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工时精细化管理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50243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层管理)工时精细化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层管理)工时精细化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层管理)工时精细化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层管理)工时精细化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层管理)工时精细化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层管理)工时精细化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层管理)工时精细化管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时精细化管理与“五法一大”相结合为有效提高灌南局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有力支撑灌南局又好又快发展,市局精细化管理推进会议精神,并结合灌南邮政实际,1、强化工时精细化管理健全工时管理制度,利用信息技术,准确统计营业、内部处理、投递等各岗位员工工时利用情况,查找导致员工超、欠工时的关键原因,分析制约工时利用率提升的各种因素,采取交叉作业等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其他有效方法,进一步规范员工工作时间,提高工时利用率。2加强工时的日常管理基础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本单位考勤管理工作。建立从业人员详实的工时统计(考勤)档案,对从业人员的出勤起止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定期汇总工时统计(考勤)结果

2、,为加强工时的统计分析和考核奠定基础。3、建立工时统计分析制度,利用电子化支局系统、网运信息系统、投递系统等现有生产系统,准确采集重点生产环节业务量等相关数据,定期对制度工时饱满率(累计工时与制度工时之比)、工时利用率(定额工时与制度工时之比)和工时与业务量匹配等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业务量的时间分布和班次安排的科学性,查找在生产流程和班次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逐步改善。针对超工时的:属超劳动定额的,要安排补休或支付加班工资;未超定额,属劳动技能或业务能力差的,应要求相关人员提高技能,或者作人员调整。针对工时不足的:安排工作补足工时,或者提高相关人员的工时利用效率。4、强化加班管理

3、,严格规范加班流程。确因工作任务紧急、人员无法调剂的需要加班的,应由部门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报市场部审核、分管局领导批准、在人力资源部备案后方可安排加班,并按相关规定给予补休或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针对个别经常性加班的岗位,在区别技能不胜任或工作量超定额的问题后,及时进行相应调整。4、在全区邮政营业网点推广应用“邮政综合工时管理系统”。组织全区邮政营业网点考勤员参加“邮政综合工时管理系统”应用培训,充分利用该系统对全区邮政营业人员进行科学动态排班,做好营业人员排班、考勤、假期等管理工作,并有效统计分析,提高营业人员工时利用率。5、充分利用累计工时管理。一是有效盘活工时。利用累计工时管理,执行饱和

4、工作时间,每位员工按足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工作,根据忙闲不同时段,动态调整排班时间,提高工时的利用效率,解决人员紧缺问题;二是精细计算工作时间。累计工时计算法是企业员工劳动时间的一个管理办法,主要是以统计每位员工每天工作时间和每月出勤情况,作为每月安排工作、休假的依据。即将以前以天为统计单位改为以“小时”为统计单位。前台营业、内部处理、辅助生产等岗位通过累计工时管理可以精确计算出员工实际上班时间。(二)以“双定”工作为契机,优化劳动作业组织。以执行推广集团公司营业、投递、内部处理、营销四大工种定额定员新标准为契机,将工时精细化管理与“双定”、优化作业组织相结合,在按新标准核定各类生产人员的基础上

5、,根据邮政业务忙闲规律,优化生产流程和作业组织,建立健全动态排班制度;强化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鼓励一专多能;改进生产作业方式和手段,并通过采取梯形排班法、交叉作业法和累计工时法等管理方法,有效提高工时利用率,优化连云港邮政前、后端的人员配置。1、优化生产流程、作业组织和人员配置(1)营业工种科学配置台席,合理排班。一是严格按照2009邮政营业定额定员标准,核定各邮政营业网点的台席数量和营业员数。二是科学合理排班。对没有2个及以上台席的营业网点,通过“双优”管理,推行“梯形排班法”、“累计工时法”、“交叉作业法”和弹性工作等先进经验做法,梳理营业网点状况,制定出适合各网点的调整方案,并挑选合适的营

6、业人员,担当营业、营销“跨两头”的兼职营销人员。三是实行淡旺季排班。根据往年业务量分布情况,总结并预测业务量规律,设定淡旺季,并按照淡旺季动态配置台席和人员。在淡季时期适度削减台席与人员,节省工时补欠休假或节省人员充实到其他较忙、业务量较大的台席替班,达到整体配置局所资源,促进员工一岗多能,提高人员综合利用率。四是实行交叉作业、交叉替班。结合网点台席作业量忙闲规律,有计划地调配营业员在邮政各台席间穿插作业,将空闲台席人员及时补充到工作量较大的台席作业,使各时段的营业服务台席受理业务与员工作业均处于饱和状态;通过技能培训,实行替班人员台席间交叉替班。同一个替班员可以接替其中某两种甚至三种岗位工作

7、,做到一岗多能。加强营业台席间人员轮换,提高人员综合利用率。(2)内部处理工种优化中心局班组设置。改变原来以相同工种为主设置班组的模式,将作业因素关联程度较高的生产人员合并到一个生产班组。依据现有的生产场地,在同一生产平面设立生产班组,便于现场管理,统一指挥调度,均衡各工种间的工作量,综合利用劳动力,将生产人员的作业量达到满负荷。班组合并后实施交叉作业,推行全能工制。班组合并后,在邮件运输、邮件转运、分拣封发等多个岗位采取交叉作业,长短线邮路套跑、驾押合一等优化措施,提高工时饱满度和工时利用率。同时,分三个层面实施 “全能工”建设,即班组内部的“全能工”建设、同一工种内部的“全能工”建设、跨工

8、种的“全能工”建设。通过实施“全能工”建设,对生产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淡、旺季灵活用工,打破岗位(工种)界限,解决结构性缺员和冗员的矛盾,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实行分拣前置和大宗邮件集中处理模式。积极推行分拣双向前置,通过向前参与营业收寄、向后参与投递分拣,增加自身工作量,提高工时饱满率,同时减少收寄和投递的内部处理工作量,为营业界面和投递环节的人员整合、流程优化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对于大客户,要深入对方指导用邮,实现大宗邮件预处理,加大批处理量。(3)投递工种结合内部处理作业推行投递分拣前置。积极推行投递分拣前置,通过内部处理实现高效分拣,同时减少投递作业的处理环节,

9、实现内部处理和投递岗位的人力资源共享,达到优化目的。优化作业组织,推广“错峰排班法”、“区域化投递”、“一员多段”。通过对段道里程、投送量进行测算,摸清投递业务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安排不同时间的段道,实现节约人员投入。对高密度、交通便捷的投递区域,还可以打破现有投递段道概念,将邮路整合为一定的投递区域,由专门的投递团队负责,并指派组长。组长可以根据邮件业务量及流向实时规划路线并进行动态排班,以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优化投递流程,统一管理和调配班组人员,实行班组内的分层作业,根据业务需要机动调度劳动力,实行“一员多段”的排班方式,以此解决由于投递业务量不均衡带来班务安排的困难,提高人员综

10、合利用率。加大投递工具的更新。进一步实施和完善城市投递电动车、农村投递摩托化工作,降低投递人员劳动负荷,提高投递效率和服务质量,减少人员投入。(4)营销工种引进优秀营销人才。通过在单位内部公开招聘、盘活具有营销潜力的人员,以及将每年新招聘入职的大学生重点充实到营销队伍,不断提高营销队伍能力和素质,促进人均营销业绩的提升,实现以质取胜。加强营销人员培训。完善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制度,通过定期培训、交流互动等举措,在营销队伍中广泛传播最新、最好的邮政营销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每一位邮政营销人员的营销水平,促进其提升业绩。完善营销激励机制。在分配上,向营销人员倾斜,通过待遇与营销业绩挂钩,提升营销人员的工

11、作热情。同时要辅以多种措施,如劳务工转在岗聘用工、晋升优先考虑具有营销经历的人员等举措,使营销队伍不仅能干好工作,而且想干好工作。2、完善配套措施和制度(1)建立备忘录制度各县局、市局各单位要及时关注优化情况,建立备忘录,及时、客观、全面地反映优化工作进展,详细记录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事项。(2)建立劳动作业跟踪制度以营业、内部处理、投递、营销等“双定”工作为平台,建立各类劳动作业组织跟踪制度,根据各类邮政业务发展情况,不断优化调整劳动作业组织。(三)强化绩效管理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制定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通过岗位管理、工作职责落实、KPI考核全面推进完整的绩效管理,通过绩

12、效管理调动全局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在绩效指标上,将进行各层的商谈和分解。在考核程序上,实行每月绩效考核预评估制度。确保个人绩效目标、单位绩效目标、全局绩效目标的充分、可靠衔接。3、以全省的发展为参照,分板块组织县局、市局经营单位进行速度、规模、排位综合积分大比拼。根据比拼的结果,按季兑付绩效考评。4、将精细化管理工作纳入我局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点突出工时精细化管理、员工带薪年休假管理等指标,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按季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应用于单位负责人绩效工资和年度考核。四、财务精细化工作安排(一)强化预算精细化管理2010年各县局年度预算的基础为有效收入,有效收入为业务总收入减去印制

13、费、集邮品成本和网间的结算,因此提高有效收入,降低印制费和集邮品成本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将有利于各项成本的配置。预算中印制费和集邮品成本全区水平趋于先进水平,全区的收入费用率全区逐步趋向一致。 县局预算中人工成本的配置和有效收入增长率、邮政企业劳动生产率及邮政企业收入费用率降低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有效收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收入费用率将有利于人工成本的优化。在今后各单位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四县将逐步趋于一致。 印制费、集邮品成本和营销费用与专业收入密切相关,储蓄存款今年的配置比例为5.5%,提高营销费用的利用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安全保卫费根据有效收入乘以2%加上网点数乘以5,两项各占50%的

14、比重,要从提高有效收入的角度来实现提高安保的配置。县局的其他成本费用,宣传费、通信费、业务材料费、劳保费、水电费、非生产性三费和其他的费用均根据有效收入配置。市局实体化单位和各经济责任中心以完成年度收入为基础进行成本的配置,因此必须在完成收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收支差额目标。函件和广告专业成本控制的重点为人工和印制费,提高产品的毛利率,提高有效收入,将有利于收支的完成;集邮专业控制的重点为集邮品成本,降低进销差价率;发行专业成本控制的重点为人工和优惠款的控制;零售降低报刊折扣率,扩大收入规模将是主要的方向;信息专业的人工和收入的有效性将是管控的重点。 市局支局收支的完成也是建立在收入完成测算的基础

15、上,因此全年收入目标完成将奠定收支的实现。支局管控的重点调整业务结构,扩大邮储和低成本业务的比重,同时关注人工的整合,加强对可控成本的把握。 (二)加强成本控制1、人工成本重点是严格控制与生产经营无关的“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办公费”,县局单笔超过2000元的业务招待费和会议费由市局审批,全年力争实现剔除人工成本的管理费降幅在12%以内,非生产性三费降幅控制在10%以内。2、管理费用重点关注函件专业的印刷成本,对无名址、商函、邮送广告等业务的印制费要与业务收入严格配比,函件印刷业务通过招投标选择印刷企业,有效降低印刷成本,开拓业务类型,使得全区印刷成本收入率保持在全省较为先进的水平,确保

16、函件业务效益的提高。3、印制费加强对与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如业务材料用品、水电取暖费、差旅费、业务代办费等的控制,全年增幅低于有效收入的增幅10个百分点以上。安全保卫费、差旅费等与收入关联度不大的项目采取总额控制的方式,全年不允许突破年初下达的预算。4、业务费对房屋的维修费用采取后勤服务中心归口管理的办法,严格按照年初下达的预算执行;车辆的维修及油料过路过桥费采取运维部和车辆所在部门共同负责的原则,费用定额归属车辆所在部门,车辆管理相关费用由运行保障部挂钩总负责。(三)强化二级单位损益核算管理二级核算要坚持流程规范,执行严格,从年度、月度预算、二级单位申请执行,相关单位审核,财务分级授权管理办法审批。自下而上落实到位,制度的执行是二级核算取得成效的关键。同时各单位对核算科目的列帐应当准确,分清经济事项,准确落账,确保二级核算与NC会计核算的一致性。1、规范流程,提高执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