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人口学的产生》-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502979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人口学的产生》-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近代人口学的产生》-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近代人口学的产生》-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近代人口学的产生》-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近代人口学的产生》-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人口学的产生》-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人口学的产生》-精选课件(公开PPT)(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人口学的产生,近代人口学的产生,中国先秦时期 代表人物:孔子、墨子、管仲、商鞅、韩非子等。 孔子:“孝”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祖先享 受子孙的祭享香烟。 墨子:鼓励早婚、反对纳妾、反对战争。“民之众寡为国之强弱”。 管仲说:“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商鞅:主张人口与土地应保持平衡; 韩非:“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提出限制人口甚至允许溺婴。,第一阶段:17世纪中叶之前,为早期人口思想形成阶段。,古希腊时期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城市的理想人口规模为5040人。 亚里士多德提出:中等数量和高质量的人口,适中的国土面积

2、,构成一个理想的城邦。 。,在中世纪,基督教认为只有上帝有权支配人的生死,反对避孕、堕胎和离婚。13世纪后由于大瘟疫使欧洲人口锐减,基督教开始鼓励人口增长,如托马斯. 阿奎那反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应当限制人口增长的观点。,第二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为人口学(狭义人口学)的产生阶段。,代表人物:约翰格兰特 1662年发表专著关于死亡表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考察。这被认为是人口学的第一部科学著作。 其主要贡献有:1、发现了人口现象种种稳定的数量规律性: 2、 每一时期人口出生、死亡有其一定的数量规律; 3、 出生性比例(出生婴儿性比例为1413,男孩 略多于女孩) 和死亡性比例的相对稳定规律;

3、4、 人口研究的任务就是从对人口现象的数量研究中看到基本 法则。,配第 主张将算术用于人口、经济、政治的研究中。 在政治算术一书中他提出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 比利时学者凯特莱 把概率论引入人口研究之中,他肯定了大数定律在人口现象的数量规律性中的作用,并根据人口出生、死亡、结婚、性比例、体重等人口统计资料和犯罪统计资料,进行了人口学研究。,第三个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为广义人口学的产生阶段。,代表人物:马尔萨斯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人口学的最大流派。它的著作人口原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人口理论最早的代表作。由于他的理论具有系统、完整的特点,形成人口理论体系

4、,因此又被称之为马尔萨斯主义,其影响颇为深远。 (1)两条永恒法则: 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 第二:两性间的 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2)两个级数理论:在两条永恒法则的基础上,马尔萨斯推论:“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土地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有限。人口若不受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 (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 积极抑制:指严酷的劳动生活条件、极度的贫困、儿童恶劣的抚养条件、普通疾病、传染病、战争、瘟疫、饥饿等因素通过缩短人的寿命,提高死亡率来抑制人口的增长。,预防性抑制:分为两种,一是通过人们道德上的禁欲,“在一定时间内或长久地不结婚,并

5、在独身期间性行为严格遵守道德规范。这是使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相适应并且完全符合道德和幸福要求地唯一方法,”此即为道德抑制,人类理性地抑制人口增长;二是“使得大城市里的妇女不能生育的那种性交方式,性道德的普遍破坏,反常的恋情和防止不正常的性交所产生的后果所采用的一些不适当的方法”,即所谓的罪恶性抑制。 (4)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马尔萨斯陷阱 三个著名的人口命题:(反映了人口与生活资料在动态上呈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变化),第四个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上半 叶,为人口学概念形成阶段。,社会学派人口理论 所谓社会学派的人口理论,一般是指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人口现象、探讨各种社会因素和人口过

6、程的相互关系的人口理论。,英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H斯宾塞(1820-1903年)就是当时这类学者的一个代表人物,是近代西方人口理论的社会学派和生物学派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著作是1852年发表的人口理论、1867-1868年出版的生物学原理以及其后出版的社会学原理。 斯宾塞用社会学观点建立的人口理论是所谓社会人口有机论。,在他看来,人类社会和动物机体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服从于生物规律那样的自然规律,社会人口也具有机能上的自然分工。他把人口阶级结构看成一种以社会机能的自然分工为基础的自然现象,并从社会有机体中划分出三种器官:营养系统器官,分配系统器官和管理系统器官。,他把社会人口内部的分工

7、等同于生物有机体内部器官的分工,而且断言个人作为人口有机体的细胞,个体发展的个性化过程同生殖力成反比关系。 根据这个观点,他认为越是上等社会的人,生育率必然越低,因为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智力发达,致力于个性发展和个体幸福,用于生育子女的精力必然越少。,19世纪中叶,法国人阿切尔.归拉德在1855年发表人类统计的基本要素或比较人口学一书时,才首次使用了“人口学”这个词。 归拉德认为,他提出“人口学”这个概念,是要作关于“人口、人口的普遍运动、人口的自然的、公民的、智能的和道德状况的数学研究。” 近代人口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了。,19世纪末社会学派的另一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A杜蒙

8、特(1849-1902年)。,他针对当时法国出生率下降、人口发展停滞的现象,他提出了所谓“社会毛细管学说”。,他声称,人口出生率下降是现代文明发展的结果,是由社会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所谓社会毛细管作用的产物。 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有不断向上发展的欲望,正象油灯里的油基于毛细管作用会顺燃烧着的灯芯不断往上升一样,社会个体也会被向上发展的欲望所驱使,往更高的社会阶层上升。而且,上升的机会越多,上升的欲望越大,社会毛细管现象也越强。他甚至断言毛细管现象之对于社会秩序,就象重力之对于物理世界一样。,另一个法国统计学家K勒瓦瑟尔(1828-1911年)曾对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作进一步的说明。 他认为人口学

9、是这样一门科学,它借助于统计来研究人类生命的各个方面,主要是出生、死亡、结婚、迁移等,以揭示人口发展一般过程及其规律。,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人口问题已引起思想家们的充分重视,出现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孙中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具有鲜明的特点,即辛亥革命前忧虑“人满为患”,后来却担心“人少亡国”,变化之大在历代思想家中实属罕见。,1894年上李鸿章书一文比较完整地表述了他的早期中国人口思想,这一时期的中国,从20世纪2030年代起,一批向西方学习的社会学家开始传播马尔萨斯人口论,并搜集资料研究中国人口问题。陈长蘅、孙本文、陈达等人相继出版了一批人口学著作。当时一些学者也进行了一些人口资料的搜集和研究工作

10、,如南京金陵大学农经系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作进行的调查近代中国人口统计的一项实验。这些早期的人口学研究,一方面揭示了中国当时确实存在的人口问题,并提出节制生育的主张。还有人认为,中国人口数以4亿为宜。甚至有人提出节育救国之道。但他们当中有些人提出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生育太多,人口过多,甚至说婴儿的哭声比帝国主义军舰的炮声更可怕,这是不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是运用唯物辨证法对马尔萨斯人口论进行批判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一。在人口与国力的问题上,陈独秀针对“人多者似有一日之长,生殖不繁,国力必缩”的观点,否定了人口数量决定国力强弱的观点。,第五个阶段:从20世纪上半叶到现在,为人口学成熟期。,在20世纪初,美国人口学家A洛特卡(1880-1949年)对推进数理学派人口理论也有重大作用。 他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来分析人口再生产过程,提出了稳定人口理论。 到了20世纪中期,人口学一词已广泛运用于国际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