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选修4-5.2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544812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选修4-5.2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3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选修4-5.2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3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选修4-5.2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3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选修4-5.2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3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选修4-5.2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选修4-5.2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选修4-5.2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三年3考 高考指数: 1.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等. 2.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3.理解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贝努利不等式(1+x)n1+nx(x -1,x0,n为大于1的自然数).了解当n为大于1的实数时贝努利不等式也成立.,1.利用综合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是高考的热点,且常与函数、三角、基本不等式联系在一起综合考查. 2.数学归纳法和放缩法常和数列问题综合考查,是高考对本节内容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1.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的方法,有作差比较法

2、和作商比较 法两种. (1)作差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ab ;a0, 1 ; b1 .,a-b0,a-bb,ab-1,则 的大小关系是_. 【解析】ab-1,a+1b+10, 0,a2a9, P= = =Q. 答案:PQ,3.反证法 (1)假设要证的命题_,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已知条 件,应用公理、定义、定理、性质等,进行正确的推理,得到 和_(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明显成立的事实 等)矛盾的结论,以说明假设不正确,从而证明_, 我们把它称为反证法. (2)证明步骤:反设推理归谬肯定原结论.,不成立,命题的条件,原命题成立,【即时应用】 (1)思考:若a,b,c(0,1),则(1-a)b,(1-b)

3、c,(1-c)a能否同 时大于 ? 提示:假设(1-a)b,(1-b)c,(1-c)a同时大于 , 即有(1-a)b ,(1-b)c ,(1-c)a , 三式同向相乘,得(1-a)a(1-b)b(1-c)c 又,(1-a)a(1-b)b(1-c)c 与假设矛盾. 故(1-a)b,(1-b)c,(1-c)a不能同时大于,(2)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为偶数”时正确的反设为_. 【解析】三个自然数的奇偶情况有“三偶、三奇、二偶一奇、二奇一偶”4种,而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为偶数只包含“二奇一偶”的情况,故反设为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答案: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

4、是奇数,4.放缩法 (1)证明不等式时,通过把不等式中的某些部分的值_或 _,简化不等式,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我们把这种方法 称为放缩法. (2)理论依据ab,bca_c.,放大,缩小,【即时应用】 (1)lg9lg11与1的大小关系是_; (2)设x0,y0, 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_.,【解析】(1)lg90,lg110, lg9lg111. (2)x0,y0, AB. 答案:(1)lg9lg111 (2)AB,5.数学归纳法 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证明当_时命题成立; 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_时命题也成

5、立.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n=n0,n=k+1,【即时应用】 (1)思考:数学归纳法中的n0一定是1吗?为什么? 提示:n0不一定是1,一般是指适合命题的第一个正整数,比如证明凸n边形的内角和f(n)=(n-2)180,这里面的n应不小于3,即n3(nN+),第一个值n0=3.,(2)某个命题与正整数n有关,如果当n=k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导出当n=k+1时也成立.现已知n=12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n=_时,该命题不成立. 【解析】n=12时,命题不成立.n=11时命题不成立.同理n=10、9、8、2、1

6、时命题均不成立. 答案:1、2、3、11,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方法点睛】 1.作差比较法 (1)作差比较法的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得出结论.其中,变形整理是关键,变形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差的符号,常用的变形方法有:因式分解、配方、通分、拆项、添项等. (2)若所证不等式的两边是整式或分式多项式时,常用作差比较法.,2.作商比较法 (1)作商比较法的一般步骤是:作商、变形、判断与1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 (2)利用作商比较法时,要注意分母的符号. 【提醒】当不等式的两边为对数式时,可用作商比较法证明,另外,要比较的两个解析式均为正值,且不宜用作差比较法时,也常用作商比较法.,【例1】求

7、证: (1)当xR时,1+2x42x3+x2. (2)当a,b(0,+)时,aabb 【解题指南】第(1)小题的不等式为一元型的整式不等式,因此可考虑利用作差比较法证明;第(2)小题是幂指数型的不等式,可考虑采用作商比较法证明.,【规范解答】(1)方法一:(1+2x4)-(2x3+x2) =2x3(x-1)-(x+1)(x-1) =(x-1)(2x3-x-1) =(x-1)(2x3-2x+x-1) =(x-1)2x(x2-1)+(x-1) =(x-1)2(2x2+2x+1) =(x-1)22(x+ )2+ 0, 1+2x42x3+x2.,方法二:(1+2x4)-(2x3+x2) =x4-2x3

8、+x2+x4-2x2+1 =(x-1)2x2+(x2-1)20 1+2x42x3+x2.,(2) 当a=b时, =1. 当ab0时, 1, 0,则 1. 当ba0时,0 1, 0,则 1. 综上可知,当a、b(0,+)时,aabb 成立.,【互动探究】(1)在保持例(2)的条件下,若ab,试比较 (a2+b2)(a-b)与(a2-b2)(a+b)的大小. 【解析】(a2+b2)(a-b)-(a2-b2)(a+b) =(a-b)a2+b2-(a+b)2 =-2ab(a-b), 又0ab, -2ab0,a-b0, -2ab(a-b)0, 即(a2+b2)(a-b)(a2-b2)(a+b).,(2)

9、在例1(2)的条件下,证明 【证明】 当a=b时, 1; 当ab0时,0 1, 0, 1; 当ba0时, 1, 0, 1, ,【反思感悟】1.利用作差比较法时,变形的目的在于判断差 的符号,而不必考虑差的值是多少.若遇到结果符号不能确定的 情况,这时要对差式进行分类讨论. 2.在作商比较中 1ab是不正确的,这与a,b的符号有关, 比如:若b0,由 1,可得ab,但若b0,则由 1得出的反 而是ab.也就是说,在利用作商比较法时,要对a、b的符号作出 判断.,【变式备选】1.求证:(x+1)(x2+ +1)(x+ )(x2+x+1). 【证明】因为(x+1)(x2+ +1)=(x+1)(x2+

10、x+1- ) =(x+1)(x2+x+1)- (x+1), (x+ )(x2+x+1) =(x+1- )(x2+x+1)=(x+1)(x2+x+1)- (x2+x+1). 作差得(x+1)(x2+ +1)-(x+ )(x2+x+1) =(x+1)(x2+x+1)- (x+1)-(x+1)(x2+x+1)+ (x2+x+1) = (x2+x+1)- (x2+x)= 0, (x+1)(x2+ +1)(x+ )(x2+x+1).,2.若实数x1,求证:3(1+x2+x4)(1+x+x2)2. 【证明】3(1+x2+x4)-(1+x+x2)2 =3+3x2+3x4-1-x2-x4-2x-2x2-2x3

11、 =2(x4-x3-x+1)=2(x-1)2(x2+x+1) = x1,从而(x-1)20,且 3(1+x2+x4)(1+x+x2)2.,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方法点睛】 1.综合法与分析法的逻辑关系 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是“由因导果”,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是“执果索因”,它们是两种思路截然相反的证明方法.综合法往往是分析法的逆过程,表述简单、条理、清楚,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往往用分析法找思路,用综合法写步骤,由此可见,分析法与综合法相互转化,互相渗透,互为前提,充分利用这一辩证关系,可以拓宽解题思路,开阔知识视野.,2.分析法的应用 当所证明的不等式不能使用比较法,且和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

12、没有直接联系,较难发现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时,可用分析法来寻找证明途径,使用分析法证明的关键是推理的每一步必须可逆.,【例2】(1)已知a,b,c0且互不相等,abc=1.试证明: (2)已知a+b+c=1,求证: 【解题指南】(1)由于a,b,c0,abc=1,故 故本题可考虑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 (2)不等式左边为两两乘积的形式,而已知条件是a、b、c和的形式,因此将已知式两边平方,可得出a、b、c两两积及a2、b2、c2和的式子,然后再利用平均不等式将a2+b2+c2转化为a、b、c的两两积之和,得所证不等式.,【规范解答】方法一:a,b,c0,且互不相等,abc=1. 即,方法二: 以

13、上三式相加,得 又a,b,c互不相等, ,方法三:a,b,c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abc=1,(2)a+b+c=1,a2+b2+c2+2ab+2bc+2ca=1. 又a2+b22ab,b2+c22bc,c2+a22ca, 将以上三个不等式相加,得 2(a2+b2+c2)2(ab+bc+ca). a2+b2+c2ab+bc+ca. 1=a2+b2+c2+2ab+2bc+2ca ab+bc+ca+2ab+2bc+2ca =3(ab+bc+ca), ab+bc+ca,【反思感悟】本题条件中abc=1是解题的关键. 可以先利用“1”的代换,构造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然后 解决问题,也可以先利用基本不等式

14、,然后通过“1”的代换 来建立 与 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因此在综合 法中,每一个题设条件所反馈出来的“信息”,都是至关重要 的,也都有可能成为解题的突破口.,【变式训练】设a,b,c0,且ab+bc+ca=1. 求证:(1) (2) 【证明】(1)要证 由于a,b,c0, 因此只需证明(a+b+c)23. 即证:a2+b2+c2+2(ab+bc+ca)3, 而ab+bc+ca=1, 故需证明:a2+b2+c2+2(ab+bc+ca)3(ab+bc+ca). 即证:a2+b2+c2ab+bc+ca.,而这可以由ab+bc+ca =a2+b2+c2(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证得. 原不等式成立

15、. (2) 在(1)中已证 因此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明 即证 即证,而 (当且仅当a=b=c=33时等号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变式备选】(1)已知a0,b0,2ca+b. 求证: (2)已知a,b,m都是正数,并且ab.求证: 【证明】(1)方法一:(综合法) 因为a+b2c,所以a-2c-b. 又因为a0,所以a2-2ac-ab, 所以(a-c)2c2-ab,所以 所以 所以,方法二:(分析法) 要证 只需证 即证|a-c| 即证(a-c)2c2-ab,即证a2-2ac-ab. a+b2c,a-2c-b, 又a0,a2-2ac-ab显然成立. 故原不等式成立.,(2)方法一:分析法 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b(a+m)a(b+m) 只需证bmam 只需证ba 已知上式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方法二:综合法 因为ba,m是正数,所以bmam 两边同时加上ab得b(a+m)a(b+m) 两边同时除以正数b(b+m)得,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 【方法点睛】 1.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