后24小时后进行,当板厚50时,或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48小时后进行。7.2射线源能量的选择7.2.1在保证穿透力的前提下,尽

5、量选择能量较低的X射线。7.2.2以管电压为400KV以下的X射线透照焊缝时,不同厚度板所允许的最高管电压(见图1)。最高管电压8050501072图1 透照厚度和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7.2.3Ir192和Se75射线源透照厚度范围分别为20100mm(钢)和1040mm(钢)。采用内透法照(中心法和偏心法)时,在保证像质计灵敏度达到9.7.1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射线最小透照厚度取上述下限值的二分之一。7.3透照方式7.3.1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对接焊缝的基本透照方式见图2和图3。环缝内透(中心法FR)环缝内透(内偏心法FRF68130.20812120.251216110.

6、321620100.40202590.5253280.63325070.8508061.008012051.2512015041.601502007.9.2底片黑度底片有效检出范围内焊缝成像区内的黑度范围控制应在表3的范围内。表3底片黑度范围射线种类底片黑度D灰雾度DX射线1.804.000.30射线2.004.00注:D值包括了D0值。7.9.3影像识别要求7.9.3.1底片上的像质计影像位置应正确,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齐全,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影像7.9.3.2如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是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7.9.4不允许的

7、假缺陷在底片评定区域内不应有以下妨碍底片评定的假缺陷:暗室处理时产生的灰雾及条纹、水迹或化学污斑;划痕、指纹、脏物、静电痕迹、黑点和撕裂等;及因增感屏受损伤而造成的伪缺陷显示等。7.10不合格片和返修片的处理7.10.1不符合像质要求的底片为不合格片,需及时进行重新透照。7.10.2返修片的处理7.10.2.1射线底片按标准进行评定时,凡发现超标缺陷的焊缝,应及时开具返修通知单进行返修。7.10.2.2在探伤部位任一端发现缺陷有延伸的可能性,应在缺陷延伸方向作补充射线照相。7.10.2.3对于超标缺陷应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并应按正确的返修工艺进行修补。7.10.2.4同一部位(指焊补的填充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