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6555424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实验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场、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并对应相应的颜色,也称为“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A倡行仁政,以德治国B阴阳五行,变化有常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2、D政权统治,合法正统2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A“民贵君轻”思想、焚书坑儒B“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C“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D“礼”的思想、郡县制3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的主张,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的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民族自治的需要4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游侠,继承了儒、墨两家的一些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侠义精神。西汉初期,游侠对乡里秩序的稳定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受到平民的欢迎。汉武帝之后,游侠精神逐渐衰弱。

3、游侠精神衰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稳定C儒墨思想的没落D大一统政府体制的影响5朱熹专以士为施教的直接对象。陆九渊则针对士和一般民众施教。施教对象的变化主要说明A儒学理论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B理学强化了儒学理论的思辨性C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基本完成D程朱理学与心学求理途径不同6宋末元初人金履祥提出:“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专其利以自私哉?”南宋思想家叶适也说:“有民而后有君,有天下而后有国。有国有君,而后有君与国之用。”这些思想主张是A宋朝经济新气象的反映B不同学派对程朱理学的严厉抨击C社会各界思想大解放的体现D文人学士对家国命运的

4、深度思考7南宋的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明清之际王夫之也提出“气者,理所依也。”两人提到的“理”:A天下兴亡的道理B前者指统治秩序,后者指客观规律C前者指客观规律,后者指统治秩序D前者是物质实体,后者是客观规律8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嫁、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A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C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D彻底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9有学者认为,科学的进步应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闲暇”,不为生活而奔波。而中国古代生活上有保障的富人不屑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真正从事这一工作

5、的人是工匠、失意的文人。按该学者的理解,古代科技存在的不足是( )A社会环境相对紧张 B知识阶层的贫困化C主流意识认识不足 D生产力发展较落后10中国古代绘画和戏曲艺术异彩纷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元明清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B风俗画是两宋画坛最大亮点,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C道光年间京剧艺术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D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11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A“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最早得名于宋朝的朱熹。B西汉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C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讲究借物抒情和追求

6、神韵意趣。D清朝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佳作。12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指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下列史实中,与上述材料表述不符的是()A词成为当时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 B民间兴起抒情叙事兼长的散曲C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D书法开始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功能13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专制思想14甲

7、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A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B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C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D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1519世纪4060年代,从魏源、徐继畲到洪仁玕、冯桂芬都对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浪漫式的赞美。7090年代,从郑观应、王韬到康有为、梁启超却极力称道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这

8、一认知的变化是基于A中国与英国政治文化传统相近B民众对民主共和制度缺乏了解C美国成为侵华的最主要凶手D君主制度仍然有坚实的基础16胡适在倡导“整理国故”运动时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这表明胡适A认为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17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

9、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近代出现的这些争论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人A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B对政治民主化的不懈求索C认清了西方民主政体的利弊D民主思想观念的形成艰难18下表据陈大伙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相关内容编制。时期阶段思想理路思想内容清末民初萌芽屈辱中觉醒在屈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师夷”、“仿行”、“爱国”,“中华民族”观念正在形成之中抗战时期成长救亡中勃发“民族复兴”意识勃发,中共提出 “民族复兴”的终极指向和道路选择新中国时期升华奋进中超越民族独立,社会变革,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科学发展,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空前自信对表格中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B思想相互对立和冲

10、突C其目标任务基本相同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京师同文馆创办之初,入馆学生“按等给予膏火薪水。肄习洋文者,月给膏火三两,俟学有成效,选拔前馆,月给膏火六两;越数年课业颇有进益,则增至十两;更择其优长者举充副教习,月给薪水十五两。”当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从侧面反映了A清政府重视教育B新式教育已成主流C官办学堂待遇更好D新式学堂招生艰难20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A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D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

11、地形成21新三民主义划定了享有民权的社会群体范围,把间接民权发展到直接民权,较之以前的小范围的“功臣民权”“党派民权”“阶级民权”实是进了一大步。这一做法意在A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B要求实行直接民主C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D彻底实现人民权利221935年10月到1948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和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说明毛泽东思想A开始形成B是指导中国革命的唯一理论C与时俱进D根植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23有学者认为,邓小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采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为支持继续扩大市场的实用主义政策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其中“提

12、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是指A主张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强调意识形态居于首要地位D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4一位学者在研究中国共产党1977年至2007年30年间中共代表大会报告的词汇变迁时发现,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中的新词语“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出现率高居所有实词第一位报告中“邓小平理论”成为高频词语ABCD25在历史探究课上,几位同学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展开了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A甲:“双百”方针是指在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艺术问题上

13、百家争鸣B乙:“双百”方针的实施过程历尽曲折C丙:“百家争鸣”就是学者可以自由发表任何言论D丁:“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与春秋战国时极为相似262013年1月1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哲敏、王小谟两位院士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奖项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这说明A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B应该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C知识和科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和

14、人才27“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A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B使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8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 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 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29“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