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647864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2 气压带和风带考纲及解读1、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 比较东亚季风雨难于南亚季风的异同点;3、 学会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解读: 1)、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规律与对应雨区的关系;2) 、判断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区域差异;3) 、分析季风环流对全球三圈环流的影响。要点梳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2)意义:调整了全球的 分布;是各地 变化和 形成的重要因素。2、单圈环流(1)假定条件: 。(2)形成因素。高低纬间的 不均;(3)形成: (画图)赤道地区暖空气上升,近地

2、面气压 ,形成 气压带,极地地区冷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 ,形成 气压带。在高空,赤道地区形成 气压,极地地区形成 气压,这样在北半球的赤道和极地之间,就形成了闭合的单圈环流。(4)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因为地球在不停的 着。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发生 。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赤道上 偏。3、三圈环流- 2 -(1)假定条件: 。(2)形成因素。高低纬间的 不均; 力。(3)形成: (画图 1)或完成下图:900S 600S 300S 00 300N 600N 900N(4)结果。在近地面形成 7 个气压带、6 个风

3、带。 (在上图中标出)(5)气压带、风带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原因: 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移动方向:北半球 季北移, 季南移。移动范围:510 个纬度。移动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气候、 气候及 气候的形成均与此有关。4、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 、读下面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在北纬 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 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该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图 1- 3 -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 低压和北太平洋上 低压。(2) 、读下面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在北纬 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4、, 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 高压和北大西洋的 高压。(3) 、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 ,特别是 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原因是 。(4)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的形成(总结)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4 -东亚、南亚季风比较(见下表)东 亚比较内容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南 亚主要成因冬风向及其源地 夏气侯特点典型例题精析 典例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 A、B、C 三个字母所处的气压带应为_,如果此时该气压带被切断,使其成为块状气压中心保留在海洋上,其气压中心之一留在 E 岛附近,另一气压中心被称为_。(以下各题均在这一假设条件之下)(2)下面

5、四幅等压线图中,最能正确反映此时 B 点所在大陆气压中心的是:( )- 5 -(3)此时北京日出于_(方向),日落于_(方向);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半年后,北京日出于_(方向),日落于_(方向)。(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此时开普敦港温和多雨 我国塔里木河正值水量最大的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常出现沙尘暴天气 罗马此时温和多雨(5)此时一艘轮船从英国开往波斯湾,请问它经过哪些重要的海峡、运河?沿途它的航向与洋流和风向的关系如何?典例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 。(2)C 处夏季既能受到 季风影响,也能受到 季风影响,形成 气候;D

6、 处属 气候,夏季仅能受到 季风的影响,形成 季。- 6 -典例 3、读“南半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图 ”,回答问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南亚吹偏南风 D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2)风带、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交角的存在,导致 的回归运动。(3)此时 A、B、C、D 中 点最干热;最湿热的是 点;气压较低的是 、两点;气压较高的是 、 两点。典例4、读下图 “沿60 0N纬线所作的某月平均气温和气压水平分布变化示意” ,回答以下问题:两图表示的是60 0N纬线 月平均气温和气压的变化。(2)由图可知,经度 附近气温最高,这是

7、因为受 的影响;气温最低处的经度约为 (东、西经) ,这里低温的原因是 。(3)a 点的气温 (高、低)于两侧的同纬度地区,表明该区域是 ;b 地所在的气压中心称 ,受它影响,此时印度半岛吹 季风。(4)图中两条曲线的相关性为 。5、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 和 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2、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作相应的移动,使得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气- 7 -压带和风带控制,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

8、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如: 、 、 气候3、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 、 、 、 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1)气候组成要素: (2)气候形成因素 :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是形成气候最主要的因素。 :促进高低纬间、海陆间的水热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影响着各地气候;另外,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包括: 即海洋与陆地之分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和 即平原与山地之分高山高原地区可能形成高山气候 :直接改变大气成分和水热状况;通过改变下垫面间接影响气候。 改变 成分 “温室效应” ;改变 “绿岛效应” 、

9、 “水库效应” ;向大气释放 “热岛效应”(3)形成气候的各个因子是相互关联的。4、气候类型(1)分析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 8 -以亚、欧、非大陆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为基础,将全球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与海陆分布图有机结合,如下图完成下列表格,熟悉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规律类 型 特 点 成 因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9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长严寒,夏短温暖受极地气团控制 5070N 的大陆 亚欧、北美大陆北部极地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 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高山高原气

10、候 高寒 地势高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 青藏高原、安第斯山(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所属南北半球。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指标如下:少雨型:全年少雨或无雨。年雨型: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夏雨型:夏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较少。冬雨型:冬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 10 -

11、练习:1、请在下列表格中填出对应的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分配与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与气候带年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15热带015亚热带0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2、单项选择题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 13 题。城 市 1 月 5 11 2l平 均 气 温( ) 7 月 29 27 261 月 47 75 5平 均 降 水量 (mm) 7 月 150 5 6101、城市、可能分别是 (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罗马 孟买C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2、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重点知识总结1、如何分析某地的气候

12、特点(应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1)分析气候的气温特点:不同纬度地带,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影响,气温一般是随纬度增高而降低,故热带的 4 种气候类型都有“终年高温”的特点,而极地气候则“终年低温” 。 同一纬度地带内,受下垫面性质的影响,气温不同:a、海陆状况不同,气候显示出海洋性和大陆性,前者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 ,后者受海洋影响小,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 。- 11 -b、随海拔高度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递减率为每增高 100 米,气温降低 。c、山地的坡向影响到气温(降水):向阳坡 背阴坡 d、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 ,寒流 。 (2)分析气候的降水特点:主要受 形势的影响:赤道地区,盛行 ,终年 。副热带地区(南北回归线至纬度 30间),盛行 ,终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