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专题党课:文化自信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3649460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专题党课:文化自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选专题党课:文化自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选专题党课:文化自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选专题党课:文化自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选专题党课:文化自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专题党课:文化自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专题党课:文化自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党课: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专题党课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进行党课教育学习,我给大家分享的课程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二是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源泉;三是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 2014 年 2 月 24 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的两年间,习近平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的讲话上

2、,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什么我们在三个自信之外还需要文化自信? 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3、,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曾经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

4、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这就是我今天讲的第一个话题: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话题: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我们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坚持文化自信,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这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前提保证。 首先,文化自信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之所以独特,首先在于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时间跨度

5、最长、内涵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文明。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包容互鉴、历久弥新的鲜明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正是开放带来的交流、包容带来的互鉴,才使中华文化不断自我丰富,不断自我革新,不断自我发展,曾经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也蕴藏着解 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

6、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次,文化自信源自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党和人民在抗击列强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孕育而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内忧外患,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破家亡之际,中国人民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中国人民在斗争中经受了革命的洗礼和教育,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7、。从 1921 年起,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 28 年的浴血奋战,在这 28 年的艰苦斗争中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的将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成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仅走出了革命的战略大转移,还孕育了永恒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风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抗日战争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还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

8、气节。革命圣地延安既是长征的落脚点,也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延安岁月孕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 宝。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党中央在西柏坡铸就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这些革命精神随着革命的胜利,早已成为了我们党的红色基因,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中国近代百年的革命斗争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民族精神的淬炼史,更是中国文化找回自信的涅槃史。在百年革命斗争的历史中孕育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指引党和人民永远向前的革命文化。革命文

9、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仍然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这种文化能够使我们敢于破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有了这种革命文化,我们就能够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症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最后,文化自信源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精神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10、展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源自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源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特色。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 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我们中华民

11、族最核心的精神品质,也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理想和信念,是当代中国最广泛、最深厚的价值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使命就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需要努力奋斗的根本使命。 上述三个大的方面,便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源泉。 我们再来学习最后一个话题: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首先必须重建对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世界历史证明,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在走向新的历史征途、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转折时期,都经历了一个回塑自己的传统,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民族迎接新的历史挑战,汇聚民族的精神力量,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

12、必经的历史步骤。具体而言,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首先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要详细论证这个问题,需要作专门的论述,这里只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所谓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现象。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

13、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到两汉隋唐,更是出现了文景之治和盛唐气象,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包容而显示出来的自信,则是当时世界各国无出其右 的。再到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龚自珍说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顾炎武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其次,坚定文化自信,要培养和造就一代又

14、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这里讲的文化主体就是中国的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我们知道,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文化主体的文化自信,绝不是什么文化上的虚骄,更不是什么文化上的狂妄,而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内化于心、见之于行的文化性格。这种文化性格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们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但同时也是热爱自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他们熟知我们民族的历史,认清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要往哪里去。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讲就是具

15、有深厚的历史感,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能够如数家珍,为人处世、做人做事都蕴涵着一种中国人的风骨和底气。第二,具有广阔的文化胸怀。这就是说,一个能够坚守文化自信的人,绝不可能是一个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应该有一种开放的文化胸怀,既熟知、尊重和珍惜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放眼世界,理性地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能够海纳百川,认真看待别的民族的文化的长处,吸收他人之所长,补己之短。这也就是我国先贤所倡导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三,具有深刻的文化使命感。要知道我们是伟大先人的后人,又是伟大后人的先人。一个能坚守文化自信的人应该是一个敢于和善于担当历史和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文化使命的人,

16、是一个敢于和善于做自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开拓者,能够继往开来的人。自信 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为了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人,我们还必须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澄清一些误区,扫除一些障碍。在当前我们必须继续清除文化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坚持贯彻党的以德为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继续清除西方中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不良影响,牢固确立文化多样主义、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的价值观;继续清除文化复古主义、狭隘文化保守主义的不良影响,树立文化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方针,真正做到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对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上是本次文化党课的一些见解,不足之处,请大家及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