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511216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骚(节选)》-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离骚(节选)》-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离骚(节选)》-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离骚(节选)》-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离骚(节选)》-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骚(节选)》-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节选)》-精选课件(公开PPT)(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5 离骚(节选),屈 原,2,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开创了诗歌由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代表诗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5,战国时期,春秋时代的十二大国已经归并为“七雄”,都想统一中国。七国中,秦国最强,楚国最大,齐国最富,韩、赵、魏三国最小,燕国最远,偏于东北部。屈原主张联齐抗秦,但得不到楚王和其他贵族的支持,因而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剧。,6,屈原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

2、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又由于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人的嫉妒,屈原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受秦国使者张仪欺骗客死秦国后,又被顷襄王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抑,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8, 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录屈原、宋玉、唐勒、景差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

3、朔 、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楚辞”与楚辞,9,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楚辞”与楚辞,10,离骚内容简介,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余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课文为节选)。 离骚的题旨,班固解释“离”为“罹”(遭遇、遭受),“骚”是“忧

4、愁”之义,认为“离骚”是“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11,离骚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叙述诗人的政治理想、高尚的品格、遭谗被疏的经历以及决不同流合污的意志。 2. 通过一系列“上下求索”幻想境界的描写,表现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抑郁心情。 3. 描写诗人经过激烈的去国和留楚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不忍心离开自己的祖国,并决心以身殉国。 第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第二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12,离骚的思想内容 1. 展示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希望楚王效法历代圣君,不要重蹈那些

5、昏君、暴君的覆辙;希望楚王“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便治国。 2. 深刻揭露了楚国混浊的社会现实。诗人批评了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情揭露了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 3. 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炽热的爱国激情、对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等。,13,离骚的艺术成就 1. 塑造了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其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非常引人注目。 3. 全诗结构宏伟而壮阔。 4. 比兴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创新。 5. 浓郁的楚地风物人情、风俗习惯、神话传说及大量的楚地方言。 6. 瑰丽多彩的

6、语言。词汇丰富,色彩绚丽,用词生动,韵律和谐,音调优美。,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它采用浪漫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离骚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课文解读,朗读课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子孙,我太祖的尊名为伯庸。正当夏历寅年的正月啊,就在庚寅之日我降生。,叙述世系和自己出生的年月日。,生父观察我出生的气宇容度,始将美名赐予我。为我取名叫正则,我的表字称为灵均。,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

7、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血统高贵 气宇不凡,叙述得名的由来和名字的美好意义。,18,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的由来。显示了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生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诗人认为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气宇非凡,又获嘉名,诗人写出了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我既有这盛多的内在美质, 又有清秀的外在丰姿。 披佩着幽香的江离和白芷, 又编结秋兰作为身上的配饰。,身披香草鲜花 具有美丽的华彩,叙述自己已具内在美德,又加

8、上有优秀的才能,再加上讲求整饰,通体芳洁,成为内外完美的人。,流年似水我好像赶不上啊, 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 薄暮去采江边的紫苏香草。,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勤勉修行 自强不息,叙述恐怕时光易逝,自己抓紧时间修身的情况,并用去皮不死的木兰和经冬不死的宿莽来表明自己志向的坚贞。,日月匆匆而不停留, 春秋季节依次更替。 感恋草木的飘零冷落, 只怕有为人年迈色衰。,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过渡句。此前是描述自己努力进修,此后是勉励君王上进。,何不趁着壮年而抛弃邪秽, 何不改变这(不善的)法度?

9、乘着骏马而自由驰骋, 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面开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诘问楚王:为什么不立志改革,改变法度呢?如果能够任用贤士,自己是愿为前驱,引导走上正确之路的。,23,第二段:自述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由感慨时不待我,言及国家的命运,恐君王年老迟暮,表达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进而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最后,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意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国而献身。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信任,可残酷的客观现实不让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得以实现,这就为下文写诗人所遭遇的现

10、实作了铺垫。,24,古代的三个君王品德多么完美, 那时候群贤都聚集在他们的身旁。 他们交杂地配戴着申椒与菌桂, 哪只是将蕙草和香茝结成环佩?,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举历史事实说明,在贤明君主时期,贤士就会为国君效力。,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那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大啊, 已经遵循正道而找到治国的途径。 那夏桀、殷纣多么放肆妄行啊, 只贪走邪出的小道而寸步难行。,举尧舜光明正大的做法与桀纣狂乱失足以相对照,给楚王作取舍的参照。,那拉帮结派的小人们苟且偷安, 使国家前途变得昏暗危险而狭隘。 我哪是怕自身遭遇灾祸啊,

11、 怕的是君王的战车将要颠覆。,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为实现理想而不计个人安危,指出小人走错路,陷国家于倾危;自己不避灾祸反对他们,是为了国家免受祸患。,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我匆忙地在你前后奔走效力, 为的是赶上先王们的足迹。 君主不了解我的忠诚之心啊, 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而大发脾气。,申说自己为国君效力,希望赶上前王的足迹。不料楚王全不了解我的内心,反而信谗怒己。,我本来就知道忠言会招来祸害, 可我宁愿受苦也不愿舍弃直谏。 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 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主的缘故。,赤胆忠心 胸怀炽热,余固知

12、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明知忠言直谏对己不利,但为了国君,不得不忍受祸患而不断进谏。,国君起初已经和我有了约定的话,后来反悔变心有了别的打算. 我已经不把离别看作难事, 只是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悲伤.,赤胆忠心 胸怀炽热,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伤心楚王的屡次变卦。,第三段:先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述自己的一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诗人先赞颂古三王和尧舜时代的政治清明,重用贤才,表达了他举贤授能、革新吏治的政治理想。同时痛斥桀纣,批判党人群小,委婉劝告怀王莫蹈昏君覆国的覆辙。他

13、指天为证,耿耿忠心。最后又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遭遇的挫折,委婉的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

14、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

15、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朗读课文,掌握重要字词句,肇锡余以嘉名 扈江离与辟芷兮 来吾道夫先路 指九天以为正兮,1.通假字,通“赐”,通“避”,通“导”,通“证”,2.词类活用,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不抚壮而弃秽兮,名动:取名,名动:取字,名动:结兰 动名:佩饰,名状语:在早晨,名状语:在黄昏,形名:秽政,3.特殊句式,恐年岁之不吾与 肇锡余以嘉名 纫

16、秋兰以(之)为佩 (美人)不抚壮而弃秽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省略句,艺术特点一,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以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尤以比喻最为突出。以披戴“江离”、“芷”、“秋兰”喻重视修饰自己的品德和才能,以“美人”比喻楚怀王,“骐骥”比喻贤能的人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塑造了诗人独特的艺术形象,使诗中的意象具有了象征意义。,艺术特点二,对偶句的锤炼和运用 这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使诗歌语言更加美化。在诗经中对偶句的运用还不是很多,而屈原就很注意作这样的加工。如文中“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情文并茂。屈原在诗作中大量锤炼对偶句,是诗歌语言的重大发展,对后来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形式的语言运用都有深远的影响。,艺术特点三,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屈原以前的文学创作中的浪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