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540304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附中20122013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要求。每题1.5分,共60分)1 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所起的作用是 A诱发基因突变 B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选择表现型 D导致基因重组2 在一个种群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24,72 B36,64 C57,43 D60,403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

2、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A猎豹捕食斑马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 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4 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5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识别 B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的机会C使不同种群各自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D使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6 右图为现代生物进

3、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B是自然选择C是自然选择学说 D是指物种多样性7 关于密码子的错误叙述的是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为64个 B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种或多种对应的密码子 C同一种密码子在人和猴子细胞中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CTA肯定不是密码子8 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C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9 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

4、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 BC D10 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m、 Bm、C2(m n)、D2(m n)、 11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图列出的该染色体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 B C D1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人为地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

5、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定向改变了生物性状B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它突破了物种间生殖隔离的限制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13 下图是某转基因抗虫水稻培育流程简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过程涉及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毒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水稻中的表达过程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C将含毒蛋白基因的水稻胚细胞培养成抗虫水稻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种植可能导致昆虫群体中抗性基因频率增加14 下图中字母代表体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四倍体西瓜体细胞的基因组成B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C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D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15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一定不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一定是遗传病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会患遗传病没有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会患遗传病A BC D16 下图是苯丙酮尿症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8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B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若8与9婚配生了两个正常孩子,则第三个孩子患病概率为19D若10与7婚配,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l41

7、7 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 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D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18 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DNA复制 RNA复制 转录 翻译 逆转录ABCD19 某农学院对玉米(2N=20)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和再生植株的研究(图示如下),下列有关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图示过程在育种中称为单倍体育种B在花粉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得到的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D花粉离体

8、培养得到的植株有10条染色体,是单倍体20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D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21 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B由配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也只能叫单倍体C单倍体一般高度不孕,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D单倍体都是纯种,多倍体等位基因至少有三个

9、22 如图为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示意图,将其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aBb BABCab DAaaaBBbb23 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第一营养级B一定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24 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相同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25 有研究表明,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有误的是 A食叶甲虫属于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B食叶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

10、环有促进作用D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不应位于最底层26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射进该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B照到该生态系统内的所有植物叶面上的太阳能C该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生产者传递给全部消费者的总能量27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某种贝类的种群密度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28 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2000年发生蝗灾时,新疆某地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

11、上,收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农药灭虫 ,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鸭子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29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

12、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30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段枯木以及这段枯木上的所有生物为一个生物群落B群落中的生物之间都有直接的联系C森林中大树底下生长着苔藓等植物,大树之间的空地树缝间多为灌木,这是由于光线的明暗及温度不同导致的水平结构D缙云山脚下多为灌木,半山腰上多为阔叶常绿植物,山顶多为松、柏树等针叶林,反映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的现象31 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

13、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32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木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33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34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J”型曲线只在理想状态下才会出现B“S”型增长中,到达K之前属于“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到达600只时,种群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种群数量的K值也会发生改变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