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06-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讲义资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54028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学06-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讲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卫生学06-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讲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卫生学06-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讲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卫生学06-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讲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卫生学06-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讲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学06-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讲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学06-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讲义资料(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它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和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 )的一门学科。,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工业医学 职业病学 劳动卫生学,主要任务: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职业医学:个体为对象 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职业卫生: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 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健康,中国职业病危害人数过2亿

2、,2005年,卫生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职业病防治法)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人58万,其中死亡14万,现有44万,每年新增约1万。每年报告的职业中毒和生产性农药中毒近3万例,中毒死亡数约1500例。,职业性有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s),*概念: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分为,生产环境因素,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因素,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 职业中毒), 金属及类金属:铅、汞、锰、磷、砷、硫

3、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有害气体 刺激性气体:氯、氨、氮氧化物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苯胺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氯乙烯 农药: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生产性粉尘 尘肺,二氧化硅、硅酸盐尘、碳粉尘、石棉尘、煤尘、水泥、有机粉尘,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 高气温、高气湿、高气流、强热辐射、低气温 异常气压 高气压: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低气压: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 航空病(aircraft disease)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生物因素, 细菌 炭

4、疽杆菌、布氏杆菌 病毒 森林脑炎病毒(蜱) 霉菌 曲霉菌、青霉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 劳动组织、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作业与生理状况不相适应,导致劳动者精神(心理)过度紧张等 劳动工具设计不科学或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导致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等。 精神紧张,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社会经济因素 分配制度、受教育程度、劳动立法、医疗卫生体系等。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设备简陋。,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所致)的各种职业损伤统称职业性损害。 工伤(occupational trauma) 职业

5、性疾患:occupational diseases work-related diseases,职业性损害,*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中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狭义的职业病概念,广义: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狭义:* 法定职业病,1957年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包括14种。 1987年11

6、月修订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列为法定职业病名单有9类99种。 2002年又修订为10大类115种。,职业病范围,职业病的种类, 职业中毒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尘肺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皮肤病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 职业性肿瘤 其他职业病,(一)尘肺:(13种)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 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职业病名单,(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

7、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复合伤 10放射性性腺疾病 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职业病名单,(三)职业中毒:(56项) 54种中毒及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诊断的中毒性肝炎和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诊断的其它职业性急性中毒。,职业病名单,(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1炭疽 2森林脑炎 3布氏杆菌病,职业病名单,(六)职业性皮肤病:(8项) 1接触

8、性皮炎 2光敏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以诊断的其它职业性皮肤病,职业病名单,(七)职业性眼病:(3种) 1化学性眼部烧伤 2电光性炎眼 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职业病名单,(九)职业性肿瘤:(8种)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6焦炉工人肺癌 7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职业病名单,(十)其它职业病:(5种) 1金属烟热 2职业

9、性哮喘 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4棉尘病 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职业病名单,据卫生部的调查,83% 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其中60%的企业没有配备任何防护措施,90%以上的粉尘作业场所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近30%的乡镇企业职工接触尘、毒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几种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5.8%。,职业病现状,1、病因明确:患者均有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 2、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职业病特点,3、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

10、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 5、是可以预防性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即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职业病特点,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 诊断* 1)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 2)现场卫生现场调查与评价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接触指标:生物材料中有害因素或代谢产物的浓度/含量 效应指标:a.反映毒作用的指标 b.反映组织器官病损的指标,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 处理 1)对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 2)落实职业病患者应享有的各种待遇,职业病报告,我国政府规定: 凡诊断为法定职业病的必须向主管部门报告;而且凡属法定职业病者

11、,在治疗和休假期间及在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应按劳动保险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劳保待遇。,职业病报告的主要要求: 1.急性职业中毒和急性职业病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卫生监督部门应会同有关单位下厂进行调查,提出报告,以便督促厂矿企业做好预防职业病工作,防止中毒事故再次发生。,职业病报告的主要要求: 2.慢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在15天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提出报告并进行登记。以便及时掌握和研究职业中毒和职业病动态,制定预防措施。,*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是由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

12、伏的疾病发作或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工作有关疾病的特点, 病因往往是多因素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发病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 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影响,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 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改善工作环境,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生。 不属于法定职业病。,* 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 行为(精神)和身心疾病 与职业有关的肺部疾病:慢支、肺气肿 骨骼及软组织损伤:腰背痛、肩颈痛 与职业有关的心血管疾病: 二硫化碳、一氧化碳冠心病 生殖功能紊乱: 铅、汞、二硫化碳早产、流产 消化道疾病:消化不良、溃疡,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病因预防,

13、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 这包括: 改善劳动条件使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卫生标准范围以内; 检出高危人群和职业禁忌症; 原始级预防,一、工作原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工作内容,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病损,采取补救措施,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对已患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促进康复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接触剂量,内剂量,靶剂量,早期 生物效应,疾病,死亡,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人体健康效应,环境监测,生物监测,接触监测,职业健康服务和健康促进,职业卫生法

14、规与监督管理,1.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2.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 及应急的健康检查 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卫生标准和诊断标准 5.劳动卫生监督: 预防性卫生监督 经常性卫生监督 6.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具体工作内容,第二节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医学基础,职业生理学(work physiology),研究劳动过程中机体的调节与适应规律,从而找出提高作业能力和预防疲劳过早出现的措施,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产率的目的的一门学科。,体力劳动过程的 生理变化与适应,1、ATP-CP磷酸肌酸系列: ATP+H2O ADP+Pi+29.3KJ/mol 供肌肉活动 CP+

15、ADP ATP + Cr (肌酸) 特点: 不需氧、非常迅速,为肌肉收缩能量的直接来源 CP贮藏量甚微,只能供肌肉活动几秒钟之用 只能满足短暂的剧烈活动之用,体力劳动时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2、需氧系列: 维持肌肉继续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它们不断分解,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提供能量,供给ATP的再合成,这一过程需要有氧气供应。 特点:需氧,速度较慢 生成的能量较多,不产生致疲劳性副产物 能量的产生几乎不受限制 经济、持久,适应长期及中等劳动,体力劳动时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3、乳酸系列: 在大强度活动时,ATP 分解非常迅速,氧化磷酸化补充ATP的能力受到氧气供应的限制,形成ATP的速度不能满足需要。这时,无氧糖酵解开始参与提供肌肉所需的ATP。 特点:不需氧 能迅速提供较多的能量 大量消耗糖原,产生的乳酸有致疲劳性 产生ATP有限,不经济、也不能持久,体力劳动时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基本概念 氧需(oxygen demand): 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 氧上限(maximum oxygen uptake): 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 氧债(oxygen debt): 氧需和实际供氧量之差称为氧债。,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氧债阶段: 在劳动开始2-3分钟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尚不能满足氧需,肌肉是在氧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