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53867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2、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3、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激励勇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2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教学准备学生:1 课前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2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3 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交流。教师:1 备课时,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2 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借助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工具。设计思路走一步,再

2、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它回忆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这篇文章,富有教益,从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不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课文叙事性较强,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写作意图时,可以从事与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更值得体味。教学时应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课文,从而认识世界

3、,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至于朗读教学,应跟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挑“爬下悬崖”这一重要片断进行教读,以加深体会和领悟。教学过程一精心导入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大屏幕显示实验内容,老师有表情地讲述):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继续的努力,最终活

4、活饿死。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慨?能简要谈谈吗?(学生各抒己见)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战胜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安排听取小故事作为导入的内容,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导入性说话”又训练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初入课堂就能立刻进入参与思维和参与训练的积极状态。)二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看清读准、边读边思、圈点勾画、记住内容。(培养学生口诵心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 复述课文内容。大屏幕投影复述要求: A.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B.

5、突出重点,尤其是脱险部分。C.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自求得知的心理,勾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忆、联想,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3 课堂交流。组织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表意见的能力。)三研读与赏析(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重要情节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1 有感情地朗读(16)(23)节。投影出示朗读方法:A.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停顿合理,语调抑扬。 B把握好人物的心态和情态,语气恰当,

6、感情真挚。(促发学生激情,加深体验和领悟。)2 合作探究。大屏幕出示问题组:(1) 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2) 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3) 父亲对“我”的指点,哪一处你感触最深?对你有什么启示?(4)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学生朗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教师点拨。学生在体会动作、心理描写时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总结。附投影片:爬下悬崖动作心理哭信心全无伸、探、踩有了信心又照着做信心大增移动、爬下、啜泣 巨大的成就感(让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和表述,使他们

7、主动介入审美的全过程,感知美,体味美。)3 朗读最后一段。(充分发挥文章的感染作用。)四体验与反思1 质疑交流。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多角度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师生间可互相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大屏幕展示思考质疑题:(1) 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让“我”自己下来?(2) 如何评价杰利及其他四个孩子?(以上二题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加深理解课文,培养思维的多向性。)2.拓展延伸。(1)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怎么办?(2)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让学生走进课文,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训练了口语交际。)3经验反馈。大屏幕投影问题: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充分发挥语文教材“情”与“美”的特点,着力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五视野拓展课外阅读艾尔玛邦贝克(美)的父亲的爱,比较与课文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异同。(这一环的核心是阅读的实践,即引导学生运用从阅读实践中求索到的知识、思考问题的方法,再去阅读新的文章,实现知能的转化。)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