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汽车驾驶理论》-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503018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师汽车驾驶理论》-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技师汽车驾驶理论》-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技师汽车驾驶理论》-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技师汽车驾驶理论》-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技师汽车驾驶理论》-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师汽车驾驶理论》-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师汽车驾驶理论》-精选课件(公开PPT)(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驾驶理论2,第十九章 交通工程学,第一节 交通工程学概述,一、交通工程学定义: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学科。它是将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统一在交通环境中进行研究,以寻求使道路的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交通公害最低的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目的。,研究对象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科学措施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交通公害最低。 目的安全、迅速、方便、舒适、经济与低公害。,二、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1、交通特性; 2、交通调查与交通流特性; 3、道路; 4、道路通行能力; 5、交通管理与控制; 6、交通安全; 7、汽车公害与

2、环境保护; 8、静止交通。,一、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 教材P349页 二、改善目前城市交通的措施: 1、改善道路状况,提高平均车速。 2、实现交通分离。 3、交通量均分。 交通量均分,延长高峰时间,使单位时间的交通量降低。 方法有:错峰上班制;可变车道;单向通行;禁止左转弯等。,4、交通总量削减。 措施有: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2)减少过境交通和入境交通。 (3)搞好换乘和减少自行车交通。 5、加强交通管理,实现交通控制自动化,提高交通科学管理科学性,增大道路通行能力。,第二节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一、视力: 1、静视力静止时视力。 2、动视力行车过程中的视力。 (车速动视力,年龄动

3、视力) 3、夜间视力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 (亮度视力)。,二、视力适应性: 1、 由明处到暗处,眼睛逐渐习惯视力恢复暗适应; 2、 由暗处到明处,眼睛逐渐习惯视力恢复明适应。 暗适应比明适应所需时间长。,三、视距: 就是驾驶员为安全起见能够看到的道路前方的距离。 1、停车视距驾驶员发现障碍物,为防 止碰撞所必须的制动停车视距。 2、超车视距:只有两个车道的道路上超车时,为了防止与对向车碰撞所必须的视距。 (1)全超车视距车辆开始超车加速时在 原车道的位置与对向车的距离; (2)最小超车视距车辆通过超车加速进入对向车道后与对向车的距离。,三、视野: 眼睛在注视某一点时,眼睛在这个方向上所能看到的

4、范围。 (一般用视角表示) 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的关系,行车速度越高,视野越窄。 比如:40公里/小时 视野90100 72公里/小时 视野6080 105公里/小时 视野40,四、视野盲区: 汽车行驶中驾驶员因地形建筑物,交通工具的影响使视线受到限制,这些观察不到的地区,称为视野盲区。 1、行车线路上的视野盲区: 指在道路两旁被建 筑物、街道、树木等遮蔽所形成的视野盲区。 2、路上停驶车辆形成的视野盲区:(汽车与行 人互为盲区) 3、车辆阻碍形成的视野盲区:,4、地形障碍形成的视野盲区: 如弯曲的盘山路、傍山转弯处、道路起伏、纵断面转折处等视野盲区。 5、超车、会车都可形成视野盲区:

5、 因此,驾驶员驾驶车辆时,要随时注意,尽量克服视野盲区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在遇到上述情况,要降低车速,发出信号,认真观察,谨慎驾驶,以便于防备突然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六、驾驶员视觉特性: 是指视觉随车速和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车速变化时,驾驶员对车外的环境的判别能力也发生变化,运行和静止时知觉的判断能力也完全不同。 因此,视觉特性在车辆行驶中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行驶速度。,1、车速越高,视野越窄: 2、视线的焦点随车速增加距离愈远: 如:20km/h 眼睛至焦点距离为67m。 40km/h 眼睛至焦点距离为200m。 60km/h 眼睛至焦点距离为 335m。 3、动视

6、力比静视力下降1020%,特殊情 况下降3040%: 如:车速 60km/h 、看清240m处标志; 80km/h 、160m处标志都看不清。 驾驶员年龄越大,动静视力差距也愈大。,4、驾驶员视力与亮度有关,亮度加大可增强视力: 黄昏时刻对驾驶员来说是最坏时刻。黄昏时,光线较暗,汽车开大灯时,其亮度和周围亮度相差不大,因此驾驶员不易看到周围的车辆和行人,容易引起事故。,5、导致动视力下降的因素: (1)随车速增加而下降: (2)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动静视力差距 也愈大) (3)随视觉对象显示时间长短而变化: 视觉对象显露的时间越短,动视力下降的程度就越大。 (4)与被视物对动视力的移动速度有关

7、: 角速度(角度随时间变化的速度)越大,视力越低。,(5)与亮度有关: (照)亮度增大,视力增强,亮度减小,视力下降,成线性关系。 当环境亮度突然变化时,由于视觉 的惯性,眼睛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当运 行中出现明暗变化较大的情况时,眼睛 不能适应,会发生约10S左右的视力危害,从而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第三节 驾驶员的反应特性,一、反应时间: 指从感觉器官受到刺激 到作出反应所 需的时间。 二、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 1、简单反应:对于一种刺激,只须作出一种反应。 2、选择反应:对于两种以上刺激物时,每种刺激物要作不同的反应,有选择的作反应。 选择反映时间比简单反映时间长,而且刺激物越多,反应时间越

8、长。,三、制动反应时间: 1、制动反应时间:驾驶员从发现紧急情 况到把右脚移到制动踏板上去所需要的 时间。 2、制动器作用时间:从开始踏制动踏板 到出现最大制动力的时间。 3、持续制动时间:从出现最大制动力到 使车辆完全停住的时间。 4、制动非安全区:上述三个时间内汽车运行的距离。,四、影响反应时间长短的因素: 1、外界刺激的影响: (1)刺激信息包括: 早显信息交通标志预告的各种交通信 息; 突显信息突发信息; 潜伏信息不能直接观察的信息; 微弱信息刺激量小信息; 先兆信息信息到来之前具有某种征兆信息。(如超车、酒后开车、违章),(2)分析: 早显、先兆有准备情况下发生,易作出正确判断。 微

9、弱、潜伏集中注意力捕捉和发现,若疏忽大意,动作迟缓,易错误判断。 突显极短时间内采取措施,常措手不及,造成事故。 2、年龄与性别的影响: 3、驾驶环境的影响: 4、疲劳对反应的影响:,五、人一机特性驾驶员反应特性 (人一机调节系统) 驾驶人员驾驶车辆时,必须根据交通环境的变化提供的信息来控制车辆,一般称为人一机系统。 但还应考虑时间因素。因此,更确切地说,驾驶员从交通环境中得到的情报80%以上的通过视觉获得这个信息大脑(经过处理)经远心神经手脚等运动器官传递命令信号操作车辆。,人对情报的处理分为三个过程: (1)人用眼睛等获得情报的过程; (2)大脑根据情报进行判断的过程; (3)根据判断进行

10、处理的过程。 三个过程中哪一个不正确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不同驾驶员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不同,外界的刺激不同,上述三个过程的反应是不同的,这些反应的规律称为反应特性。,第四节 交通流特性,一、交通流量的基本概念: 1、交通量: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断面的实际交通参与者(含车辆、行人、自行车等)的数量。 2、表示方法: (1)平均交通量: 将一年内的交通量总数,除以当年的总天数得出的平均值。 (2)高峰小时交通量: 指一天内的交通高峰期间连续一小时的最大小时交通量。,(3)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中8760个小时的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小排列序号为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美国

11、和日本取第30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交通量的变化规律: 一天24小时内的交通流量有它的规律性,白天的车流量大于夜晚,占全日流量的85%以上,在南方盛夏季节,夜间行车较多。 掌握交通量的变化规律,对于交通设施管理,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二、车速和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1、车速的分类: (1)地点车速:(点车速或瞬时车速) 车辆驶过道路上某一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2)行驶车速:(运行车速) 指车辆在某一路段所行距离,用有效行驶时间除之所求的车速。 评价路段线形和通行能力(不包括停车与损失时间),(3)区间车速:(行程车速、综合车速) 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之比(包括停

12、车时间,不包括装卸、掉头时间)。 评价道路行车的畅通程度与估计行车延误情况。 提高区间车速,可提高运输效率。 (4) 设计车速: 在交通和气候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5)临界车速:(最佳车速) 道路通行能力达到最大值时的车速。,2、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1)驾驶员的影响: 与驾驶员个性、年龄、性 别和婚姻状况有关。 (2)车辆的影响:车型及其车辆技术状况的影响。 (3)道路的影响:受道路条件的影响(类型、平纵线型、坡长、车道数和路面类型、视距、侧向净空、叉路口等),(4)交通条件的影响: 交通量:交通量越大,交通密度越大, 车速越低。 交通组成:快慢车

13、分离比快慢车混行(车速高);三块板道路比一块板道路(车速高);行人横穿,交通量大(车速低)。 交通管理:车辆能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交通设施完善,有利提高车速。,(5)环境的影响: 山岭、重丘区公路平均车速为 33.9km/h; 平原微丘区公路平均车速为39.9km/h;后者比前者快15%; 白天平均车速比夜晚高; 穿越城镇、居民区,交通情况环境复杂的路段,车速比较低。,三、交通密度: 1、什么是交通流: 道路上的人流和车流。 由交通流量,交通流速,交通密度三个参数表示。 2、交通密度:是指某一瞬间单位道路长度的车辆数,以1km为长度单位,用辆/km表示。(反映道路上的车辆的密集程度),3、交通

14、量,车速、交通密度之间的关系: (1)当交通密度趋于零时,交通流量为零,速度可达到最大值,这时车辆可畅行无阻,此时车速为畅行速度。 (2)当交通密度增加,流量增大(达到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量达到最大值,对应的交通密度为最佳密度。车速低且均衡(形成车队跟随现象,接近于平均车速) (3)当交通密度继续增大,直至达到最大值,此时密度为阻塞密度,交通流量等于零,车速也接近于零。 最佳密度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的密度。 阻塞密度发生交通阻塞时的密度。,第五节 道路通行能力,一、什么是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道路或一条车行道上某个截面的最大车辆数。又称

15、道路容量、交通容量。(容量)单位为辆/h。,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有: (1)车速和道路附着 系数; (2)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 (3)汽车的类型。,三、道路通行能力的分类: 1、基本通行能力: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断面的(理想条件下的通行能力)最大车辆数。 2、可能通行能力: 现实条件下道路所能承担的最大交通量。 3、实际(设计)通行能力: 要求道路承担的通行能力;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基础。 实际通行能力比可能通行能力低些。,四、道路服务水平 1、什么是道路服务水平? 是指道路的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得到的服务程度。 2、什么是服务交通量? 在选定一定

16、服务水平的行车条件下,一条车道或道路某一断面所允许通过的交通量。 3、评价道路服务水平的指标有: 速度和行驶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受限制的程度)舒适、方便、安全、经济。,4、道路服务水平等级划分: 美国分为A、B、C、D、E、F六个等级; 我国分为一级(A、B)、二级(C)、 三级(D)、四级(E、F)。 A级服务水平:表示自由流,在交通流内选择所需速度和驾驶自由度很大,舒适度,方便性是优越的。 B级服务水平:稳定流,交通流内有其他使用者,但速度和驾驶自由度不受影响,但略有下降,舒适和方便程度比A级差些。,C级服务水平:稳定流范围内,但在交通流中受其他使用者的影响开始,且影响速度的选择、舒适度和方便性显著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