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谈《荷塘月色》里的“风”文字素材 粤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54054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谈《荷塘月色》里的“风”文字素材 粤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 谈《荷塘月色》里的“风”文字素材 粤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谈《荷塘月色》里的“风”文字素材 粤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谈《荷塘月色》里的“风”文字素材 粤教版必修1.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荷塘月色里的“风”打开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常感凉风习习。尽管它们多是“微风”“轻风”“清风”“小风”,极少“大风”“狂风”然而风力虽小,作用却甚大。它们不仅是构成美景佳境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且能在其中起着更积极的作用,使那风光更旖丽,景色更诱人,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将人们送进微醉微醺的艺术境地。本文以荷塘月色为例,加以分析。 在荷塘月色里,“风”是作者写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看成是整个景动感的灵魂。 作者在写景时,先写了荷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

2、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细致的工笔和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分别对荷叶、荷花的形神、色香、资质作了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使我们感受到了荷叶、荷花的美。不过,那叶和花似乎还未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给我们的美感还是零散的。 这时,作者的笔下生风,一掠“微风”从天而降:“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此时,叶动花颤,流香如歌,溢彩如波,叶与花、形与神、色与香浑然一体。那零散的美感在微风中化合了,人

3、们也不知不觉地全身心地沉醉在这美景胜境之中了。这样的“微风”是聚美的磁铁,是色、香、味酿成的琼液,是催人人醉的最后一滴美酒。 朱自清散文里的“风”就是这样,常常出现在对自然景物从形、色、味、声、质等方面一一细加描绘之后,借着一股风力,将一切景物统摄于一个运动节奏之中,并夹带着从这些景物中摄来的味与声,让读者从视觉、嗅觉、触觉感受到的美的诱惑,在通感中融会、凝聚,形成一股合力,使你一下子身不由己地被摄进他所创造的艺术天地里去。 从文章的结构上看,荷塘月色里的“风”又是转换层次的潜流,组接画面的针线。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着力描绘的是荷塘月色,而荷色与月色又是分别在第四、第五两节文字中各有侧重地得以

4、描写的。那么文章是如何由对荷色的描写过渡到对月色的描写的呢?在先写荷色的第四节的后半段,“微风过处”,田田的荷叶“宛如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由这“波痕”自然会联想到叶子底下的“脉脉的流水”;而叶下的流水偏又被遮住了,寻觅不着,倒是那叶上“如流水”的月光却在引人注目地“静静地泻”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于是,作者便顺势展开了第五节对月色的描写。在这两节之间“微风一波痕一叶下的流水一叶上如流水的月光”的转换,恰如一道脉脉的流水,托载着作者的文思,由荷色向月色行走、运转,而这流水的源头正是那掠适时而至的

5、“微风”;这转换又像一缕实有若无、似断却连的游丝,将荷色与月色不露形迹、天衣无缝地交织成一个整体,而这细针密线的牵引却又得归功于那“微风”的纤纤巧手了。 老舍说过:“把田园木石写美了是比较容易的,任何一个平凡的文人也会编造些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类的句子。把任何景物都能恰当地、简要地、准确地写成一景,使人读到马上能似身入境,就不大容易了。”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风,不仅能令人“似人其境”,而且能给人那么多的回味和思索,就更不容易。 不知你是否留意,朱自清先生在他的写景散文中总是以一支绮丽、纤浓的笔,描绘出一幅幅赏心悦目、清新宜人的自然画图。而在那湖光山色、风花雪月、草木虫鱼之中,又常常少不了戏水弄波、抚花拂草、传歌送香的“风”的点缀。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