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W[1]培训资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551046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隔离-W[1]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消毒隔离-W[1]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消毒隔离-W[1]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消毒隔离-W[1]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消毒隔离-W[1]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毒隔离-W[1]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隔离-W[1]培训资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毒隔离知识,一二一团医院 感控办,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两个基本的环节。,3,基本概念,消毒 灭菌 病原微生物无害化 一切微生物 相对概念 绝对概念 人工染菌后杀灭率99.9% 未检出需厌菌 自然菌杀灭率90% 未检出霉菌,4,基本概念,灭菌剂: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 高效消毒剂: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细菌芽胞 中效消毒剂:仅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病毒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 低效消毒剂:仅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6,消毒灭

2、菌的基本要求,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程度 1、高度危险性物品:穿过皮肤/黏膜进入无菌组织、器官或与破损组织、黏膜皮肤密切接触的物品。如口腔科的车针、手术室器械、腹腔镜。-灭菌:灭菌剂 2、中度危险性物品: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不进入无菌组织。如胃肠镜、呼吸机管道、压舌板、体温计等。-高/中水平消毒:高/中效消毒剂 3、低度危险性物品:有微生物但一般无害,达到一定量需要处理。如地面、便器、被褥、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低水平消毒:低效消毒剂或清洁即可。,7,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程序 (消毒)-清洗干燥消毒/灭菌-(冲洗)-(干燥)-使用 1 2 3 4 5 6 7 1、

3、非感染污染可以不做此步骤,但若是甲类传染病或HBV、HIV、TB、炭疽等病人体液污染必须先做消毒处理后再清洗。在以下有三种情况下,需要消毒再清洗:有感染污染、清洗时无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科室如口腔、检验 2、必须彻底清洗,是消毒/灭菌成败的关键。 3、带水的物品防入液体化学消毒剂中,会降低有效浓度。 4、注重消毒/灭菌因子,充分暴露于作用因子下,对作用剂量、浓度、强度和时间必须保证,才可以确保其消毒效果可靠。,8,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5、某些化学消毒液对人体皮肤黏膜有损害的,消毒。灭菌后需要冲洗干净放可使用 6、多数物品消毒/灭菌后需要干燥备用,带水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造成再次污染,如压力蒸

4、汽灭菌后干燥、体温计酒精消毒后干燥备用、氧气湿化瓶用84消毒液消毒后干燥备用等。 7、消毒/灭菌后的物品使用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无菌使用,防止再次污染。,9,消毒隔离制度,一、无菌操作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做各项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操作后 应洗手。 3、按要求做到正确洗手、手消毒以及使用手 套。每项操作之间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10,洗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所有措施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简单易行、最有效果的措施。也是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的最基本措施。,11,二、治疗室、换药室、污物室消毒隔离管理 1、台面、地面保持干净、干燥、无污垢。 2、使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每天一次

5、,每次30分钟。紫外线灯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记录。,消毒隔离制度,12,三、监测 1、对新的紫外线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 符合标准后方能使用。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累计时间达90小时监测一次。 2、按要求正确使用消毒、灭菌剂。,消毒隔离制度,13,3、使用中消毒剂(酒精、碘酒、戊二醛等)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培养)一次;化学监测(有效浓度监测)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一次、戊二醛每周不少于一次。 4、要求每月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医疗用品、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等的监测。 5、监测标本的采样必须按规范执行。,消毒隔离制度,14,四、病室消毒隔

6、离管理要求 1、定时通风换气。 2、对病人床单位保洁实行一床一巾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3、更换的被服等应放于指定位置(污物筒内),不在病室内、走廊清点。,消毒隔离制度,15,4、住院病人床上用品每周更换一次,病人被送手术后更换床上用品一次,出现污迹随时更换。 5、住院人员进行手术、分娩前应更换干净衣服后,才进入手术室。 6、有严重感染、特殊菌株感染及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应设立相对的隔离单元,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消毒隔离制度,16,五、医疗器械、用物消毒管理要求: 1、凡灭菌后的物品,必须保持无菌状态。高压灭菌包(棉布包装材料)有效期为二周,

7、疑有污染须重新灭菌后才能使用。 2、无菌物品定点放置于清洁、干燥、离地面2025CM以上的柜内,有合格标志及有效期,过期物品应重新灭菌。 3、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消毒隔离制度,17,4、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需拧紧盖口),容器每周更换消毒2次。置于无菌储槽、包中的一般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5、无菌棉枝开启需注明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安尔碘开启需注明时间,用后拧紧瓶盖,时间不得超过7天。 6、无菌盘须注明铺盘时间,超过4小时不得使用。,消毒隔离制度,18,7、抽出的注射药液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开启的各种溶媒(除静脉用药外)超过24

8、小时不得使用。 8、需送物流中心清洗消毒的各种医疗器械,须按规定进行初步清洁处理。 9、吸痰盘超过8小时不得使用,吸痰用液体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使用中吸痰机的储液瓶内应放置200毫升消毒液,备用储液瓶消毒后干燥保存。吸痰管一用一换。,消毒隔离制度,19,10、连续使用的吸氧管、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须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11、体温计(腋探)一用一消毒,使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干燥待用。 12、止血带保持干净、清洁,每天集中清洗一次;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用后立即清洗,用0.05%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9、。,消毒隔离制度,20,13、尿袋及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有污染立即更换。固定尿管每两周更换一次。胃管每月更换一次。 14、血压计袖带:用0.05%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每周更换。污染时随即更换。 15、血压计、听诊器:保持清洁,每天定时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消毒隔离制度,21,16、治疗车、换药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人病房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17、各科室抢救用的麻醉咽喉镜用后及时清洗,再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掠干备用。使用前用75%酒精擦拭。,消毒隔离制度,22,六、内镜的清洗消毒: 1、落实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

10、版)。 2、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 3、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必须灭菌,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消毒隔离制度,23,4、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应当进行高水平消毒,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 5、严格遵守清洗消毒步骤、方法: 水洗酶洗清洗消毒或灭菌冲洗 6、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清洗消毒过程工作人员应戴防护眼镜、穿防水围裙。,消毒隔离制度,24,七、医疗废物处理: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应严格分类放置。医疗废物用黄色垃圾袋包装。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包装。,消毒隔离制度,25,3、锐器(针头、刀片、玻片、安瓿等)另外盛装于利器盒内。 4、严禁针头回套。 5、凡带有利器(如注射器、输液管等)尽可能不要分离,直接放入利器盒。,消毒隔离制度,26,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