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647548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年整理)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年整理)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0年整理)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题目格尔尼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作品格尔尼卡,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结合的表现形式。认识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时代、生平以及主要的美术作品。2、能力目标: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象征性绘画的欣赏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教学重点感受画家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所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具体运用。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讲授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补充、反思一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空袭格尔尼卡的视频,让学生聆听是什

2、么声音?看到了什么?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面?提问学生回答:(飞机轰炸声、人惨叫声、建筑倒塌声、战争场面等)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画和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这幅画出自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杰出、最富创造性、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手,谁能猜猜看,这位艺术家是谁?播放课件,大屏幕显示毕加索的照片和名字。教师提问:仔细观察格尔尼卡给你的第一印象和总体感受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乱怕繁灰美丑等) 二、 学习新课 1、初步感受格尔尼卡教师抓住“乱”提问:画面是因为什么显的“乱”呢?“看不懂”又是因为什么看不懂呢?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色彩主要是黑白灰来表现的,画家为什么创作了一幅这样的作品?引入下一个环节。

3、 2、介绍作品背景毕加索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作品呢?它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出示课件:(1937年4月26日下午,在西班牙内战的高潮时期,德国法西斯帮助西班牙反动头子佛朗哥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这次空袭是针对平民的恐怖轰炸,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抗议。毕加索感到非常愤怒,在这种背景下,他拿起画笔在短短的六周内完成了这幅作品)。 3、深入欣赏分析格尔尼卡: 画家仅用了6周时间便创作了长7.8米,高3.5米的作品,用艺术方式记录了这场战争,那么画中有哪些形象?他们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这些形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出示课件:(分析作品局部)灯:在混乱中这只像眼睛一样的灯发出耀眼

4、的锯齿状的光芒,强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痛的气愤。牛:象征残暴的法西斯。马代表痛苦的人民。抱已死孩子的女人:她的两只眼睛已化为两滴眼泪,象征受苦受难的人民。战士:手握一把断剑的剑柄,肢体残缺,死不瞑目。引导学生完成表格1:形象表情动作象征意义抱孩子母亲仰天痛苦受苦的人民举灯女人举着灯坠楼的人坠楼惊恐战士断剑死不瞑目灯锯齿状白光马仰头哀鸣牛咧嘴冷漠法西斯残暴小结:这些形象在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象征含义。整件作品充满了悲伤、痛苦、恐惧,控诉了法西斯的冷酷和残暴。 4、毕加索生平、作品、风格。 出示课件:了解毕加索生平和艺术成就。-立体主义表现手法。 表2:形式手法风格象征黑白灰抽象象征立体主义抗议暴行倡导

5、和平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时期的作品和风格。(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的代表作)。 三、小结评价,谈欣赏感受引导学生谈感受。(作品形象、内涵、背景谈。可以看出毕加索是一个热爱祖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人。)今后我们欣赏抽象作品时不能用像不像来评定了,要结合作品背景及绘画风格来理解作品内涵。 四、知识拓展毕加索一生都致力于艺术风格的创新,那么他每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一下资料或上网查询。 五、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象征性 毕加索 表达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立体主义 渴望和平课时题目艺术源于生而高于生活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

6、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而高于生活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补充、反思一、导入 。 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

7、 生活 二、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映示国画作品虾 (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

8、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2、

9、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

10、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

11、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三、其他艺术作品赏析。 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的实例。 提示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提示2:学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 四、课堂总结: 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 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的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12、,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毛泽东 2、 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五、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六、作业: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 2、 出一期相关主题的墙报 3、 开

13、一个相关主题的班会七、板书设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齐白石虾二、董希文开国大典课时题目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手绘线条表现物象的立体形态。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3、用自己的双手表达所见、所闻、所感俩激发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教学重点对三维空间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能恰当运用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补充、反思一、引课:课件呈现图像(方形和方块)提问:每组图像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区别?生:一个是平面的图像,一个是立体的图像提问:如何区分?生:平面的图像有长、宽、立体的图像有长、宽、高。 师:对,也就是说一个是二维的平面空间表达,一个是三维的立体空间表达,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就是三维立体空间的表达即立体图像的表达,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立体图像。呈现立体图像的概念-立体图像指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种空间度量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这样的三维立体形象,请同学们一起来观赏。 课件呈现图片-生活中的立体形象:建筑物、小车、礼品盒、蛋糕等等 师:同学们也常常会看到生活中关于立体形象的描绘课件呈现用立体图像表达的形象:楼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