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柜组装及验收标准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654088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LC柜组装及验收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PLC柜组装及验收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PLC柜组装及验收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PLC柜组装及验收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PLC柜组装及验收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LC柜组装及验收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柜组装及验收标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C柜组装及验收标准序: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093- 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92进行修订而成。1. PLC柜的组装1.1 PLC柜的外形尺寸、规格均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合。并具有出厂检验合格标志及合格证书。1.2 PLC柜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检查所组装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外观有无损坏。1.3 组装顺序应从背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4 PLC机架安装应符合所选择PLC的技术参数。柜面布置如:S7-300的安装必须保证的最小间距:机架左右距边界为20 mm ,单

2、层组态安装时,上下为40 mm,两层组态安装时,上下至少为80 mm。S7-400的安装必须保证的最小间距:机架左右距边界为20 mm ,机架上方:40 mm;机架下方:22 mm ,机架之间:110 mm 。(具体根据图纸设计进行机架布置,上述为最小允许范围)1.5 PLC机架安装应保证机架与安装背板具有较小的电阻(例如通过垫圈连接),机架与保护地的连接导线截面积至少10 mm2。1.6 PLC各模块单元安装应符合所选择PLC的技术参数。如:S7-300的安装对于水平安装,CPU和电源必须安装在左面。对于垂直安装,CPU 和电源必须安装在底部,一个机架上最多插八个 I/O 模块(信号模块、功

3、能模块、通讯处理器)。多层组态只适用于CPU 314/315/316 。S7-400的安装电源必须插在最左侧(1号槽),并且接口模块必须插在最右侧。模块配线1.7 PLC及各模块单元的配置,要考虑以后的改造、扩展,因此要预先考虑留有1-2成的扩展空间。此间距不小于200mm此角度基本为90此出线与柜面基本平行2. 电源的安装及布线要求2.1 安装电源设备前应检查其外观及技术性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1.1 继电器、接触器和开关的触点,接触应紧密可靠,动作应灵活,无锈蚀、损坏;2.1.2 固定和接线用的紧固件、接线端子应完好无损,且无污物和锈蚀;2.1.3 设备的电气绝缘性能、输出电压值、熔断器

4、的容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2.1.4 设备的附件齐全。2.2 电源设备的安装应牢固、整齐、美观,设备位号、端子标号、用途标志、操作标志等应完整无缺。电源安装及布线2.3 强、弱电的端子应分开布置。2.4 供电系统送电前,系统内所有的开关均应置于断开位置。2.5 总电源开关的选择应根据PLC柜负荷选择,原则提供给外部执行元件如电动执行器、摄像电源与提供给PLC的电源分开。2.6 总电源系统的布线2.6.1 提供给PLC电源与输入输出设备的电源分开,并在PLC电源的导入部的附近安装噪声滤波器。 2.6.2 强、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2.7

5、 PLC柜内各模块单元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2.7.1 按图施工接线正确。2.7.2 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2.7.3 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2.7.4 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2.7.5 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根数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2.8 用于连接门上的电器等可动部位的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模块单元接线2.8.1 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宽裕度。2.8.2 线束应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层

6、。2.8.3 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应加终端附件或搪锡,不得松散断股。2.8.4 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2.9 PLC柜内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2.9.1 中间不得有接头,补偿导线应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和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并不得小于其最小弯曲半径。2.9.2 接线前应校线,线端应有标号。2.9.3 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2.9.4 电缆与端子的连接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2.9.5 多股线芯端头宜采用接线片,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在线路的终端处,应加标志牌。2.10 接线端子板的安装应牢固。当端子板在PLC柜底部时,距离基础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50mm。当端子板在顶部或侧面时,

7、与PLC柜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l00mm。多组接线端子板并排安装时,其间隔净距离不宜小于200mm。2.11 PLC柜内模拟量单元模块应使用信号隔离器与现场信号隔离。3. 接地:3.1 PLC柜保护接地系统应接到电气工程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网上,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应串联接地。3.2 在PLC柜内应分类设置保护接地汇流排、信号及屏蔽接地汇流排(工作接地汇流排)和本安接地汇流条。3.3 PLC柜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接地系统的连接方式和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控制系统的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应共用接地装置。3.4 PLC柜型钢底座安装完毕必须接到电气工程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网上,连接应牢固可

8、靠,不应串联接地。3.5 接地线的颜色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并设置绿、黄色标志。4. PLC柜的安装:4.1 PLC柜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4.1.1 屋顶楼板施工完毕不得渗漏。4.1.2 工作室内沟道无积水杂物。预埋件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牢固。4.1.3 门窗安装完毕。4.1.4 进行装饰工作时有可能损坏已安装设备或设备安装后不能再进行施工的装饰工作全部结束。4.2 PLC柜不应安装在有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电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位置; 且应选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和操作维修方便的地方。4.3 PLC柜的型钢底座应在地面施工完成前安装找正。其上表

9、面宜高出地面。型钢底座应进行防腐处理。4.4 型钢底座安装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lmm/m,当型钢底座长度大于5m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mm。4.5 PLC柜的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变形和表面油漆损伤。安装及加工中严禁使用气焊方法。4.6 PLC柜的后面,留出600mm左右的空间作为维护通道。4.7 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已安装的仪表设备及材料进行保护。5. 自动化仪表盘(柜)设计: 5.1 仪表盘(柜)形式按结构可以分为:屏式、框架式、柜式和通道式四种。按所带附件可以分为:带外照明式和附接操作台式两种。5.2 仪表盘(柜)的选择主要包括:结构形式和外形尺寸的确定。一般应根据仪

10、表盘装设地点的环境条件、用途、装设数量和布置上的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1)在机旁或就地安装,多选用带外照明的柜式仪表盘。(2)在集中控制室内安装,多选用框架式、柜式或通道式仪表盘。(3)仪表盘的颜色应与仪表、控制室的墙壁和地面的色彩相协调,给人以柔和和平静的感觉。5.3 盘面布置原则和要求:仪表一般应布置在仪表盘盘面上距地10001900mm的高度范围内,不能过高或过低。各种仪表在仪表盘上的位置是:(1)重要参数的检测控制仪表、操作器和开关等,应布置在醒目并易操作的地方。(2)记录仪表应布置在便于维修的表盘下方。(3)需经常监视的仪表应布置在便于观察的位置,不需经常监视的共用仪表和仅作为成本核

11、算的积算仪表可布置在靠近表盘组的两边。(4)报警用信号灯或闪光信号报警器可考虑布置在表盘的上方。(5)当工艺流程较复杂需设模拟盘时。其仪表和设备在模拟盘上的位置应与工艺设备所在模拟盘上的位置相对应。(6)表盘上仪表的上下左右要留有便于安装、操作和维修的间距,布置要整齐、美观、横竖成行成列和颜色协调。(7)当有多面仪表盘组合在一起时,应将相关的仪表布置在同一面盘上,而盘的排列顺序还须按工艺流程相对应。5.4 柜内部(盘后壁)设备布置和配线(管) 一般为:(1)柜内(盘后壁)的电气设备一般布置在盘的内侧壁上,但一定要注意盘上诸设备的接线、操作、维修和更换方便。侧开门的柜式组合盘或通道式盘还应考虑其

12、内部应留有800mm以上的通道空间。(2)盘后的配线多采用汇线槽敷设,一般采用单芯051mm2的塑料绝缘铜芯软线。当不用汇线槽敷设时,多采用硬线。(3)盘后配管多用管径6mm、壁厚为1mm的紫铜管。(4)进出线端子一般布置在表盘背面的下部(或侧部)。(5)盘后的配线要整齐、美观、横平竖直,注意电源线要与信号线分开,避免电磁干盘后配线扰。5.5 仪表盘(柜)的安装其主要安装方法和要点是:(1)仪表盘在控制室内的安装主要指将仪表盘固定在地坪上。常用的方法是在控制室的地坪上预埋扁钢,然后在扁钢上焊接槽钢,再将仪表盘用螺栓固定在槽钢上。屏式仪表盘除上述工序外,还应将盘的上部用角钢连接并固定在盘后的墙壁上。(2)有些较大型的中央控制室,由于进出线多,常采用活动地板的地坪,盘(柜)或操作台的底部应设有与活动地板下部支架等高的安装座。安装座焊在下部地坪的预埋钢板上,其上部用螺栓与仪表盘(柜)或操作台连接。(3)仪表盘的安装地点要尽量避开震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在表盘与槽钢之间安装合适的减震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