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网校: 2015安徽省选调生考试行测大纲解读2015 年安徽选调生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5 个问题这部分深入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字底蕴,以及对文字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对考生的理解、概括、归纳和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体现了招考单位对选调生的一个基本要求 ——“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文字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华图网校: 3.数量关系考查形式能力化从近年选调生考试中数量关系的命题思路来看,该部分对于考生能力的要求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数字推理的考查从理解上升到掌握,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所给出的数列规律也更加多样化,需要考生仔细推敲,细心计算至于数学运算部分,不乏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考生实际运用 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如何利用数学技巧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4.判断推理考查形式层次化在许多省区的选调生考试中,判断推理部分一直保持着题型稳定、考点分层的特点逻辑判断相对难度较大,不但要求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尤其是一些迷惑选项的设置,很容易使考生掉进命题者的“陷阱”之中。
其他三种题型相对容易,只要找准规律,很快就能选出正确答案5.资料分析考查角度多变化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图形材料、表格材料三种近些年来,这三种形式材料的复合考查在一些省份的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屡见不鲜,是考生备考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总的来说,资料分析考查角度在近几年有了更为灵活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充分认识到资料分析题目本身材料、选项的特殊性,掌握多种速算技巧,快速准确地判断答案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多做有时间限制的练习题,这对真正提高答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选调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高分备考策略要想获得行职考试的高分,必须从复习阶段开始就打下很好的基础,到了考场上,还要调整好心理状态,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各方面都做好才会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下面就从几个应当注意的方面来谈谈获取高分的对策 华图网校: 1.方法是根本无论是在工作中、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事时一定要注重方法一个人如果做事不讲求方法,那么他凡事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力气,这就意味着他的人生也打了折扣选调生录用考试是竞争性考试,不讲方法就很难脱颖而出。
因此,考生在复习准备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试题规律和答题方法,这样才能提高答题速度,保证正确率如果不讲方法而只是一味地做题,就会陷于题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应试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因此,行职备考要以掌握、运用方法为本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篇》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如此多的话语都在强调一点,那就是积累对大多数人来说,仅靠临时冲刺或短期复习不足以保证成功,尤其是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简言之,要想获得行职高分,就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只要复习方法得当,提高成绩便可期3.保持一颗平常心由于近年来选调生考试竞争加剧,几千人竞争一个职位的现象已不稀奇,广大考生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另外,行职试卷题量大、时间紧、有难度,这又增加了考生的现实压力事实上,选调生必备素质当中,就包括了心理调适能力事实证明,在考试时适度的紧张是必需的,它可以使考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态度更加积极而过度紧张或者焦虑则毫无疑问会导致考试的失败因此考生应该放松心情,以积极、冷静的心态去面对不给自己设定任何遥不可及的目标,以免自加压力,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正常水平。
总之,良好的心态可以帮助考生最终通向成功4.细节决定成败 华图网校: 在把握了以上三大策略之后,考生如果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能够有更好的把握,则对获取高分会有很大帮助首先,考前认真研读招考公告招考公告涉及选调生招录的报考条件、报名程序、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大纲等各项招考政策,认真对待不会有错其次,答题原则 ——先易后难根据多年的经验和行职考试的特点来看,做题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可以提高成功率考试中切忌“迎难而上”,要记住“上兵伐谋”各题型孰难孰易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考生应结合自身特点订立策略最后,统筹安排考试时间这要在考试前进行,否则,考试中一旦时间紧张、答不完题,就很难临危不乱了名师点拨从近年的选调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可以看出,政治常识部分主要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查的形式主要是谚语、成语、俗语以及一些名言警句反映的哲学原理党史这一块也是重点内容,包括历次重要会议的内容以及党组织、思想以及作风建设方面的措施,最近几年选调生考试中都有重点考查的趋势时政每年的考试中多少会涉及一些,主要是与最新的国家重点会议及报告相关,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最新的报告等,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应该留意。
对于这些报告文件不需要从头到尾背下来,但是会议的主要精神应该掌握,从而根据掌握的主要精神,以便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推断出答案第 1 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唯物论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指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 把主观精神( 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华图网校: 例如:“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 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 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例如:老子认为“道”生万物;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朱熹的“理在事先”(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柏拉图的“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续表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如:“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水是万物始基 ”;“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例如:“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万物皆一,齐万物而归一”;“天不变,道亦不变”;“ 白马非马 ”;“存在 ”是唯一,并无运动的余地,只有 “存在”始终不动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二辩证法(一)三大规律规律相关概念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及例子量变与质变规律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华图网校: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新的质变”这样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坚持渐进和变革相结合的原则; 要坚持适度原则;要重视量的积累例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循序渐进”;“ 不打无准备之仗 ”;“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所谓“肯定”是指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所谓“ 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事物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道路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对待前进和曲折例如:“冰 —水 —汽”;“光的微粒说 —光的波动说 —光的波粒二像说”;“团结—批评 —团结”;“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 —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续表规律相关概念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及例子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括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和相互贯通,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华图网校: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绝对性,包括矛盾无处不在和矛盾无时不有两方面。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相对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各有特点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脱离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一般不等于个性、个别,绝对不同于相对;其次,二者是相互连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再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 ;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物极必反”(二)唯物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1.原因和结果 ——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或者一个过程引发另一个过程,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正确认识因果联系,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效利用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导我们达到对世界的有效改造例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本质和现象 ——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