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与低体温1教学材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647620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发热与低体温1教学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生儿发热与低体温1教学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生儿发热与低体温1教学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生儿发热与低体温1教学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生儿发热与低体温1教学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发热与低体温1教学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发热与低体温1教学材料(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发热与低体温,新生儿发热,第一部分 概 论,一、发热的定义,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平均体温37.0 ,波动范围36.237.5 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 新生儿发热的定义,腋温高于37,肛温高于37.8。,人体的大部分发热均可能与致热原(pyrogene)作 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调定点学说,外源性致热原:LPS、病毒、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如尿睾酮)、尿酸结晶等 内源性致热原:IL-1、IL-6、IFN-、IFN-、TNF等,发热的目的:,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

2、。,发热可作为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重点是解除发热的病因,而不仅仅是降温,三、新生儿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发热性质 病 因 疾 病 感染性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发热 真菌等) 包裹热 包裹过多、捂热综合征 脱水热 生后23天内,母乳,水分摄入少 变态反应 药物热、 输液反应 理化损伤 环境温度高、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 神经源性发热 脑出血、脑损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其 他 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非 感 染 性 发 热,新生儿以感染性发热多见,气温高时要注意非感染性因素,第二部分 诊断步骤原则,一、诊断的步骤,能不能通过“金标准”验证,1、诊断是

3、否真实,标准诊断方法综合临床诊断标准,体温计提示发热要经查体证实,测定肛温-周围体温差,2、定性诊断:感染或非感染性,超过1.6提示发热由疾病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休克,3、定位诊断:寻找病因,局灶感染:皮肤疖肿、静脉炎、肺炎,二、诊断方法论,两 个 原 则,有的放矢的原则,“重复”原则,. 有的放矢的原则,询问病史和查体时,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我希望发现什么?那里可能有什么线索会帮助我 明确诊断?”,是富经验医生和乏经验医生的重要区别,分析举例,生后2天发热,体温38,一般情况好,脱水热,询问病史,有目的性的查体,存在母乳少、喂养量少、尿量减少,表现烦躁、皮肤干燥潮红、补水后降温,病

4、例,晚期新生儿,发热3天,有感染中毒现,血像明显升高,感染性发热,全身感染可能性大,未发现病灶,常规病原检查,经有效抗感染,仍持续发热,有抽搐,脑部病灶,化脑并脑室炎,侧脑室穿刺,. 有的放矢的原则 . “重复” 原则,采集病史、查体、重要检查,入院初期的询问病史和检查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遗漏,医生遗漏或忽视 病人遗忘、忽视,甚至隐瞒 涉及隐私,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规律,有些症状、体征是逐步显 现出来的,三、分析热型的变化,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 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索 要排除应用退热措施的干扰,应注意:,提示:治疗得当,病情恢复,情 况 1,情 况 2

5、,提示: 用药剂量不足或出现耐药菌株; 可能出现真菌等二重感染,尤其是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时,情 况 3,提示: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 感染菌可能对所用抗菌药物耐药; 是否出现药物热,许多病人常常在病程中曾经使用过不止一种抗菌素,此时详细了解用药时间与体温曲线变化情况可能会发现重要的诊断线索。,四、 伴随症状与体征,1. 面 容,“望而知之谓之神”。 有无痛苦表情,发现沉默的“羔羊”。 不怕“小红脸”,就怕“小白脸”。,2.循环状态,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皮肤颜色等,3.皮肤的改变,各种形态的皮疹、尼氏征、瘀斑、紫癜,过敏疹、皮肤的花斑、疖肿、静脉炎,五、辅助检查及化验,常 规,血、尿、

6、粪常规,胸片等,感染病,C反应蛋白;血、中段尿、粪及痰等病原体培养;结核菌素试验等;咽拭子、痰、尿、粪涂片查真菌;影像学检查感染病灶等,第三部分 处理原则,一、降温措施,1、维持中性温度,2、物理降温法,常用头部枕冷水枕 体温超过39,可用温水浴或温水擦浴,3、禁忌,不用退热药 不用酒精擦浴,二、病因治疗,1、抗感染:尽量选用对所怀疑致病菌有特效的 药物,注意兼顾厌氧菌。,2、松包散热,环境降温 3、加强喂养,4、去除过敏原,新生儿低体温,一、定义,核心温度低于35称为低温症,二、病因,1、身体受寒冷刺激 2、新生儿产热效率低:肝脏糖原储存少,棕色 脂肪分解需要有完善的神经系统功能和充分 的氧供应。 3、疾病的影响,三、临床表现,1、表现多器官、系统损害、衰竭表现 2、与低温持续时间和降低的程度成正比,前者 对预后影响更大,四、诊断、辅助检查,1、设置低温读数温度计 2、辅助检查应该包括对全身各器官功能、状态 的评估,血气、凝血功能、胸片等等。,五、处理原则,1、循序复温,放置2628 暖箱,每小时提高1 ,直至中性 温度 在1224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2、补液、对症、支持处理,3、防治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