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4 单元章末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535847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4 单元章末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4 单元章末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4 单元章末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4 单元章末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4 单元章末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4 单元章末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4 单元章末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高一地理:新人教单元章末练习-必修一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4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2题。1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D从至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在图中河段,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 ()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据此回答3题。3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的形成 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下图为某地

2、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4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5图中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泥沙沉积 B.岩层断裂C.侵蚀作用 D.水平挤压 下图为某地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6按岩层和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为 ( ) A B C 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仅受外力作用 B岩层相对岩层上升 C石油一般储存于类的地质构造中 D岩块为地垒 8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

3、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9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 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 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 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10材料中说:“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 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的结果 B变质作用的结果 C侵蚀作用的结果 D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11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因是 A. 侵蚀一搬运作用 B. 搬运一堆积作用 C. 风化一侵蚀作用 D. 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成

4、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1所示。完成56题。 KS*5U.C#O 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以下2题。12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13 “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二、填空题14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深,_大,多_,水能资源_;C处河段

5、特征:_,泥沙_,江面宽广,利于_(交通)。(2)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N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形谷DW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WD.河口三角洲(3)下表为我国陕西省三大地区村落情况对比表。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地区村落密度(个/平方千米)村落平均人口(人/个)甲0.80300400乙0.53100丙0.20100200写出地形区的名称:甲_;乙_;丙_。甲地区聚落形态以团状为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B.河流宽广C.农业发达D.矿产丰富乙地区聚落形态以_为主,其原因是_。15模拟实验法是探究地理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

6、”的探究学习过程,请你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相关实验项目。实验过程(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3)实验材料:4 cm30 cm的竹片2片(也可以用木片、三合板替代)。(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相似。(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地质构造示意图。(6)研究结论褶皱、断层和地震都属于作用。背斜容易形成山谷的原因是_ _。地球是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_ _ _。答案一、选择题1D2D

7、3D4A5D6D7C8C9C1011B12解析: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曝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答案:A13解析:“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答案:B二、填空题14解析:考查河流不同河段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分布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1)题,A河段属河流上游,下切明显,多峡谷,C地处于河流下游,落差小,河流水流平稳,利于航行。第(2)题,由于岩层硬度不同,较软岩层位于上层,易形成瀑布。第(3)题,图中甲处是在地堑基础上形成的河流冲积地貌,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有很强的吸引力,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而乙处为秦岭山地,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因而聚落分布比较分散,聚落的密度较小;丙处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聚落分布较稀疏,聚落密度较小。答案:(1)下切 落差 峡谷 丰富 流速慢 沉积 航行 (2)C (3)渭河平原 秦岭 黄土高原 A 散居 地形以山地为主,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地分布15(5)(6)内力顶部因张力作用,岩石比较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山谷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的断层处)- 5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