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0—2011学下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487272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0—2011学下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2010—2011学下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2010—2011学下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2010—2011学下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2010—2011学下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0—2011学下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0—2011学下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 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I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12题。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 B、 C、 D、2图中点位于点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图中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34题。

2、3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4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A所在地 A海拔小于500米 B海拔高于600米 C海拔大于500米 D海拔低于400米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7月份等温线图,读图回答57题。5从地形上看,以下四幅剖面图与上图甲乙线段经过地最相符的是( ) 6根据近地面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分析,该地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相对高差可能在( )A、6080米 B、100830米 C、10001330米 D、18002050米7若此地位于我国,则a、b、c、d四点降水最多的是( )120E6010dcbaA、a B、b C、c D、d读下列经纬网图,

3、回答8-10题。8.若bd经线的经度为150E,则图中ab、bd、cd、ac四段经纬线的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 ) A.ab cd ac = bd B.cd ab bd bd ab cd D.bd = ac ab = cd9.若a点比b点的时间早10小时, 则 ( ) a点在d的西北方 a点在d的东北方bd的经度为90W bd的经度为30WA. B. C. D. 10.若a、d同时日出,则此时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太阳直射赤道 C.北极附近的出现极昼 D.台湾遭受台风袭击右图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11以下关于该地所在半

4、球与热量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 温带 B南半球 温带C北半球 热带 D南半球 热带12以下关于P、Q、M、N四点取值的判断,正确的是( )AP与M的值相等,且可能小于6634BN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小值,且应小于4308CP与M的值均为90DQ的值应小于663413若该地某天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16,且成都该天昼长达一年中极大值,据此判断该天该地最可能遭受下列哪一天气系统短期控制 ( )14下图为某区域内东、南、西、北四气象站在同一段时间观测风向的结果(阴影部分表示风向出现的机率),据此判断,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可能为:( )A南半球低压 B北半球气旋 C南半球反气旋 D北半球

5、反气旋下图中大圆表示昼半球范围,N表示北极点,AN距离为2220km,北京时间为10:00。据此回答1516题。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20N,90E B20S,150EC20N,150E D20S,90E16此时,下列地点可能正看到日出的是( )A的黎波里(13E) B珀斯(116E) C中山站 D开普敦(18E)下图为甲(30N)、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1718题。17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15N B15S C0 D2326N18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 )A正东 B东北 C西北 D东南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9-20题。19影响图

6、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洋流 海陆分布 地形因素人类活动A B C D20此时沿图中AB一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C降水量越来越大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下表是X、Y地全年的降水量、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各月数据,据此完成21-22题。(单位:mm)X月份123456789101112总数降水量12141369281620121110133实际蒸发量12141369281620121110133可能蒸发量132548861371902121941528446201207Y降水量55531020282918888147实际蒸发量0002

7、822206100059可能蒸发量000282220610005921Y地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沙漠气候C极地气候D季风气候22X地最可能分布在( )A南部非洲地区B澳大利亚C中亚地区D东南亚地区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23题。材料:山东半岛北部的烟台、威海地区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特别是2010年12月份以来,在威海和烟台,短短20多天下了三场强降雪,出现了50多年来罕见的雪情。 23下列关于烟台、威海两地,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深受来自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B纬度较高,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C与日本本州岛西部冬季多暴雪成因类似D过于靠近冬季风源地

8、,气温异常偏低读下图(a、b、c代表图中等值线相应的数值),回答24题。24若图中曲线为等温线, abc,且图示地区为大范围的、海陆兼备的地区,pq位于陆地,mn位于海洋,则此时( )Ap地盛行冬季风 B地中海表层海水盐度为一年中最低Cm地可能有寒流通过 D潘帕斯草原草类茂盛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25-26题。25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气温年较差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BCD26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

9、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某一地区同时出现某一物候现象的各点的连线简称为等物候线。读我国东部刺槐年平均始花期图(图中数字代表月、日),读后完成27-28题。27关于我国东部刺槐始花期分布规律及影响主导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南向北推移-气温 B东部早于西部-降水C由南向北推移-光照 D西部早于东部-湿度28成都、重庆等地较同纬度沿海地区始花期提前半个月左右,原因是( )A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年较差大 B地处四川盆地,气温高,积温多C地处四川盆地,空气温度大 D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日较差大读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地面蒸发量图,完成29-30题。29乙地(

10、四川西部)等值线密集,主要原因是( )A相对高度变化大,气温变化大B地势高C东南季风影响大D位于背风坡30甲地蒸发量最大的月份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3月太阳高度增大,气温回升快 B5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C8月气温高,伏旱天气D11月受大陆气团控制,空气湿度小气温距平(单位:C)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回答3132题。31影响该图中气温等距平线的主要因素是( )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 A B C D32图中M点数值可能为( ) A一2 B4 C一6 D1下图为气温空间分布图的一种(单位),读图完成33-34题。33该

11、图显示了( )A气温沿经线方向、纬线方向和垂直三个方向的空间变化B气温沿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C气温沿经线方向和垂直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D气温沿纬线方向和垂直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34读图可知( )A气温沿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先递减后递增B水平面气温沿经线方向上的变化,是从南到北递增的C气温沿纬线方向上的变化,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D水平面气温沿经线方向上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的2007年夏季,湘、鄂等省区发生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干旱。有人在抗旱中,发现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35-36题。35对湘、鄂等省区2007年酷热干旱原因的说法,最能让人信服的是( ) A受三峡大坝阻挡,夏季风难以到达 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副高强度偏大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世界各地降水偏少 D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偏少36“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是( )温度升高,抑制江水的蒸发 灰烬增加了大气中凝结核的数量 造成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