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翠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647916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翠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深圳翠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深圳翠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深圳翠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深圳翠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翠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翠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深圳翠园中学 2011201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中国人自古以来珍惜亲情、渴望家人团聚,与这种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2 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 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 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 周王室已经衰微A B C D3 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实行宗法分封制,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

2、主要的不利影响是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 B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D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4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 5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世卿世禄制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 B C 6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 10 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

3、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72007 年 1 月 8 日,安徽六安一个古墓的墓主被确定,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六安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时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根据这一材料可以断定:A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以分封制为主B汉武帝分封大批刘姓诸侯王以拱卫中央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D分封制仍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8 “王沔(音mie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9、按唐制,中男

4、(男丁 16 岁以上至 21 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22 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兵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10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参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据此,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21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 ,对此论断

5、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1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 “一省制” 是指A、尚书省 B、门下省 C、中书省 D、行中书省13.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 ”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14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

6、内阁制度15.下列政治制度或措施中,不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是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 D明朝在各省设“三司”16.下列四幅图是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消长的图示,哪一幅是正确的17.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18、古希腊城邦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B、贵族制的流行 C、君主制的盛行 D、公民政治的盛行19.公元前六世纪初,雅典立法者梭伦取消了公民的债务,废止了债务奴隶制,并根据收入将公民分为 4 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决定公民所要承担的政治义务,等级越高,担任的公共职务越高。他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

7、,参与公民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这些表明当时雅典政治的特点是A僭主政治 B.寡头政治 C. 民主政治起步 D.民主政治鼎盛20.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的讲话:“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321.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说:“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这体现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8、C、公民享有知情权 D、少数服从多数22.古代西方绝大多数卓越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戏剧家、演说家、政治家、艺术家,要么是雅典人,要么是长期生活在雅典的人,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 雅典人聪明 深刻的文化产品在思想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条件下才可能大量涌现 雅典的风水好A B C D23.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 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A. B. C. D.24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9、 ”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罗马没有法律B皇帝颁布的法令是法律组成部分C罗马法面前不能保证人人平等D罗马法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25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郡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促进社会和谐主要是通过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26.“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你认为对上述这段的话理解正确的是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的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B罗马人不仅能

10、以武力打天下,更懂以法律统治世界C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D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7英国的大宪章A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特权,限制王权B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限制议会权力C制定了定期召开议会决定国家重大事宜的制度D确立了议会主权,规定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28下列关于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B议会主权的确立 C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D从人治转向法治2918 世纪以来,英国内阁主要承担国家的 A司法权 B立法权 C财政预算权 D行政权30.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

11、的国王”这实际表明: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4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31 (24分)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西汉 5959 万 7500 人 1:7945唐高宗时 5238 万 13465 人 1:3

12、927元成宗时 5816 万 22500 人 l:2613清康熙时 2459 万 27000 人 l:911(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6分)m材料二(2)图一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8分)“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阅读材料: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

13、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 “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4分)(4)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6 分) 532 (16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故事中的问题。 帕罗椰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三十 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太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

14、。 (1)公民大会的职责是什么?(2 分)帕罗椰的妻子海伦也想跟着丈夫去公民大会瞧瞧热闹,帕罗椰说不行,但 实在拗不过妻子,两人一同前往。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 在门口执勤的监察院看见帕罗椰夫妇,大声地冲着帕罗椰喊道:“喂!你的妻子不能来这个地方。 ” (2)帕罗椰的妻子为什么不能进入会场?(2 分) 海伦怏怏地离开了会场,帕 罗椰一个人进去后,听到 执 政官宣布今天的议题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每个有投票资格的雅典公民,在自己选区的入口 处领取一块陶片,陶片一人一张,写下名字后,交给工作人员。帕罗椰不识字,他只好 请旁边的一位体面的贵族写,写了 谁他也不知道。(3)这项议程反映的民主制度有什么历史作用?(4 分) 公民大会结束后,帕罗椰有 资格参与法庭审判员的抽 签,倒霉的帕 罗椰在参加第无数次抽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