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分散模块化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500284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分散模块化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分散模块化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分散模块化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分散模块化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分散模块化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分散模块化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分散模块化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分散模块化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专 业:通信工程 姓 名: 指导教师: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我国程控交换机的研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的成功研制给我国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生机。这次我主要介绍的以中兴ZXJ10程控交换机设计全分散模块化进程控交换机。ZXJ10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为模块间全分散,模块内分级控制,集中管理的开放式体系结构,以通用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局域网技术为支撑,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为控制结构的基本形态,使系统具备灵活的组网能力、强大的呼叫处理能力、高可靠性、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关键词 全分散,交换机,模块化目 录1.绪论32.设计交换机系统结构及系统原理

2、介绍32.1 交换机系统结构32.1.1模块化结构32.1.2全分散控制方式42.2 三层交换42.2.1 第三层交换的特点52.2.2第三层交换机的应用52.2.3三层交换的原理63.设计模块化的交换机硬件结构74.设计交换机各组成模块及其功能84.1 处理器模块84.2 交换模块95.设计交换机各组成模块之间的通信96.设计全开放的后台维护、管理系统36.1 操作维护系统36.2诊断测试系统36.3告警部分36.4用户部分166.5 中继部分36.6 故障的预防和常见处理措施37.设计交换机软件系统197.1驱动层197.2协议栈197.3应用层198.心得体会3参考文献31.绪论程控数字

3、交换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学好这门课程极为重要。目前相关教材均是基于理论课教学的需要, 在内容设计上把大量篇幅用于介绍理论, 对于实际程控交换体系的产品设计、生产和具体应用等则比较简略。当然,程控数字交换实验课程可以部分弥补这一不足, 但所使用的实验箱为整板式的电路板, 且实验内容更多着眼于验证所学理论, 忽视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加深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特对程控交换的基本模块进行设计。2.设计交换机系统结构及系统原理介绍2.1 交换机系统结构2.1.1模块化结构在模块化结构中,外围交换模块(PSM)是系统最基本的模块,可独立成局。当外围交

4、换模块(PSM)为多个时,需要一个中心模块来完成模块间的互联。中心模块也叫互联网络模块,它包括交换网络模块(SNM)、消息分配模块(MDM)和操作维护模块(OMM)。交换网络模块(SNM)用来完成模块间的话路交换,消息分配模块(MDM)用来完成模块间的通信。为了满足通信网的发展和用户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根据需要还可添加其他功能模块,如增加No.7信令模块(CSM)、分组交换模块(PHM)、座席管理模块(PMM)、话音业务模块(VSM)、智能业务模块(INM)和数字综合业务模块(ISM)等。2.1.2全分散控制方式这次设计的程控交换机还要有许多独立的分散式功能模块组成。例如,外围交换模块(PSM)

5、完成基本的呼叫处理功能;交换网络模块完成模块间的通信和话路交换;N0.7信令模块(CSM)完成N0.7信令的二级和三级功能处理;操作维护模块(OMM)完成系统的操作维护等。每个模块都有各自的主处理机(MP),能相对独立的完成模块内的呼叫接续功能,在某一模块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其他模块的运行。图1 程控数字交换机系统的结构2.2 三层交换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当然,三层交换技术并不是网络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集成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因为三层交换机与传统

6、的交换机比,比较占优势。所以,在这里,主要介绍三层的程控交换机,具体如下:2.2.1 第三层交换的特点突出的特点如下:(1)有机的硬件结合使得数据交换加速; (2)优化的路由软件使得路由过程效率提高; (3)除了必要的路由决定过程外,大部分数据转发过程由第二层交换处理; (4)多个子网互连时只是与第三层交换模块的逻辑连接,不象传统的外接路由器那样需增加端口,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第三层交换的目标是,只要在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有一条更为直接的第二层通路,就没有必要经过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第三层交换使用第三层路由协议确定传送路径,此路径可以只用一次,也可以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之后数据包通过一条虚电路

7、绕过路由器快速发送。 2.2.2第三层交换机的应用 第三层交换机的主要用途是代替传统路由器作为网络的核心,因此,凡是没有广域连接需求,同时又需要路由器的地方,都可以用第三层交换机来代替。在企业网和校园网中,一般会将第三层交换机用在网络的核心层,用第三层交换机上的千兆端口或百兆端口连接不同的子网或VLAN。第三层交换机解决了局域网VLAN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速度低、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利用三层交换机在局域网中划分VLAN,可以满足用户端多种灵活的逻辑组合, 防止了广播风暴的产生, 对不同 VLAN 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以此增加网络的整体安全性,极大

8、地提高网络管理员的工作效率,而且第三层交换机可以合理配置信息资源,降低网络配置成本,使得交换机之间连接变得灵活。 2.2.3三层交换的原理从硬件的实现上看,目前,第二层交换机的接口模块都是通过高速背板/总线交换数据的。在第三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地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10Mbit/s-100Mbit/s)。在软件方面,第三层交换机将传统的基于软件的路由器重新进行了界定: (1)数据封包的转发:如IP/IPX 封包的转发,这些有规律的过程通过硬件高速实现;(2)第三层

9、路由软件:如路由信息的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的确定等功能,用优化、高效的软件实现。 假设有两个使用IP 协议的站点,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的过程为:若发送站点A在开始发送时,已知目的站B的IP 地址,但尚不知道它在局域网上发送所需要的MAC 地址,则需要采用地址解析(ARP)来确定B的MAC 地址。A把自己的IP 地址与B的IP 地址比较,采用其软件中配置的子网掩码提取出网络地址来确定B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B 与A 在同一子网内,A 广播一个ARP 请求,B 返回其MAC 地址,A 得到B 的MAC地址后将这一地址缓存起来,并用此MAC 地址封包转发数据,第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

10、C 地址表确定将数据包发向目的端口。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则A 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 地址已经在系统软件中设置,这个IP 地址实际上对应第三层交换机的第三层交换模块。当A 对缺省网关的IP 地址广播出一个ARP 请求时,若第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往的通信过程中已得到B 的MAC 地址,则向发送站A 回复B 的MAC 地址;否则第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目的站广播一个ARP 请求,B 得到此ARP 请求后向第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 地址,第三层交换模块保存此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 。以后,当再进行A 与B 之间数据包转发时,将用最终的目的站点的MAC 地址封包

11、,数据转发过程全部交给第二层交换处理,信息得以高速交换。 3.设计模块化的交换机硬件结构VLSW 4150三层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处理器模块和交换模块,它们之间通过PCI接口相连,同时配合相应的外围电路形成完整的三层交换机系统,见图2。 图2 硬件结构4.设计交换机各组成模块及其功能4.1 处理器模块 如图3所示,处理器部采用一款MOTOROLA PowerQUICC II CPU,同一些外部存储设备以及一些外围电路构成三层交换机的处理器部分。处理器模块主要是运行嵌入式操作系统,配置系统和路由表的维持,而不是数据转发通路的组成部分。CPLD 保存一些CPU初始化的一些配置以保证上电后

12、CPU正常启动,Flash 芯片用于存储三层交换机的所需要的所有软件和相关配置,SDRAM在系统启动之后载入FLASH中的程序,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处理器模块一方面提供一个快速以太网接口和一个异步口,用于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和调试;另一方面通过PCI接口和交换模块相连,通过PCI接口对交换模块进行控制,并进行数据传输。 图3 处理器模块的硬件组成4.2 交换模块 如图4所示,交换模块采用了BROADCOM公司的BCM5645作为ASIC芯片,通过PCI接口与处理器模块进行通信完成数据传输,通过5645提供的内存接口,可以给交换模块提供一个64M的外部SDRAM,从而提高交换机的吞吐量和交换速度。56

13、45通过MII接口和GMII接口分别连接24个百兆以太网和2个千兆以太网。图4 交换模块的硬件组成5.设计交换机各组成模块之间的通信本交换机中,各个模块中有模块主处理机MP来处理所有的数据和消息。通过消息分配模块(MDM)将各个模块的主处理机(MP)用固定的64kb/s的通道连接起来,即通过固定的通道来进行通信,以保证各个模块的MP能及时的收发各种信息。消息分配模块(MDM)的交换网由2块2K*2K的T网组成,称为MDN网。MDN网的时隙及HW线间的连接关系在系统初始化时既已确定,一般不需要改动。MDN网的HW线、时隙分配原则如下:(1)每个MDN网为每个模块提供1条HW线,2个MDN网为每个

14、模块提供2条HW线。(2)HW线中的每一个时隙对应一个模块,即每个模块分别通过一个固定的64kb/s时隙和其他模块进行通信。2条HW线总共64个64kb/s时隙,因此每个模块就可以和其他的63个模块进行通信。(1)模块间通信接口。模块间通信接口如图所示:图5 模块间通信接口在上图中,各个模块间的通信消息都是通过MDN网的半固定连接实现的。各个模块的主处理机(MP)通过模块间通信处理机(MPMP)和MDN网直接相连,由MPMP来进行消息的转发,保证消息无差错的传输。近端模块用电缆通过网络驱动板(NETD)和中心模块直接相连,近端模块的MPMP和中心模块的MPMP均能处理1条HW线上32个时隙的消

15、息。根据系统的配置(64个模块)而疲惫2块MPMP,负责将消息按时隙发往不同的模块,并将接受到的消息处理后送往MP。远端模块通过MPMP和DTRLM用2M口与中心模块相连,DTRLM为远端模块和中心模块相连的DT接口。中心模块配备接口RIM(由DTRLM、MPMP组成)作为MDN网队员短模块的接口,其中MPMP负责将消息进行压缩后插入到DTRLM的TS16时隙,反之将DTRLM TS16时隙的消息提取并解压后送往MP处理。6.设计全开放的后台维护、管理系统6.1 操作维护系统该交换机的数据管理与维护是通过操作系统完成的。操作维护系统主要有各种操作终端,如操作维护台、112测试台、计费台、转发台等组成。操作维护系统与交换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6 操作维护系统与交换机系统的关系示意图该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操作维护系统由Server和多个终端组成,采用Client/Server局域网的组网方式。服务器和客户机的操作系统均要求为Windows NT。计费系统(J)业务管理(V)系统维护(C)数据管理(S)SDH管理(H)关于(A)所有的操作指令都由菜单提供。除了“关于”菜单提供本系统的版本信息外,该数字程控系统操作维护指令共分五大类:计费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