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地理复习(真题 模拟)专题2 大气(学生版).doc

上传人:dzz****808 文档编号:136525418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7.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地理复习(真题 模拟)专题2 大气(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2高三地理复习(真题 模拟)专题2 大气(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2高三地理复习(真题 模拟)专题2 大气(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2高三地理复习(真题 模拟)专题2 大气(学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2高三地理复习(真题 模拟)专题2 大气(学生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三地理复习(真题 模拟)专题2 大气(学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三地理复习(真题 模拟)专题2 大气(学生版).doc(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 大气【高考预测定位】本是专题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从考查内容上看,侧重于考查对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和成因,以及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成因,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多面性和重要性,气象灾害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和预防措施;从考查形式上看,主要是运用背景材料,或运用气候资料,气候分布图,或某地经纬网图等形式,考查考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命题的重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高考复习中注意以下几点:1.气压、气温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2、;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3.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4.多运用图表,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5.运用图表,对比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6.结合热点区域,利用图表重点考查天气系统和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考点细化高考命题预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2明确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3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能

3、说明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4知道风形成的直接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会在等压面图上判断某地风向。气压带风带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知道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2.能够绘制示意图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3.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4.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5.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类型和特点的影响常见的天气系统 运用简易示意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学会从气温、气压、湿度等方面概

4、括天气特征。2.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分析不同类型锋面的天气特征。3.结合示意图分析气旋、反气旋的特征及其相应天气状况。4.用案例说明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原因及危害。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1.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判断1.从不同的时间尺度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性和波动性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3.正确看待全球变暖的原因。4.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气候的特点及分布规律,根据气候特点了解气候判读的方法5.运用所学知识对比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核心知识精讲】极地高气压带003006

5、00900 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与三圈环流示意图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一.全球性大气运动规律(1)赤道地区由于受热多空气上升,极地地区由于冷却空气下沉,可以知道低纬和高纬环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动力环流,所以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2)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随太阳直射点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极地高气压带00300600900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高低亚欧大陆太平洋1月亚欧大陆东部季风环流示意图 极地高气

6、压带00300600900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亚欧大陆太平洋7月亚欧大陆东部季风环流示意图 高(3)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复杂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块状,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7 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上图就是不同季节海洋和

7、陆地之间的季风环流的示意图(虚线箭头表示高空的大气运动方向)。南亚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冬夏季风势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二、常见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世界和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及旱涝灾害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复习关键是把握锋面活动的特征。锋面系统冷 锋暖 锋 准静止锋主要区别概 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均力敌移动方

8、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锋前锋后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锋面力度较大较小小雨区位置锋前锋后均有,锋后为主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雨区范围小中大图示锋图简图天气图雨区天气特征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天气

9、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2、气压系统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气流形式(北半球)风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顺时针辐散: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逆时针辐散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运动上升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晴朗干燥天气实例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

10、台风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3、锋面气旋和近地面天气系统图的识读锋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就是锋面气旋系统,它的识读方法如下:1无论是气旋还是反气旋,都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从高气压区斜穿等压线吹向低气压区。2锋面只形成于气旋中,因为气旋的水平气流是向中心辐合,在槽线(低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两侧冷暖气流易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气流呈辐散状,在脊线(高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地方的连线)两侧气流不可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3锋面气旋前方、后方的

11、确定是看气流的前进方向,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4锋面气旋中冷锋和暖锋的判定:以上图为例,首先确定冷暖气团,在一个低压系统中,两个锋面将低压区分为两部分,其中北半部分纬度较高,为冷气团控制,南半部分纬度较低,为暖气团控制。然后再根据气旋中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推理出锋面B、D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故为冷锋;锋面A、E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故为暖锋。5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大。三、掌握四个地理技能1、理解大气热力状况的两个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形式削弱特点大气成分易被削弱的辐射常见的自然现象吸收作用

12、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很少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紫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大量CO2等气体,使气温增加反射作用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云层、水汽、较大的尘埃各种波长的辐射都可能被反射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发生散射时具有选择性,向四面八方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光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天已明亮,日落天不黑(2)大气的温室效应 太 阳 地 面 大 气 宇宙空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2、地形

13、、地势对气候的影响3、理解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垂直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气温的水平分布有以下几个特点: 气温都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南半球等温线要比北半球平直; 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海洋向高纬度凸出,夏季相反,这是由于海陆热容量的差异所致; 在大陆和海洋的内部,由于大气运动、洋流、地形等下垫面状况的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在海洋上,如果有暖流经过,气温比周围偏高;在陆地内部,由于地形的不同,气温的分布状况也不同,山地比周围平原地区气温低,盆地(谷地)比周围地区气温高;迎风坡与背风坡气温

14、也有差异。4、降水的类型与降水的世界分布(1)降水的主要类型降水类型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受地形阻挡上升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锋面雨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中纬度地区台风雨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低纬度大陆东部(2)降水的世界分布降水分布所在的气压带或风带位置大气运动状况降水特点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降水量一般在2000左右,这里气温高,海洋面积辽阔,蒸发旺盛,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500,这里气温高,蒸发能力很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这里,但这里并非到处都少雨,有些地方(主要是大陆东岸)因受到夏季风或台风等影响,降水也较丰富。温带多雨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年降水量在500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