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战略管理)果珠乡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1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541477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战略管理)果珠乡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年(战略管理)果珠乡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年(战略管理)果珠乡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年(战略管理)果珠乡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年(战略管理)果珠乡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战略管理)果珠乡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战略管理)果珠乡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果珠乡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20092013年)为深入持久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级关于防治艾滋病的决策和部署,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艾滋病防治人民战争,全力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平稳正常发展,根据省级综合防治艾滋病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果珠乡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形势分析(一)地理区位与行政区划果珠彝族乡位于镇雄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8公里,全境90.89平方公里。是镇雄县4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也是全市19个少民民族乡镇中唯一的彝族乡.境内地势南北走向,最高海拔2090米,最低海拔1200米,相对高差890米,平均海拔1500米。年最高气温为39,最低气温为-

2、5,年平均气温为14,日照时数为155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无霜期230天。(二)社会经济文化1. 人口状况。全乡辖5个村142个村民小组8582户39026人,其中男20515人,女18511人,民族行政村两个,分别是拉埃村和高坡村,民族自然村39个,主要覆盖在民族行政村,少数民族人口1980户9395人,其中苗族321户1153人,彝族1659户824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4.07%。2经济发展状况。粮食作物主产玉米、小麦、洋芋,兼种部分豆类,经济作物主产烤烟。2009年全乡粮食总产1450.1万公斤,人均有粮379.4公斤;经济总收入12141.3144万元,其中第一

3、产业总产值8606.984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2915.0004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619.32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2元。农户住房条件较差,茅草房、危房比例高,还有1442户农户居住在D级危房中,有2044户农户存在住房困难。有小型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12个,主产原煤、石灰岩等。3文化教育状况。有中学1所,完小5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村级学校4所,在校生871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9%。4. 交通运输状况。全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有集镇4个,其中中心集镇1个,村级集镇3个。全乡村村通公路,村民小组通路率为90%,县乡公路长30公里,乡村公路长15公里,村组公路长275

4、公里。有长途卡车司机及乘车服务员约100人。绝大部分货运车辆司机都不同程度从事长途营运。这将对我乡的人流状况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人口流量进一步提升加大。5. 相关娱乐服务业和吸毒人群状况。住宿2家,美容美发4家,洗浴2家。6.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果珠乡设卫生院1所,有病床30张,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万能产床、心电图仪、等先进的诊断、治疗、疫苗冷藏设备。各村有村医3人,乡村共有医务人员25人,乡级配备有专职防疫、保健员共2名,监督员3名,村级设立了卫生所,配备村级医生34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房屋、设备、人员条件不断有所改善,医疗、防保、卫生监督等工作不断巩固发展,艾滋病抗体检测初

5、筛实验室已正在筹建中。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第三个85%顺利通过验收;从2004年起,艾滋病防治工作逐步加强,宣传、检测、行为干预、治疗工作将全面展开;具备了一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乡卫生院能开展常见病、普通病救治业务,能开展生理产科手术;村级卫生所能开展一些基本的防疫、保健、诊疗业务和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和实施,2009年农民参合参合率达90 % 以上。7. 财政收支及对卫生事业投入状况。全年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逐年有所增加。(三)艾滋病疫情状况及趋势我乡共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例,管理2例。尚有一部分未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疫情呈逐渐加重之势。感染者和病人主

6、要是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通过性传播和静脉注射吸毒传播,母婴传播和男男性传播感染者也有可能。相关服务业场所的工作者、吸毒人群、劳务输出人员、建筑工地和工矿企业工人、校内外青少年、长途汽车司机是艾滋病传播流行的重点人群和脆弱人群。(四)开展艾滋病防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 有利因素(1)中央和省高度重视,作出了关于艾滋病防治的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部署,出台了相关法规、政策及措施;(2)县、乡、村基本医疗机构比较健全,三级防疫网络基层网底初步建立;(3)经过多年实践与摸索,乡级艾滋病防治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和基础;(4)相关国际国内防艾项目将在我省继续实施和推进,可在资金、物资、技术、方法等方面争取其提供更

7、多的防艾援助及支持;(5)禁毒工作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毒品市场的萎缩将有效遏制通过静脉注射吸毒导致的艾滋病传播。2. 不利因素(1)受省内外日益开放自由生活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传统的性观念越来越淡化;(2)随着社会经济生活交往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流动人口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口大量增加;(3)卖淫嫖娼和吸毒现象禁而未止,各地尚不同程度地存在;(4)文化教育落后,人们医疗卫生知识普遍缺乏;(5)地方经济贫困,难以为医疗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应对分析(一)已经开展和正在进行的工作1. 领导机构(1)建立了防艾工作领导。乡级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由乡人民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乡长任组长

8、,乡政府办公室主任、派出所所长、果珠中心学校校长、卫生院院长任副组长,财政、计生、民政、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卫生院,负责提供艾滋病防治知识。学校负责人群防艾知识宣传、教育,政府统筹安排:净化社会环境、推广使用安全套、清洁针具交换。(2)统一防艾工作总体步调,总揽协调全乡防艾工作大局。审定下发乡党委、政府出台的防艾工作文件,研究决定防艾工作重大问题和事项,对跨部门的防艾工作关系进行定位和协调。(3)把防治艾滋病纳入政府工作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和责任。在主管部门制定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每年乡人民政府召开防艾宣传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和落实工作

9、任务和责任。2. 医疗卫生部门(1)指导开展大众宣传教育。对全乡各单位开展大众防艾知识、政策法规宣传,进行专业咨询和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宣传资料和授课服务。在“6.26”、“10.26”、“12.1”等特殊时段组织卫生系统在户外公共场所摆摊设点参与禁毒防艾宣传活动。借助省级综合防治艾滋病项目的实施,对各类高危人群、重点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2)开展系统内艾滋病防治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学习。积极动员组织全乡卫生系统广大员工和其他系统的医务人员参加省卫生厅举办的医疗卫生人员防艾知识网卡全员培训学习。每年按要求选派相关岗位人员到省市县接受各种防艾知识技术培训,同时组织开展相应的乡内培训。

10、(3)开展艾滋病疫情的筛查、综合和上报。卫生院设立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正常开展自愿咨询检测业务。并开通了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负责对艾滋病疫情的全面搜集、综合、掌握和上报。民政部门和乡卫生院配合,坚持长期对孕产妇和婚姻登记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筛查检测。(4)开展对感染者告知、随访与管理。按属地管理对检测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结果告知,按时按要求对居住本地生活的感染者进行跟踪随访等,并认真建立感染者个人档案信息资料。通过随访、检测,并随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县疾病控制中心。(5)针对不同高危人群实施相应行为干预。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相关要求,以省级综合防艾项目的实施为依托,展开对部分高

11、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6)初步开展了关怀救治工作。在为婚姻登记人群、孕产妇和接受自愿咨询检测者免费提供咨询检测及随访管理的同时,组织感染者和病人接受CD4和病毒载量等检测的血样采集时,通过争取民政配合和借助项目支持,对感染者病人的车旅费给予一定补助。3. 其他部门(1)计生部门结合推行避孕措施发放安全套。在把推行使用安全套作为一项避孕措施来抓的同时,计生部门按照分工,将我乡旅店的安全套摆放纳入计划,每年都把上级配发安全套的一部份用于提供住宿的旅店实施摆放。(2)公安部门结合禁毒扫黄配合开展减轻毒品危害。随时保持禁毒斗争高压态势,坚持打防并举与戒吸帮教相结合,大力宣传注射吸毒传播艾滋病等各种贩

12、毒吸毒危害,严厉打击制毒贩毒违法犯罪活动,对符合规定的吸毒成瘾者实行戒毒和管教。(3)民政部门配合开展婚姻登记人群艾滋病毒抗体检测,初步提供相关的救助。把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作为办理婚姻登记重要内容和条件,通过与卫生院联合,将婚姻登记人群介绍到卫生院作艾滋病毒抗体筛查检测。对于接受卫生院进行随访检测管理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每次由卫生院统一提出申请,依其经济状况及路途远近给予一定车旅费补助。(4)教育、司法、工、青、妇等部门团体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和实际,开展不同方式防艾教育和宣传。教育部门将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教育纳入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健康教学计划,安排课时一并教学,同时按要求在世界艾滋病日等特

13、殊时段组织各种防艾宣传活动。司法、工、青、妇等部门团体围绕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或参与特殊时段禁毒防艾宣传,或组织各自服务群体对象进行专题培训,举行专项活动,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教育和宣传。(二)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 大众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不高,认识不足。根据全县2006年底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所作的抽查结果表明,各乡镇村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大多在30%以下,极个别地方集镇群众知晓率高的也只为40%,而较偏僻的乡村群众知晓率仅为10%,甚至更低。2. 全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没有做到一抓到底,覆盖面有限。在我乡,对全民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只是在特殊时段及

14、每年每季度举行相关宣传活动。3. 基层对防艾工作计划和措施执行不力,贯彻落实不到位。乡级与上级签定的防艾工作目标责任书,只有部分措施落实。4. 防艾机构不健全,防艾队伍人员不落实。除县卫生局内设防艾管理股外,乡镇防艾委成员单位大多都没有明确的防艾机构。乡镇防艾专兼职人员未明确落实。5. 初筛检测点网络不够完善,检测工作有待扩展。我乡的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已在申报中。6. 地方财力薄弱,防艾经费投入不足,能够投入的防艾经费难以满足防艾工作基本需要。7. 部门联系松散,缺乏整体合力。乡防治艾滋病成员单位相互间平时工作沟通不多。部门配合协调总体差距较大。三、战略规划(一)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本着

15、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精神,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十项行动计划及相关防艾战略决策和部署,切实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认清本县艾滋病疫情和防治严峻形势,合理制定防控办法和措施,全面开展好规划期艾滋病防治。规划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托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通观全局、统筹兼顾,有的放矢,注重实效,分类指导,分头实施,目标措施积极可靠。(二)工作目标1. 总体目标通过相关防艾法律法规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建立和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

16、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防艾工作机构和体系,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治疗和救助措施,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流行和危害,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2. 具体工作目标到2010年:(1)党政领导干部松懈麻痹防艾思想明显改变,防艾工作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对防艾工作积极作为。(2)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并在整体上开始实质性运转。(3)各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城市居民知晓率达80%以上,农村居民达50%以上,进城务工人员与流动人口达65%以上,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达9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75%以上,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和吸毒人群达85%以上。(4)营业性公共场所性工作者最近一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