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测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506933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骆驼祥子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骆驼祥子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骆驼祥子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骆驼祥子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骆驼祥子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骆驼祥子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骆驼祥子测试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骆驼祥子测试题一、单选题 1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出身是_。 A农民 B工人 C医生 D教师 2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哪里拉车? _ A北平城 B上海 C南京 D天津 3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几匹骆驼?_ A二匹 B三匹 C四匹 D五匹 4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谁给洗劫了?_ A孙侦探B王侦探C张侦探D虎妞 5骆驼祥子中谁的引诱也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_ A夏太太B李太太C王太太D张太太 6骆驼祥子中谁劝祥子把钱存入银行或放债,祥子没有接受建议。_ A高妈B李太太C王太太D张太太 7骆驼祥子中谁让祥子买车“吃车份

2、”、做小买卖的生意,他不屑一顾。_ A夏太太B李太太C虎妞D张太太 8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精神世界是。_ A滞后而苍白的B充实的C丰富的D健康的 9骆驼祥子中祥子脸上的疤是怎样来的?_ A小时被驴咬的B虎妞咬的C侦探打的D磕破的 10骆驼祥子中祥子用了几年才凑足了100块钱买了第一辆洋车?_ A三年B四年C两年D五年 11骆驼祥子中祥子偷来三匹骆驼买了多少个大洋?_ A三十五个B三十个C二十个D十五个 12骆驼祥子中的“骆驼祥子”的外号在什么时候起的?_ A祥子卖了骆驼之后B偷骆驼之前C进城拉洋车之后D买了第一辆车之后 13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的原因是什么?_ A想招祥子为

3、女婿B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C虎妞爱上了祥子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 14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杨先生家拉了多长时间的包月,就愤愤而去? _ A四天B一年C两年D一个月 15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和曹太太对祥子怎样? _ A很和气B很粗鲁C常骂祥子D常打祥子 16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家的女仆是谁? _ A高妈B张妈C李妈D王妈 17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小心碰坏了车子,摔了曹先生后,出现了什么后果? _ A扣了一个月的工钱B扣了半个月的工钱C没有扣钱D扣了点钱 18骆驼祥子中的高妈对祥子怎样? _ A很关心B不好C时常骂祥子D厌恶祥子 19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对高妈怎样? _ A很佩服B很厌恶C不喜欢D时常骂

4、高妈 20骆驼祥子中的曹家的小男孩叫什么? _ A小方B小文C小春D小霸王二、填空题1骆驼祥子作者_,原名_ ,_ 族,_ (籍贯)人,有_的称号。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次买车又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3_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4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_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_的女儿。(辽宁省锦州市2004年中考题)5样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_给洗劫了。6“我算明白了,干

5、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_的感叹。7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_拉车。8_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9_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10虎妞的变态情欲,_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11骆驼样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_。12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_ 。13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曹先生,这个人是_。14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_,_是他的外号。15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他买的第二辆车因_而

6、被卖掉。16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_”的称号。17骆驼祥子中的_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18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的长篇小说是_。19样子的车被当兵的拉走后,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就在祥子在茶馆里等 着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他遇到了_;他们的悲惨情景把祥子 最大的希望给打破了。20他是一个“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挣 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部作品叫_,与人力车夫相 关的两位女性是 _和_。三、简答题1.骆驼祥子一

7、书是怎样创作出来的?2.简述骆驼祥子的写作背景?3.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4.虎妞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5.简述骆驼祥子主题思想?6.骆驼祥子的艺术特点有那些?7.骆驼祥子使用北京方言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8.简析骆驼祥子这个名字的含义。 9.骆驼祥子是如何表现“城与人”的关系的? 10.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形象的意义。答案一、1(A)2(A)3(B)4(A)5(A)6(A)7(C)8(A)9(A)10(A)11( A)12( A)13(B)14(A)15(A)16(A)17(C)18(A)19(A)20(B)二、1老舍;舒庆春;满;北京;人民艺术家2骆驼祥予;三;三 3样子与车;虎妞4拉车;刘

8、四爷5孙侦探6老马7北平8老舍9骆驼祥子 10二强子11骆驼12虎妞l3阮明14祥子;骆驼l5有一辆自己的新车;给虎妞办丧事。16人民艺术家l7小福子l8骆驼祥子 19拉车的一老一少(拉车的老者和他的孙子小马)20骆驼祥子;虎妞;小福子三、1.骆驼祥子一书是怎样创作出来的?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家老舍(1899-1966)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于1936年推出。老舍是满族人,自幼生活在北京下层社会中,对劳动人民的生活非常了解和同情。他在这一部小说里,以二十年代末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9、,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简述骆驼祥子的写作背景?骆驼祥子一书的背景是他听别人说有一位车夫被国民党部队抓去,时局紧张,逃跑时丢下祥子。祥子看到路旁有三匹骆驼,他偷偷牵走,买了点钱,后逃到北京。老舍听后又向友人打听了有关情况。书中祥子所走过的路线,是老舍时常散步的地方,书中的道路是实际真实的。3.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出生与旧社会中国的下层劳动人民家庭,自幼家境困苦,是京城里的一个普通车夫.他身体健壮,人长得很精神.他像一棵树一样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他勤劳,朴实,忠厚,善良,能吃苦,注重信用,讲义气,有小生产者所共有的积极进取的求生意识和人生理想,虽然那理想不算高:有一辆自己的车,

10、自食其力,能娶上一个健康,年轻,能吃苦的穷苦人家的女儿过日子.他要强,希望能凭本事吃饭.但是生于那个黑暗的世道,在经历了好不容易买来的新车被抢,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并不爱的虎妞,卖车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又自杀等一系列事情后,他对生活的企望和信心以及要强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点点地丧失.他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还耍无赖,成了彻头彻尾的刺儿头,逐步滑向堕落的深渊,最后禁不住夏太太的诱惑,得了一身脏病.祥子的遭遇和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4.虎妞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泼辣,精明的小市民典型 5.简述骆驼祥子主题思想?骆驼祥子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用同情的笔触

11、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的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无法实现的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6.骆驼祥子的艺术特点有那些?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一、结构紧凑,落笔谨严 鲜明突出的“京味儿7.骆驼祥子使用北京方言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虎妞筹备婚礼的民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

12、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 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8. 简析骆驼祥子这个名字的含义。一是祥子拉车拉的驼背像个骆驼;二是他与骆驼的形象很符合,都是人类的苦力,永远不能挺起胸做人,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做着最累最苦又不讨好的事.9. 骆驼祥子是如何表现“城与人”的关系的?以主人公买车三起三落的经历,表现祥子有希望到失望,由奋斗到失败,由挣扎到绝望,最终走向颓废和堕落的人生轨迹,从中照出了他的性格史,揭示他悲苦的人生遭遇。10. 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形象的意义。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