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20

上传人:乱石****奔波... 文档编号:136522687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2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题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20.5一 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_苏幕遮)(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_,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羞于见人之态的诗句是:“_,_。”【答案】(1)叶上初阳干宿雨 周邦彦(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明看到上观新闻上发布了本地的疫情数据,立即向同学通风报信。B.这凹凸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作茶楼餐厅之名,更觉不

2、落窠臼。C.疫情期间,每个上海人都自觉在家,减少出行,整座城市万人空巷。D.小明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以致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1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以及其他餐桌上的佳肴2就像某些由于无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意见的人所认为的那样3而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念4我们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A. 2413 B. 1324 C. 4213 D. 3214【答案】(1)B(2)二 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1道德记忆是人类对其

3、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凭借天生的记忆能力刻写个体道德记忆;家庭、企业、政党、民族、国家等社会集体则具有集体道德记忆能力,但它们刻写集体道德记忆的方式远比个人刻写个体道德记忆的情况复杂。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道德记忆是以何种形式存在,它都具有选择性特征。对此,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予以解析:2道德记忆的选择性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人类的道德生活经历是复杂的,而我们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加上我们的记忆还会受到“遗忘”的阻挠,因此,要记住过去的所有道德生活经历客观上是不可能的,人类积累的道德记忆在内容上往往少于我们的实际道德生活经历。也就是说,人类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只能通过我们的道德记忆得到有限的

4、记录和再现,不可能完全被复制。3道德记忆的选择性还与人类的意志自由有关。个人具有个体意志和个体性意志自由;社会集体则具有集体意志和集体性意志自由。它们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偏好、目的、价值观念等来刻写道德记忆。个人的意志自由直接影响个体道德记忆的刻写,社会集体的意志自由则直接影响集体道德记忆的刻写。4这样看来,个人和社会集体都具有刻写道德记忆的意志自由,在自由意志的驱动下,个人和社会集体往往更愿意记住自己向善、求善和行善的道德生活经历,而不愿意记住自己向恶、求恶和行恶的道德生活经历。事实上,个人和社会集体不可能以随心所欲的方式选择道德记忆的对象和内容。意志自由不是意志任性,而是受到人类理性支配的

5、自由。5对于人类来说,过去的一切道德生活经历都具有历史价值。善的道德生活经历能够成为我们的道德生活经验,恶的道德生活经历则能够成为我们的道德生活教训。一旦进入我们的道德记忆,有一种记忆道德,即人类对其自身对待道德记忆的态度而提出的道德规范性要求,限制了道德记忆的选择性。6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类道德生活史可以被描述为人类趋乐避苦的历史。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对他们过去所作的恶耿耿于怀,甚至愧疚终生或抱恨终身。一个人完全可能因为在小时候有过一次偷窃行为而终身感到耻辱、愧疚。一个人也完全可能因为冤枉了另外一个人而终身感到内疚、懊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记忆道德在对人们的道德记忆活动及其对待道德记忆

6、的态度发挥着严格的稽查和约束作用。一些不光彩的,恶的道德记忆会被认为是不耻而被深深地隐藏起来。7其原因就在于道德记忆的选择性无力否定主体对过去的道德责任。承担道德责任是人类道德生活的核心内容。人类道德生活是具有道德价值的生活方式。它的道德价值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们的道德责任意识和承担道德责任的行为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一书中说:“一个行为要具有道德价值,必须是出于责任”。“道德责任”是“道德”向人类提出的应然性要求,反映人类对道德生活规律的尊重和维护;或者说,它反映人类对普遍伦理原则的坚守和服从。如果说人类道德生活本质上是意志自由和意志自律交融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意指承担道德责

7、任是人类应该普遍遵守的伦理原则,而且意指我们对该伦理原则的遵守应该超越自己的主观偏好。这在道德记忆领域的体现是:无论人类是作为个人还是社会集体而存在,我们张扬道德记忆选择性的意志自由只能在道德责任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体现;否则,它必定与道德的规范性要求相背离。8因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家庭、企业、民族、国家等社会集体,道德记忆不仅能够记录我们的道德生活经历,还能够推动我们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道德记忆作为道德生活之镜,这是人类应该普遍培养的美德,更是个人和社会集体都应该达到的道德生活境界。(有删改)3.本文的论述对象是( )(3分)A.道德 B.道德记忆 C.记忆道德 D.道德记忆的选

8、择性4.第6段加点字“趋乐避苦”在文中的含义是_(2分)5.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3分)A.道德记忆经历要有公正性作为前提。B.人们对道德记忆的选择是无意识的。C.道德记忆无法摆脱到的责任而存在。D.“遗忘”道德记忆的行为是不道德的。6.有人认为第6段画线的两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型,影响了说服力。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3分)7.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分)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着了火的霞光,着了火的山陈奕纯1好一片着了火的霞光,好一片着了火的山!2霞光的源头是霞光,山的源头是山,一挥手,火,咆哮着,奔涌着,一路飞跑着就上来了。3我看见大火和大火凶巴巴的样子,

9、他们大刀滑了地皮,不知低吼着什么话,铺天盖地就扑来,一个个光着膀子、龇牙咧嘴地扑上来了。火的脚步声,就是大刀滑了地皮的声音,一路“滋滋滋滋”叫着,越来越近,直到逼得你来不及躲闪,直到把你整个给干掉!火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才叫火,什么才是真正的男人。4黄昏大幕,高天高山,我索性闭上两眼,但耳畔一直回荡着“滋滋滋滋”的声音。这些熟悉的气浪无数次袭来,一种四处咆哮的激情和冲动在血管里飞跑着,从阳元石、双象石、细米寨、松树岭,到锦江竹筏漂流码头、车头村、六指擒魔峰、石坑崆,从巴寨景区的哮天龙、犁头寨、牛鼻峰、观音山,到长老峰、观日亭、阴元石、僧帽峰,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一波高过一波,像火牛阵,像飞机

10、引擎时的超声波,像火箭升空时的惊天巨响,全都疯掉了我突然睁开了双眼。5好一片着了火的霞光,好一片着了火的山!霞飞处,天地红,方圆292平方公里,鬼斧神工的山、视死如归的山、清奇秀丽的山、含情脉脉的山,石峰、石堡、石墙、石柱,顶平的、笔直的、峰陡的、麓缓的,全都着火了!6火,是隐忍不屈的,坚强的,也是义无反顾、一意孤行的。而此刻,火光中的丹霞山令我震撼。这美,叫我说不出来一个字。7就像一个男人的性格。8翻开唐代中晚期的历史,我发现韩愈竟然两次被贬岭南,三过韶州,三游韶石山(今丹霞山)。第一次是在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韩愈10岁,长兄韩会因受宰相元载案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韩愈就随兄嫂一

11、起赶往韶州,不料,其兄韩会病死在赴任的路上。后来,韩愈入朝为官,由于其刚正不阿、不畏天子的秉性,接连被唐德宗、唐宪宗两位皇帝降罪,先后两次被贬到广东阳山(今阳山县)和潮州。按常理,一个人一生当中不可能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何况犯的都是导致“被贬、降职”的大错。但是,韩愈就犯了,而且两次都是差一点被杀头。尤其是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初的那次,当时,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法门寺塔中将一节释迦摩尼佛指骨舍利,迎入宫廷供奉,要求官、民敬香礼拜。韩愈极力反对,直接上论佛骨表给唐宪宗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

12、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信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老幼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这一下,唐宪宗仿佛老虎似的被激怒了。9“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韩愈怀着一腔悲愤离开了长安。当他们行至长安东南的蓝田关时,恰逢秦岭山中突降大雪,雪封山路,人马无法前进,只能滞留在蓝田关。北风呼啸,人生失意,韩愈勒马远眺,在惆怅中写下了“欲为圣明除弊事,肯

13、将衰朽惜残年”这样的诗句。郁闷中,韩愈不知不觉地来到韶州,随行人马得到了片刻的歇息。在游韶石山的两天时间里,他看山不是山,看霞不是霞,自认为必死是间。10更令韩愈悲恸的,是得知12岁的小女儿韩挐病死他乡的噩耗。当韩愈听说妻子当时无暇绕坟三圈时,一下子昏了过去11韩愈潮州上任后,勤政为民,治水开荒,解决了恶溪的鳄鱼之患,打击了买卖人口行为,同时还大办教育,使老百姓更加安居乐业。12元和十四年十月,朝廷让他从潮州移袁州,韩愈仿佛看见了自己即将平步青云的一线希望,心情大快。途经韶州时,游览了韶石山,登上了长老峰,忽见霞光万丈,云海苍茫,山峦起伏,大气磅礴,韩愈心潮澎湃,抛弃了人生中所有的不快,欣然写

14、下了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一诗: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13每当读起这首诗,我的面前都会走来那个清瘦、疼痛的唐朝男人。14韩愈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他把一种无意识的快乐写成了诗,让我们一代一代吟唱;但他却把一种与生俱来的大忧患、大痛苦浓缩成了一杯酒,独自一个人苦饮。15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九月,穆宗下诏,调任韩愈为国子祭酒,即日返京。回长安,必须要经过秦岭,必须要经过层峰驿。天苍苍,野茫茫,枯黄的草浪在一起一伏着。太阳快要下山了,山风刮在人的脸上一阵比一阵凉,但,还有什么比人的心更凄凉呢?“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 我无法想象韩愈站在

15、女儿的孤坟前举杯凭吊、绕坟三圈时的心情,睹物思人,长歌当哭。这哭声,在整个朝野的昏庸腐败和冷嘲热讽下是孤独的,是微不足道的。我总觉得,孤独的韩愈不该生在那个没落的朝代。16但,韩愈就是韩愈,眼泪一擦,他的心依然是属于大唐河山的,他的脚步是义无反顾的。因为,国还是那个国,家还是那个家,只有把“国”放在了“家”的前面,才能报国、爱家!以说,韩愈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大有大无的人!17是的,是火一般的万丈霞光点燃了他。18我崇尚“火”,崇尚有着火一样激情的人。19我展臂高呼20“好一片着了火的霞光,好一片着了火的山!”(有删改)8.第3段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_9.简析第10段的作用。(3分)_10. “好一片着了火的霞光,好一片着了火的山!”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分析其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4分)_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三)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