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案例六篇

上传人:艺*** 文档编号:136527466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督学案例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督学案例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督学案例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督学案例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督学案例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督学案例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督学案例六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督学案例六篇【篇一】【案例背景】自年受聘县第二届督学以来,从开始的无所适从到后来的渐入佳境,从开始的“应付差事”到后来的积极作为,深感督学:既是组织的信任和自己的荣耀,更是我工作的“助推器”、“校正仪”推动别人也推动了自己实现了被督导学校和自己学校的比翼双飞。我所在的学校是县实验学校,年调整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当年希望工程标志人物大眼睛的小姑娘的母校。世纪之初,根据县学校布局规划,列为撤并学校。多年来,财政投入较少,各方面处于全县“盆底”。作为一校之长,也只能勉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为此,纠结和痛苦着。年,县、乡两级政府针对我校实际和群众意愿,对我校重新定位,予以保留。特别是秋季,县政府全面掀起

2、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热潮。这对我校来说是千载一遇的发展时机。而对我来说:一个课题不可避免地摆在眼前。既要竭尽全力抓好自己学校的创建,同时又要恪尽职守履行督导义务。是“两手一起抓”,还是“舍一保一”?面对没有选择的选择题,我只有迎难而上去摸索。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年来,我“借力发力”,“演好”两角色。【案例描述】作为督学,我被安排在第六责任区,督导学校为县全军实验学校及所辖的3个教学点。全军实验学校与我校紧邻,开车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上个世纪爱心人士张勋贤投资300多万元,择址新建而成。其校园布局、校舍为当时为全县农村学校最好。其学校管理、办学质量也是名列前茅。一次,我在校园

3、巡视,并去查看运动场的人工草坪铺设。发现教学楼顶的国旗没有升到位,呈“半旗”状。全校师生都不在意。我发现后立即打电话告知办公室,到楼顶把国旗升正。避免了一次意外造成的“政治事件”。还有一回,也就是在年五月份的例行督导时,我看到老师办公室没有电脑。就询问李校长:你们学校装配的教师电脑还没有到位吗?我们学校都安装完毕,老师开始使用了。他听后一了解,才知道他们学校没有申报。他立马赶到教育局,恰好还有50计算机电脑用作全县备用调剂的。均衡创建省级评估后,李校长对我说:幸亏周督学,再去晚半天,我们学校就要被办学条件一票否决了。【案例反思】到这样的学校督导,我首先是给自己定位:一是“参谋”;二是“学习”。

4、当好“参谋”履职责。作为督学,必须要熟悉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方法。要当内行。我再次潜心学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编印的相关教育督导工作政策法规,还有县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手册,熟悉各种工作规程。自己给自己充电,打足底气。其次,要走进学校,走近老师。除教育局督导室统一安排的集中专项督导外,我平时还个人多次深入到学校和教学点。经常和老师们随机“叙家常”,让老师们感到“可亲可近”。这样,学校和老师都感到这个督学是真来帮我们推动学校的,而不是做做样子的。大家有话愿意讲,而且讲真话。三是作为农村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每次进校督导,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次一个主题。一年来围绕教育均衡发展创建,进行了“校情摸底、制订

5、规划;功能室的建管用;宣传氛围营造;资料建设; 规范办学行为”等多次走访。以“第三者第三只眼”为督导学校排愁排忧,献计献策。立足“校长”促本职。作为校长,我校正处在奋起直追时期,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像均衡教育发展创建,涉及内容多、重点也多。为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我利用自己在全军实验学校督导之便,带领班子成员和班主任、功能室管理员到全军实验学校及所辖的全军小学、梁山小学参观学习。美丽的校园环境,鲜明的校园文化,规范的校园管理让同行的老师们大开眼界。既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更增加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效果十分明显,“在校开十次动员会也比不上。”全军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县同类学校前

6、面,是县第一批授予“文化校园”称号的学校。我在督导的同时,有意咨询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思和经历。回校后,结合我校校情,重新规划。他山之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应。虽然,每个月两次以上的督导,表面上看“耽误”了在本校干事的时间,其实在督导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问题,也可在回校后避免或纠正自己的问题;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也可在回校后汲取和发扬别人长处。不仅没误事,还提高的办事的效率、质量。说是一举两得一点不为过。尊重“督学”破难题。这可能有些离题,但确实是我的收获。一方面我是督学,督导全军实验学校。一方面我又是校长,接受别人来督导。我校挂牌的责任督学是梅山第三小学的副校长陈功。梅山三小是城区学校,各方面自然

7、是全县的红旗。尤其是陈校长在校本部分管的就是均衡教育发展创建,对学校维修改造、功能室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他第一次到校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年龄比我小,但我从内心尊重他。平时经常虚心向他请教。在教学点改造上,我邀请他逐校查看,现场规划:这里磁砖贴什么颜色,那里适合栽什么树,怎样争取乡、村两级对学校支持,等等。这样以来学校每一处都张显着“匠心”,得到了教育局督导组的肯定。尊重并且服务于“督学、督导”,让督学感到工作有意义有价值,才会以更高的热情为被督导学校尽职尽力。陈校长主动把他们学校超标的12000册图书送给我们,使得学校图书得以更新并一下达标。多次把我们辖区内的校长带到梅山三小,实地

8、培训校园建设和功能室的“建管用”。正是在陈督学的大力参与下,我校创建工作后来居上,多次受到县主管部门好评。感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一年来督导工作经历。无论是督学身份还是校长角色于己得到了再提升,丰富了个人阅历,增长了见识;于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颠覆性”变化。特别是能为被督导学校尽绵薄之力,得到良好口碑,幸莫大焉。推动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是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重要职责,也是我作为校长办好学校的内在追求。两者目标的一致性,使得“校长”和”督学“成为学校工作的共同体。督学是学校的“推车人”,是校长的知心朋友;校长是办学的引路人,是督学的

9、同行伙伴。督学也罢,校长也罢,只要热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做到“两不误”,而且会在履职的路上体味意想不到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篇二】【案例背景】自年受聘县第二届督学以来,从开始的无所适从到后来的渐入佳境,从开始的“应付差事”到后来的积极作为,深感督学:既是组织的信任和自己的荣耀,更是我工作的“助推器”、“校正仪”推动别人也推动了自己实现了被督导学校和自己学校的比翼双飞。我所在的学校是县实验学校,年调整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当年希望工程标志人物大眼睛的小姑娘的母校。世纪之初,根据县学校布局规划,列为撤并学校。多年来,财政投入较少,各方面处于全县“盆底”。作为一校之长,也只能勉强维持学校正常

10、运转。为此,纠结和痛苦着。年,县、乡两级政府针对我校实际和群众意愿,对我校重新定位,予以保留。特别是秋季,县政府全面掀起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热潮。这对我校来说是千载一遇的发展时机。而对我来说:一个课题不可避免地摆在眼前。既要竭尽全力抓好自己学校的创建,同时又要恪尽职守履行督导义务。是“两手一起抓”,还是“舍一保一”?面对没有选择的选择题,我只有迎难而上去摸索。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年来,我“借力发力”,“演好”两角色。【案例描述】作为督学,我被安排在第六责任区,督导学校为县全军实验学校及所辖的3个教学点。全军实验学校与我校紧邻,开车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上个世纪爱心人士张勋贤投

11、资300多万元,择址新建而成。其校园布局、校舍为当时为全县农村学校最好。其学校管理、办学质量也是名列前茅。一次,我在校园巡视,并去查看运动场的人工草坪铺设。发现教学楼顶的国旗没有升到位,呈“半旗”状。全校师生都不在意。我发现后立即打电话告知办公室,到楼顶把国旗升正。避免了一次意外造成的“政治事件”。还有一回,也就是在年五月份的例行督导时,我看到老师办公室没有电脑。就询问李校长:你们学校装配的教师电脑还没有到位吗?我们学校都安装完毕,老师开始使用了。他听后一了解,才知道他们学校没有申报。他立马赶到教育局,恰好还有50计算机电脑用作全县备用调剂的。均衡创建省级评估后,李校长对我说:幸亏周督学,再去

12、晚半天,我们学校就要被办学条件一票否决了。【案例反思】到这样的学校督导,我首先是给自己定位:一是“参谋”;二是“学习”。当好“参谋”履职责。作为督学,必须要熟悉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方法。要当内行。我再次潜心学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编印的相关教育督导工作政策法规,还有县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手册,熟悉各种工作规程。自己给自己充电,打足底气。其次,要走进学校,走近老师。除教育局督导室统一安排的集中专项督导外,我平时还个人多次深入到学校和教学点。经常和老师们随机“叙家常”,让老师们感到“可亲可近”。这样,学校和老师都感到这个督学是真来帮我们推动学校的,而不是做做样子的。大家有话愿意讲,而且讲真话。三是作

13、为农村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每次进校督导,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次一个主题。一年来围绕教育均衡发展创建,进行了“校情摸底、制订规划;功能室的建管用;宣传氛围营造;资料建设; 规范办学行为”等多次走访。以“第三者第三只眼”为督导学校排愁排忧,献计献策。立足“校长”促本职。作为校长,我校正处在奋起直追时期,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像均衡教育发展创建,涉及内容多、重点也多。为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我利用自己在全军实验学校督导之便,带领班子成员和班主任、功能室管理员到全军实验学校及所辖的全军小学、梁山小学参观学习。美丽的校园环境,鲜明的校园文化,规范的校园管理让同行的老师们大开眼界。既找到了自己的差

14、距,更增加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效果十分明显,“在校开十次动员会也比不上。”全军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县同类学校前面,是县第一批授予“文化校园”称号的学校。我在督导的同时,有意咨询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思和经历。回校后,结合我校校情,重新规划。他山之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应。虽然,每个月两次以上的督导,表面上看“耽误”了在本校干事的时间,其实在督导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问题,也可在回校后避免或纠正自己的问题;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也可在回校后汲取和发扬别人长处。不仅没误事,还提高的办事的效率、质量。说是一举两得一点不为过。尊重“督学”破难题。这可能有些离题,但确实是我的收获。一方面我是督学,督导全军

15、实验学校。一方面我又是校长,接受别人来督导。我校挂牌的责任督学是梅山第三小学的副校长陈功。梅山三小是城区学校,各方面自然是全县的红旗。尤其是陈校长在校本部分管的就是均衡教育发展创建,对学校维修改造、功能室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他第一次到校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年龄比我小,但我从内心尊重他。平时经常虚心向他请教。在教学点改造上,我邀请他逐校查看,现场规划:这里磁砖贴什么颜色,那里适合栽什么树,怎样争取乡、村两级对学校支持,等等。这样以来学校每一处都张显着“匠心”,得到了教育局督导组的肯定。尊重并且服务于“督学、督导”,让督学感到工作有意义有价值,才会以更高的热情为被督导学校尽职尽力。陈校

16、长主动把他们学校超标的12000册图书送给我们,使得学校图书得以更新并一下达标。多次把我们辖区内的校长带到梅山三小,实地培训校园建设和功能室的“建管用”。正是在陈督学的大力参与下,我校创建工作后来居上,多次受到县主管部门好评。感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一年来督导工作经历。无论是督学身份还是校长角色于己得到了再提升,丰富了个人阅历,增长了见识;于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颠覆性”变化。特别是能为被督导学校尽绵薄之力,得到良好口碑,幸莫大焉。推动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是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重要职责,也是我作为校长办好学校的内在追求。两者目标的一致性,使得“校长”和”督学“成为学校工作的共同体。督学是学校的“推车人”,是校长的知心朋友;校长是办学的引路人,是督学的同行伙伴。督学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