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普通部)(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6556323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普通部)(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普通部)(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普通部)(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普通部)(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普通部)(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普通部)(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普通部)(解析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河北省安平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部)(解析版)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A. 高温变质B. 侵入冷凝C. 高压成岩D. 喷出冷却2. 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A. 风蚀作用B. 水蚀作用C. 溶蚀作用D. 风化作用【答案】1. B 2. D【解析】本题组考查岩石的形成。(1)花岗岩是侵入岩,是岩浆在接近地表的位置冷凝形成的。(2)岩石的温差变化,导致岩石的分崩离析,属于物理风化。【1题详解】花

2、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选B。【2题详解】该实验通过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通过观察可知,岩石内温度变化从55-47,较慢;而岩石表面温度从56-37左右,显然,岩石表层温度变化大,岩石表层温差大导致岩石分崩离析,故本实验模拟的是物理风化作用,选D。和田玉是一种深埋在地下的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再经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岩石露出地表,经风化、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石与玉则分离,这便形成鹅卵石状的籽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 籽料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 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B

3、. 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作用C. 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侵入外力作用D. 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4. 根据材料和图片信息,图中寻找籽料的最佳地段是()A. B. C. D. 【答案】3. B 4. C【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和田玉籽料的形成过程为:白云岩变质形成大理岩(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在地壳内部应为侵入岩)-露出地表(地壳运动)-风化、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外力作用),故本题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能力。根据等高线弯曲与河流的关系,可判断河流的流向为由流向,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方向,侵蚀作用强,位于河流下游方向,沉积作用强,河段位于山麓附近,沉积物颗粒较

4、大,位于下游,流速慢,沉积颗粒物较小;根据题干中和田玉的籽料颗粒较大,故该题应选C。河流阶地主要分为基岩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完全由基岩组成的阶地叫做基岩阶地,也叫侵蚀阶地;完全由河流沉积物组成的阶地叫做堆积阶地;下部为基岩,上部为河流沉积物的阶地叫做基座阶地。下图示意黄河中游某河段河谷横剖面,该河段西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T1、T2、T3、T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 图中属于基岩阶地的是A. T1B. T2C. T3D. T46. 据图判断,黄河该河段A. 流向是自北向南B. 流向是自西向东C. 东岸是曲流凹岸D. 西岸是曲流凹岸7. 河流下切作用最弱的时期A. T1形成时期B

5、. T2形成时期C. T3形成时期D. T4形成时期【答案】5. D 6. C 7. A【解析】【5题详解】据材料知,基岩阶地也称侵蚀阶地,指阶地表面由河流侵蚀而成,完全由基岩构成。据图可知,T4阶地仅覆盖薄层黄土,黄土不是冲积物,而是风积物,未发现砾石层,为侵蚀阶地即基岩阶地。T2和T3阶地存在砾石层,为基座阶地。T1阶地完全由砾石层覆盖,为堆积阶地。故选D。【6题详解】黄河中游整体流向为自北向南,但具体到某一河段则不一定符合。据图无法判断该段河流流向,AB排除;只能依据两岸阶地分布不对称的特点,发现河流西岸存在阶地分布而东岸没有,由此推断河流西岸为凸岸,东岸为凹岸。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

6、主;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不利于阶地的形成和发育,C正确D错误。故选C。【7题详解】河流下切作用强,就可能切穿基岩,形成基座阶地或基岩阶地。而堆积阶地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流水的侧蚀和堆积作用。由此可见河流下切作用最弱的时期也就是T1形成时期。故选A。如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 着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A地温度高,气压低B. 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 B地温度低,气压高D. 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9. 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A. 白天,吹海风B. 为白天,吹陆风C. 为夜晚,吹海风D. 为

7、夜晚,吹陆风【答案】8. D 9. A【解析】【8题详解】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气压高低,甲地等压面向上凸起,代表气压高,气流下沉形成。乙地等压面向下凹,说明气压较低,气流垂直上升,B错。甲气压高,说明气流冷却下沉,气温较低;乙地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乙地气温比甲地高,A错误。甲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C错误。甲地气压高,乙气压较低,气流由甲流向乙,D正确。【9题详解】若甲为海洋,乙位于陆地,此时海洋形成高气压,垂直方向气流下沉,说明海洋温度较低,陆地形成低压,气温较高,说明是白天,CD错误;此时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吹海风,说明是白天,A正确。根据海陆风原理,夜晚吹

8、陆风,白天吹海风,B错。【点睛】常见等压面的判读:(1)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凸高凹低”。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10. 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 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B. 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纬度C. 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D. 纬度台风活动频繁11. 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A. 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 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C. 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D. 终年受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答案】10. C 11. A【解析】试题分析:【10题详解】根据图示风向的偏转方向为向左偏转,可知此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I纬度和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

10、量偏少,B项错误;II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IV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11题详解】I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低东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表述正确;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表述正确;终年受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表述正确。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考查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上图四种气候类型中,

11、某季节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的是A. 甲、乙B. 丙、丁C. 乙、丙D. 甲、丁13. 图示各气候中,只分布在大陆东岸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2. A 13. C【解析】试题分析:【12题详解】根据各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甲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乙地全年温和湿润。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丁地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甲地冬季温和多雨是受西风带控制形成,乙地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两地冬季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A对。【13题详解】结合前面分析,图示各气候中,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

12、陆东岸的是丙,C对。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A、B错。热带草原气候两岸都有分布,D错。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成因,主要分布规律。下图为“北半球某地1月某日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14. 两处气压差值最大可能为()A. 36B. 38C. 39D. 4015. 有关该日处天气状况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 处气温最高B. 处风力最小C. 处盛行偏北风D. 处湿度最小【答案】14. C 15. C【解析】本题组以北半球某地1月某日等压线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气压差值计算、天气状况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14题详解】

13、图中显示,处气压为1036百帕,处气压值为9961000百帕,两者差值范围为3640百帕,最大差值应接近(不能等于)40百帕,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5题详解】题中信息表明,该地为北半球,时间为1月份,因此为北半球冬季,处形成强大的高气压,应为亚洲高压,属冷高压,气温低,A错。处等压线比处密集,因此处不是风力最小的地区,B错。根据等压线的延伸方向和数值高低判断,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北指向东南,风向在北半球右偏,形成偏北风,C对。处为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空气相对湿度低,但与处相比,处离海较近,空气中水汽含量相对较多,D错。故选C。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

14、趋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 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 17. 此隧道A. 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B. 内部温差比外部大C. 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D. 具有冬暖夏凉特点18. 该学校最可能位于A. 黑龙江省B. 山东省C. 陕西省D. 内蒙古自治区【答案】16. C 17. D 18. C【解析】【16题详解】冬季隧道内外温度都比夏季低,因此表示7月份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表示1月份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白天隧道外部气温日变化大,因此表示1月份隧道内气温日变化。故C正确。【17题详解

15、】由上题可知表示1月份隧道内气温日变化,同理表示7月份隧道内气温日变化,因此隧道内昼夜温差小于隧道外,且冬暖夏凉, D正确、B错误。太阳辐射量最大值出现时间应在最高温之前,故A错误。图中信息显示1月份隧道内外的温差最大至出现在6时左右,故C错误。故选D。【18题详解】图示信息显示,隧道外最冷月气温在0附近,应靠近秦岭淮河一线,故排除A、D项。图中最高气温在15时左右,这个“15时”是北京时间,而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地方时),说明图中学校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约晚1小时,应位于北京以西。 C正确、B错误。故选C。读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19. 该方法揭示了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