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2八年级物理《压强浮力》专题测试.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53719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2八年级物理《压强浮力》专题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2012八年级物理《压强浮力》专题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2012八年级物理《压强浮力》专题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2012八年级物理《压强浮力》专题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2012八年级物理《压强浮力》专题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2八年级物理《压强浮力》专题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2八年级物理《压强浮力》专题测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2012八年级物理压强浮力专题例题1.某同学在做“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实验时,砝码盒中共有100克、50克、10克、5克砝码和一个,20克砝码两个。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处后,若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右侧,这时他可以调节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右”或“左”)端旋动,使天平横梁水平。在判断天平横梁是否水平时,眼睛应注意观察_。当调节天平平衡后,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_盘里,按_的顺序在_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_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横梁恢复平衡。2.有一只广口瓶,它的质量是0.1千克。当瓶内结满冰时,瓶和冰的总质量是0.37千克。此瓶的容

2、积是多少?若冰块吸热后,有0.2分米3的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 若用此瓶来装煤油,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煤油?若有2千克煤油,用这样的瓶来装,至少需要用几个瓶子?若此瓶内有0.2千克水,若向瓶内投入质量为0.01千克的小石子20颗,水面上升到瓶口,这种小石子的密度是多少?若用此瓶装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千克;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千克。则金属颗粒的质量为多少?金属颗粒的密度为多少?3.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

3、。物质实验次数体积(厘米3)质量(克)甲110182203633054乙41085201663024为了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特性,该同学还应设计增加表中第五列(空栏)项目,它是_。分析上表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分析上表的实验次数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分析上表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a _。b _。4.有一长为0.2米,宽0.1米,厚0.05米的长方体铁块,重为70牛,(1) 如把这铁块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后,另外再对它施加一个大小分别为20牛的力,请你分别

4、计算出铁块对地面可能的压力和压强。(2) 若把这铁块平放在一面积为0.5米2,重为30牛的木板中央时,铁块对木板的压强为多少?木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少?木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又为多少?(3) 若把第(2)小题中的铁块和木板的位置对换,这时木板对铁块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少?这时铁块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少?5.在以下几小题中的A、B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1) 如图1所示的两试管完全相同若两试管内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则pA_pB。若两试管内装有相同质量的不的同种液体,且它们的高度相同,则pA_pB。若将试管B由图中

5、的倾斜位置转向竖直放置,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_。(2) 在图2所示的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容器的质量也相同若两容器中盛有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_p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_F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_F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_pB。若两容器中盛有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且液体在容器中的高度也相同,则A、B两容器中可能分别装有的液体可能是A_,B_。此时液体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大小FA_FB。若两容器中盛有同种液体,且液体对两容器底的压强相同,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_F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_F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_pB。若两容器中盛有等高的不同液体,以下情

6、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pApB,mAmB。 B pApB,mApB,mAmB。 D pAmB。课后练习1. 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其物理意义是_。一瓶酒精如果倒掉一半,则剩下酒精的密度是_千克/米3。2. 实验表明:若甲铝块的质量是乙铝块质量的2倍,则甲铝块的体积是乙铝块体积的2倍;若乙铝块的体积是丙铝块体积的4倍,则乙铝块的质量是丙铝块质量的4倍。从中可得出:铝的_的质量是一个确定的值。3. 著名的_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是很大的,_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4. 家里用的菜刀,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常要把它磨一磨,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_,从而达到增大_的目的。5. 举世瞩目

7、的三峡工程下闸蓄水时,10天内水位上升到海拔135米。若有一块上表面面积为2米2的水平石板被淹没在水面下50米深处,石板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_帕,石板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_牛。6. 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胆的最深处为30厘米,装满开水后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为_帕;若将瓶中的开水全部倒入脸盆中,则水对脸盆底的压强_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7. 弹簧秤下吊着重力为14.7牛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9.8牛,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_牛,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米3。8. 用手把体积为10-4米3的小球浸没在水中,小球受到的浮力为_牛,方向竖直_;若该小球重为1.1牛,放手后,小球将_(

8、选填“上浮”、“静止”或“下沉”)。图39. 物体所受的重力为5牛,体积为5104米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牛;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_牛,方向_。图410. 如图3所示,甲、乙是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块,平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沿图示的对角线切成两块,并拿走其中的一块(乙取走上面的一块),则甲、乙余下部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_,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11. 如图4所示是人们常用的订书机。它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运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例如:在底部垫了两块橡皮,可以减小对桌面的压强。请按照样例再写出一个:_。12. 甲、乙两个实心球,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有关甲、乙两球的质量和密度关系,可能存

9、在的情况有:_ _(写出三种)。13. 顶小底大的实心圆台高为h,其密度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5所示,它对桌面的压强( )图5A 等于gh。 B 小于gh。 C 大于gh。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4. 重力100牛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1米2,现用一个大小为20牛的力竖直作用在物体中央,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A 一定是1200帕。 B 可能是1000帕。C 可能是800帕。 D 可能是200帕。15. 三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分别为1、2、3,且123,则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A F1=F2=F3。

10、 B F1F2F2F3。 D 不能确定。16. 甲、乙、丙三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甲乙p乙p丙。 B p甲=p乙=p丙。C p甲p乙p丙。 D 无法判断。17. 某物体重为0.5牛,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牛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 )A 一定为0.3牛。 B 一定为0.5牛。C 可能为0.2牛。 D 可能为O.4牛。18. 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人和装备的总质量是90千克,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0.03米2。当该士兵双脚立正时,求:(1)地面受到的压力F。(2)士兵对地面的压强p。19. 有一圆桶,底面积为0.25米2,内盛液体,桶和液体总

11、重为1500牛。为了减少对地面的压强,先在水平地面上放一面积为1米2、重为100中的正方形木板,然后把圆桶置于木板的中央。求:(1)圆桶对木板的压强P1。(2)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2。20. 底面积为1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装有水,放在水平桌面中央,水和容器受到的重力为18牛。求:(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2)若在容器中轻轻放下一个物块,水不溢出来,物块排开水的体积为210-4米3,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增加量。21. 在用图6所示的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先要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使天平横梁水平。在判断天平横梁是否水平时,眼睛应注意观察_。图6图7图822.

12、 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铜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有50克、20克、10克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图7所示,该铜块的质量为_克。如把实验移到金茂大厦顶层进行,则该铜块的质量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如图8所示的仪器叫_,它可以通过两管中液面的_来表示橡皮膜所受的压强大小。23.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表一表二表三实验序号123实验序号456实验序号789压力(牛)3.03.03.0压力(牛)4.54.54.5压力(牛)6.06.06.0受力面积(厘米2)51020受力面积(厘米2)102030受力面积(厘米2)102040下陷深度(厘米)210.5下陷深度(厘米)1.50.750.5下陷深度(厘米)210.5(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或7与8、8与9、7与9,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