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498922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地质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石油地质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石油地质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石油地质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石油地质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地质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地质论文》-公开DOC·毕业论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人教育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 松辽盆地的地质概况 松辽盆地是中生代中晚期新生代长期发育的大型断坳型内陆盆地。它位于松嫩平原的南段和辽河平原的北段,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北部最大的沉积盆地。盆地大部分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境内,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属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松辽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松辽盆地独特的地层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特征,为油气的生成和运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大型油气田形成的基础。 1.1 松辽盆地的构造单元划分松辽盆地中浅层构造单元的划分对象是泉三段以上的地层。根据以上原则可以划分为6个级构造单元,32个级构造单元(图1-1)。一级构造单元包

2、括坳陷区、隆起区、斜坡区、倾没区。图1-1 松辽盆地浅层构造单元划分(据石油地质志卷二)1盆地边界 2一级构造单元分区线 3二级构造单元分区线坳陷区:指盆地内在发展史上相对下降占优势的大型负向构造单元。在盆地发展过程中长期是沉降中心,一般是沉积中心,是地壳长期稳定下降的地方,现今构造形态为略有起伏的大向斜。地层发育完全,厚度较大,生、储、盖组合发育完整,具备了油气形成和保存的主要条件。隆起区:是在发展史上以相对上升占优势的正向构造单元。其主要特点是基底埋藏较浅,沉积盖层较薄,甚至缺失大套地层。沉积盖层的厚度向隆起顶部减薄以至消失,而岩性逐渐变粗。斜坡区:是指在盆地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区域性大单斜

3、状态。一般都是自盆地边缘向坳陷区倾斜。构造平缓,沉积盖层较薄。倾没区:是介于斜坡与隆起之间的一种构造单元。总的背景是自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坳陷区倾没,其内部二级构造仍是隆、凹相间。基岩埋深自边缘向中心逐渐变深,盖层构造仍较发育。二级构造单元是指发育在一级构造背景上的面积较大的盖层褶皱构造。是若干个具有共同发展史,相同成因联系和地质结构的局部构造总和。松辽盆地内二级构造单元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种类型。正向构造带有长垣、背斜带、隆起带、阶地。负向构造带即凹陷。1.2 松辽盆地的地层特征松辽盆地的基底为前古生界、古生界的变质岩、火山岩系,上部沉积盖层从侏罗系开始,至新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总厚度达1100

4、0m以上,但以白垩系为主。白垩系厚度达7000m以上,是盆地内主要含油层系。地表均被第四系所覆盖,下部地层只在盆地边缘有所露出。松辽盆地的地层自上而下为:前古生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表1-2-1)。松辽盆地油气勘探所发现的油气藏,根据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可分为以下类型的油气组合:上部含油气组合、中部含油气组合、下部含油气组合、深部含油气组合。此页有附表。第二章 大情字井南部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2.1 松辽盆地南部的构造单元划分根据1980年吉林油田编写的“松辽盆地南部石油地质勘探研究成果图”将松辽盆地南部分为5个一级构造单元,13个二级构造单元。一级构造单元

5、是:西部斜坡区、中央坳陷区、东南隆起区、西南隆起区和开鲁凹陷区。其中前三者均向北延伸,进入盆地北部。其中中央凹陷区包括三个二级构造单元:红岗阶地、长岭凹陷、扶余华子井阶地;东南隆起区包括长春岭背斜带、钓鱼台凸起、怀德凹陷等10个二级构造单元。每个二级构造单元还包括若干个局部构造。大情字井就是中央凹陷区长岭坳陷的一个局部构造(图2-1)。图2-1 大情字井地区构造单元位置图扶新隆起区 华字井阶地 长岭凹陷 红岗阶地2.2 松辽盆地南部的地层特征松辽盆地南部地层的区划位置属于松辽平原分区的南段,辖白城、长岭、农安三个小区和开鲁小区的北部。地层分布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上述小区的分布与盆地内部一级构造

6、单元基本一致。区内现已发现的中、新生代地层有上侏罗统、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上侏罗统分布在孤立的断陷之内,主要为陆相含煤火山碎屑岩建造。白垩系覆盖全区,为陆相碎屑夹油页岩建造。第三系主要分布在盆地西部地区,为陆相碎屑建造。第四系广布全区。上述地层总厚度约60OO米,其中白垩系厚约5500米。地层厚度的横向变化随盆地基底的起伏而定,大体以长岭小区为中心向两翼变薄,呈典型的坳陷型沉积分布。长岭(中央场陷区)小区厚度6000米,农安小区(东南隆起区)厚度约4000米,两者之间华字井阶地(长岭小区东侧)厚度不超过2000米。白城小区(西部斜坡区)则呈东厚西薄趋势。目前尚未发现三叠系、下侏罗统和确切的

7、中侏罗统。据区域地质推断和地震剖面分析,盆内可能有三叠系零星分布,但尚未证实。下侏罗统在全省范围内缺失,估计盆内也不会存在。中侏罗统可能存在于西部个别断陷之中,但因缺少化石依据,尚无定论。白垩系是松辽盆地的主要地层,其发育之完善、研究之详细均居各系之首,在全国白垩系研究中亦列前茅。白垩系分上、下两统(大庆油田分其为上、中、下三统)。下白垩统自下而上划为登娄库组(K1d)分为4段(K1d1-4 );泉头组(K1q)分为4段(K1q1-4);青山口组(K1qn)分为3段(K1qn1-3);姚家(K1y)组分为3段(K1y1-3);嫩江组(K1n)分为5段(K1n1-5)。上白垩统包括四方台组(K2

8、s),未分段;明水组(K2m)分为2段(K2m1-2);即白里系从下到上共分7个组、21个岩性段。上述划分的古生物、岩性及构造依据较为充分,在横向上对比较好,故为油田广泛应用。 与白垩系相比,第三系和侏罗系的研究则稍逊一筹其古生物依据较差,特别是侏罗系,基本上是根据岩性分层。大情字井地区目前钻探的中浅层主要目的层是白垩系下统,自下而上为:泉头组三段的杨大城子油层、四段的扶余油层,青山口组的高台子油层,姚家组一段的葡萄花油层和二、三段萨尔图油层,嫩江组的黑帝庙油层。由于西南保康砂岩体北东向延伸长而横向减薄快,经常出现岩性尖灭,与黑帝庙低幅度构造群的低幅度构造配置,形成构造岩性型油气藏,油气富集总

9、体上受构造与岩性双重控制。黑帝庙构造群位于乾安、长岭凹陷之间,发育与明水期末活动的断裂有关的小幅度构造,构造于明水期末开始形成(图2-2)。高台子油层油源来自青山口组烃源岩,自生自储,油源丰富。黑帝庙构造带位于凹陷之中,油源近,油气以在青山口组内的垂向短距离运移为主,属近源近距离运聚。生、排烃研究表明,长岭凹陷青一段、青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期主要在嫩江期、明水期,青一段在第三纪以来仍有较高的生、排烃量,因此,从烃源条件和生、排烃史分析,黑帝庙构造群可能的供油气期是嫩江期及嫩江期末、明水期及明水期末和第三纪至今。但黑帝庙构造于明水期末开始形成,有效的供油期应是明水期末及其以后。 图2-2 大情字井

10、地区构造发育史图2.3 大情字井地区南部的油气成藏条件 油气藏的形成要具备生油层、储集层、盖层、油气运移和圈闭以及保存等基本地质条件。大情字井地区是松辽盆地南部近几年发现的、具有超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型含油区。有效烃源岩与砂体的叠合范围宏观上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岩性控制油气分布,储层物性、断层、低幅度构造控制油气富集高产;保康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大情字井地区向斜型的构造背景配置形成多种类型油气藏,使该区成为叠加连片、复合型的岩性油藏含油区。2.3.1烃源岩古龙大安凹陷和乾安长岭凹陷是白垩纪地层的主要生烃凹陷,大情字井地区位于长岭生油凹陷内,其烃源岩主要是青山口组暗色泥岩。该区暗色泥岩厚度一般为80

11、100,占地层厚度的20%,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主要为型),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阶段,以生油为主。资源评价结果长岭凹陷累计生油量为45.73108,生气量为2.004310123。总之,长岭生烃凹陷青山口组、嫩江组暗色泥岩厚度大,质量好,为各油气组合形成各类岩性油气藏奠定了物质基础。2.3.2储集体系保乾三角洲砂岩体平面上几何形态呈舌状,沿北东方向具有纵向延伸远、侧向尖灭快的展布特点,砂体的主体分布在乾安西部长岭凹陷的两个次凹的鞍部,向西北、东南方向岩性发生侧变。青一段沉积时期,由于湖盆扩张水域扩大,保康沉积体系有所退缩,砂岩体分布范围受到控制,砂岩一般厚3050,单层厚210,平面上砂体由西

12、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减薄,并且于乾110乾113井一线尖灭。储层砂岩孔隙度10%20%,渗透率0.110-30.210-32,油层主要分布在、砂组,从平面图上看有3个砂岩发育高值区,呈北东方向展布。青二段沉积时期,其沉积特点与青一段类似,只是湖水范围略有缩小。保康砂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向湖区推进,分布范围有所扩大,砂岩厚4060,单层厚28,平面上砂体尖灭于乾安构造北部至孤西斜坡一线,有2个砂体发育高值区,分别呈、方向展布。储层孔隙度及渗透性与青一段一致,表现为中低孔、低渗特点。青三段沉积时期,湖水全面退缩,保康砂体物源开始向西转移,西部通榆水系碎屑供给加强,并成为主要物源,砂岩体向湖内推进最远,平

13、面上延伸到乾安北、华字井阶地及扶新隆起带以南。储层砂岩厚2060,单层厚210,平面上砂岩体尖灭于两井至孤店、大老爷府一线以东,有二个砂岩发育高值区,呈、向展布。储层孔隙度10%20%,渗透率0.110-32.410-32。姚家组一段沉积时期,湖盆急剧萎缩,河流沉积较为发育。由于盆地东部、南部整体相对抬升,加之保康水系水动力减弱,形成了一套浅水背景下由陆上辨状河道延续到水下分流河道的砂岩体及前缘河口坝、远砂坝砂岩体,砂体呈北东向串球状展布。砂岩一般发育13层,厚310,单砂层厚26。储层孔隙度平均13%,渗透率平均2.410-32,表现为中孔低渗特点。2.3.3生储盖配置结构三角洲前缘相带烃源

14、岩与储集层的配置关系可以归纳为侧变式、叠合式和封闭式3种形式(图2-3)。图2-3 大情字井地区三角洲前缘相带生储盖配置关系图A侧变式 B叠合式 C封闭式侧变式:储集层砂岩体呈指状、楔状伸入烃源岩内,如大情字井地区青一段砂岩体。叠合式:烃源岩层和储集层呈板状或席状接触,如下生上储式或上生下储式,有的为上下均生中间储集的配置关系。这种类型的配置关系在三角洲前缘相砂泥岩层的沉积区广泛存在,如大安北油田中部组合。封闭式:三角洲外前缘及前三角洲相砂岩储集体,一般呈透镜状或扁豆体状孤立分布于烃源岩中(各生烃坳陷),形成烃源岩包围储集体的最优越的生储结构,如乾深12井中部组合。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三角洲前缘相砂体穿插于烃源岩中,不但有充足的油源和优越的供油条件,而且在构造运动及差异压实作用的共同作用下,使之成为一个低势能区,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油气自生烃凹陷中心向四周运移过程中,这些前缘相砂体为“近水楼台”,能够优先捕捉油气,在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2.3.4多种类型圈闭油气在运移过程中不仅对构造圈闭偏爱,而且只要有圈闭存在,运移的油气就能在圈闭中聚集成藏,特别是在临近生烃凹陷的三角洲前缘相带上,具备油气大规模运移期和已形成的各类岩性圈闭,同样能够形成大的油气藏。保乾砂体自泉四段晚期至姚家组时期,随着湖盆水域的扩张和收缩的周期性变化,以北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