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讲义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538677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87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讲义教材(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学 基础知识,第一章 微生物概述,一.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定义)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特点),二.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1. 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

2、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1. 微生物的作用,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利用微生物可以生产各种发酵食品,食品酶制剂,食品添加剂。也有可以直接利用的微生物菌体,例如食用菌。,2. 微生物的危害,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食

3、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食品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有:水,空气,人及动物,用具包装材料等。,第二章 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一. 细菌,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 球菌 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 杆菌 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链状排

4、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 (3) 螺形菌 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2. 细菌的繁殖,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计算,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

5、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3. 细菌的菌落,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二. 真菌,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无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包括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为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

6、成,并交织成团,称丝状菌或霉菌。,真菌生长的最适的温度为2228,最适的pH值为46。其繁殖能力强,但生长速度比细菌慢,常需1-4周才形成菌落。真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加热6070 1小时即被杀死,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和一些化学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2.5碘酒、10甲醛则较敏感。,1. 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1)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

7、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霉菌:长什么样 ?,Rhizopus根霉,(2)霉菌的繁殖,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有点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特别小。 霉菌的孢子具有小、轻、干、多,以及形态色泽各异、休眠期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每个个体所产生的孢子数,经常是成千上万的,有时竟达几百亿、几千亿甚至更多。这些特点有助于霉菌在自然界中随处散播和繁殖。对人类的实践来说,孢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接种、扩大培养、菌种选育、保藏和鉴定等工作,对人类的不利之处则是易于造成污染、霉变和易于传播动植物的霉菌病害

8、。,霉菌的分生孢子,Penicillium青霉,(3)霉菌的菌落,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而长,因而霉菌的菌落较大,有的霉菌的菌丝蔓延,没有局限性。 菌落质地一般比较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 菌落与附着物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 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霉菌菌落形态,2. 酵母菌,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在水果、蔬菜、花蜜的表面和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1)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

9、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Saccharomyces酿酒酵母,(2)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人把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假酵母,而把进行有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真酵母。,(3)酵母菌的菌落,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三. 病毒,病毒属非细胞型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可在人、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寄

10、居并引起感染。病毒是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它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作其遗传物质。病毒必须在宿主活细胞内寄生,依靠细胞提供的能量、营养物质及生物大分子合成机制,完成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类的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有些病毒传染性强,可引起世界大流行(如流感、艾滋病等)。,1. 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病毒体积微小,大多数病毒只有采用电子显微镜将其放大数千、数万倍才能看见。病毒的形态不一,基本可归纳为三种:杆状、球状和这两种形态结合的复合型。 病毒没有细胞构造,病毒粒子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

11、。病毒的结构通常有螺旋对称型、20面体立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病毒的形态,2. 病毒的增殖,病毒只有在宿主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增殖。病毒的增殖不是二分裂方式,而是以其基因组为模板,藉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以及其它必要因素,经过复杂的生化合成过程,复制出病毒的基因组。此时宿主细胞的生化合成受到抑制,病毒基因则经过转录、翻译等过程,产生大量病毒蛋白质,再经过装配,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病毒这种以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增殖的方式称为自我复制。,3.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物理因素 温度 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干冰温度(-70)和液氮温度(-196)下,病毒感染性可保持数月甚至数年。在5060 3

12、0分钟,100几秒钟即可灭活。 pH 多数病毒在pH59范围内稳定,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可被灭活。 射线 X射线、射线和紫外线都能灭活病毒。 (2)化学因素 主要有化学消毒剂、抗生素及中草药等。除强酸、强碱消毒剂外,酚类、氧化剂、卤素类、醇类等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例如2003年非典时期,大家都用84、过氧乙酸等来消毒,84的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钠,就是刚才所说的卤素类消毒剂,而过氧乙酸的就是冰醋酸和过氧化氢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属于强酸加氧化。,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1. 水 水是各种生物细胞必需的。水是良

13、好的溶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切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的作用。 2. 碳源 碳源是合成菌体成分的原料,也是微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整体上看来,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源范围极广,分为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两大类。凡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就是异养微生物,凡能利用无机碳源的微生物就是自养微生物。糖类是最广泛利用的碳源。,3. 氮源 氮源主要是供给合成菌体结构的原料,很少作为能源利用。与碳源相似,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说,能利用的碳源种类十分广泛。某些微生物(如固氮菌)能利用空气中分子态的氮或利用无机氮化物如铵盐、硝酸盐合成有机氮化物。 4. 无机盐类 无机盐主要可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

14、微生物需要的无机盐类很多,主要有P、S、K、Na、Ca、Mg、Fe等,其主要功能为构成菌体成分;调节渗透压;作为某些酶的成分,并能激活酶的活性等。,5. 生长因子 有些微生物虽然供给它适合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仍不能生长,还要供给一定量的所谓“生长因子”。其种类很多,主要是B族维生素的化合物等。生长因子可以从酵母浸出液、血液或血清中获得。,二.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 凡能利用无机碳合成菌体内有机碳化物的,叫自养菌;不能利用无机碳而需要有机碳才能合成菌体内有机碳化物的,为异养菌。 根据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光能营养菌和

15、化能营养菌。前者是从光线中获得能量,后者则从化学物质氧化中取得能量。 因此,根据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和能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菌、光能异养菌、化能自养菌、化能异养菌等四类。,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下列术语常用于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细菌的芽胞。消毒所用的试剂称为消毒剂。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繁殖。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同一种化学药品

16、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常为防腐剂。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学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一. 物理消毒灭菌法,用于消毒灭菌的物理因素有热力、辐射、过滤等。,1. 热力灭菌法,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因此最常用于消毒与灭菌。多数无芽孢的细菌经5560作用3060分钟后死亡。经80湿热510分钟可杀死所有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酵母菌。细菌芽孢对高温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炭疽芽孢杆菌的芽孢,耐受515分钟的煮沸,而肉毒梭菌的芽孢则需煮沸35小时才死亡。 热力灭菌法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相同温度下,后者的灭菌效力比前者大。,2. 辐射灭菌法,(1)紫外线 作用于DNA,使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受到干扰,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常用于室内的空气消毒。 (2)电离辐射 对各种细菌均有致死作用。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和食品的消毒。 (3)微波 是一种波长为1mm1m的电磁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及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多用于检验室用品、无菌室的用具的消毒。,3. 滤过除菌法,用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