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资料培训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469102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论赛资料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辩论赛资料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辩论赛资料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辩论赛资料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辩论赛资料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辩论赛资料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论赛资料培训教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辩陈词:各位评委、对方辩友,现场的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良好师德的形成主要靠自律” 。良好师德需要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缺一不可。但两者相较,我方认为,良好师德的形成主要靠自律。 理由如下: 第一,何谓自律?自律,即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职业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师德是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全体教学人员必备的品格,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起码要求。俗话说:道德是自律,法律是他律。良好师德的形成属于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靠自律。 第二,自律重于他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同,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

2、于良好师德的形成来说,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中国古代名言,强调了自律对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要形成良好的师德,内因比外因更重要,治本比治标更有效,因而良好师德的形成主要靠自律。 第三,从自律和他律的关系看,自律重于他律。自律具有主动性,他律具有被动性。自律是他律的前提和基础,他律是自律的监督和保证。同他律的滞后性相比,自律更具有超前性,可以将不好的思想遏制于萌芽状态。 我们主张良好师德的形成主要靠自律,并不否认他律的重要。纪律约束、法律惩治、制度监督、群众举报都很重要,但这些外部约束必须通过行为主体的自律

3、才能完成和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良好师德的形成主要靠自律。2 寄希望于成克杰、胡长清之流“良心发现”,结局如何同样不言而喻。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原副局长王某2005年第一次受贿1万美元时,连续几天寝食难安,自我感觉受贿数额巨大。反复考虑后,他给自己规定了一个受贿上限,即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这位王副局长所奉行的“每次受贿不超过10万元”的自律信条,最终导致其以受贿总额折合人民币170万元而坐上了被告席。 作为道德他律的异体监督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更有效。据国际反腐败组织“透明国际”的调查,反腐败最重的、排在第一位的是新闻舆论等道德他律的监督。 至此,廉洁从教主要靠自律还

4、是他律,难道正方辩友还看不出来? 正方二辩(3分钟)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大谈特谈反腐败领域的自律和他律谁更重要,其实是偏离了“廉洁从教”的主题,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教师群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有知识,有思想,对人格尊严比较敏感。用对付行政官员的手段对付教学人员,用管理车间的办法来管理校园,未免失之粗疏草率。而另一方面,执教不廉现象在少数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个别教师身上又确实存在。但绝大部分教师是无辜的,他们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的自律意识来自于“传道授业”的神圣使命感、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亲其师,信其道”

5、,“其身正,不令而行”,“言传身教”,正是教师自律精神的体现。只有自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对待教师群体,不是不要他律,而是要慎用、善用他律。蔡元培先生当年在北大推行的办学宗旨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若是从他律出发实施管理,北大后来的星汉灿烂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当年陈独秀有冶游癖,物议蜂起,蔡先生也只是婉言劝告,而不曾疾言厉色,着眼点还是相信陈独秀的自知之明。 廉洁从教,理应主要靠自律。 四、质辩阶段(共8分钟) 正方三辩: 1.请问反方1号辩友:绝大部分教师在没有任何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廉洁从教,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 反方一辩: 这不正好说明中小学教师

6、职业道德规范自颁布以来已逐步深入人心、取得预期效果了吗?少数教师执教不廉,正说明此类法律法规的制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反之,若无纪律制度的约束和保障,会有更多的教师行为失范,后果不堪设想。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正方三辩: 2.请问反方2号辩友:既然廉洁从教主要靠他律,那么他律能否对那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贪污腐败现象防患于未然呢?请从正面回答,谢谢! 反方二辩: 我方只讲“主要”靠他律,而没讲“完全”靠他律。和自律一样,他律也不是万能的。对贪污腐败防患未然主要靠当事人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但他律具有客观性、直接性、强制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在廉政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 正方三辩: 3.请问反方4号辩友:

7、他律能像监控录像一样一天24小时、甚至一年360天地全程跟踪,防止每一位教师行为失范吗?我的问话完毕,谢谢! 反方四辩: 当然可以做到,现在的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就是他律最直接的表现。正是有了这些制度 3 的约束,我们才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之中,我们才会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反方三辩: 1请问正方1号辩友:教师自律的标准及其来源是什么? 正方1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不是写得一清二楚吗?反方辩友何必明知故问!可是规章制度颁布后,还得靠人去自觉遵守执行,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是不是? (正确答案:就起源来说,他律规定自律,为自律提供标准;自律是他律的内

8、化。) 反方三辩: 2.请问正方2号辩友:有偿家教等为何屡禁不止? 正方二辩: 一是收入分配不公,二是有偿家教难以界定,三是从事有偿家教的人平时不注重政治学习,不能严于律己,师德有问题,后者才是主要原因。这正好证明了我方“廉洁从教,主要靠自律”的观点,而和贵方论点好像没什么直接联系吧。 3.请问正方4号辩友:我们今天来参加辩论赛,如果没有比赛规则的制约,单凭个人的所谓“自律”,能够秩序井然吗?我的提问完毕,谢谢! 正方四辩: 这和“廉洁从教”没有直接联系吧?反方辩友再次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诚然,非但是辩论赛,所有的游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但如果没有参赛选手对比赛规则的自觉遵守,再

9、完美的规则,也只能是空话一句。您的提问只能说明对于行为主体,自律和他律是有机统一的,而不能证明“主要靠他律”的观点。 五、质辩小结(共3分钟) 正方三辩: 我方从不排斥他律在廉洁从教中的作用。但与自律相比,他律是低层次的,具有外在强制性;且受时空的限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只能事后追究,消耗公共资源,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他律只有转化为教师自律才能发挥最佳功能。他律治标不治本。他律的特点及其固有的局限性,足以说明对待教师这个特定群体,要慎用或善用他律,廉洁从教,主要靠自律。 反方三辩: 自律具有零散性、不稳定性,必须要在他律的保障下进行。当前,在教育部门,为师不廉、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少数

10、领导干部,大搞权钱交易,简直到了利令智昏、胆大包天、无法无天的地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律不严。过分相信这些贪官的自觉性,寄希望于他们的“良心发现”,要求他们“自律”,无异于痴人说梦! 六、自由辩论阶段(共10分钟) 正方: 去年10月,原泰州市高港区教育局副局长蒋某37次收受他人钱财54万元,被判刑六年。蒋某不可谓不知法、不懂法,但终因以权谋私,锒铛入狱。请问对方辩友对此有何感想? 反方: 这不正好说明自律是软弱无力的、廉洁从教主要靠他律的我方观点吗? 正方: 从2004年底至2013年1月,被告人曾先后37次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钱物,请问对方辩友:在这8年之间,他律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

11、 反方: 我方一辩早在立论阶段就已明确指出:为师不廉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无能为力,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8年时间的他律失控,不正从反面证明他律对廉洁从教的必不可少吗? 正方: 8年失控,只能说明他律的软弱无力。反之,在这8年中间,如果蒋某能够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严于律己,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又何至于蜕化变质、落得如此下场!当然,权力缺少监督必然滋生腐败,廉洁从教,必须自律他律并举,缺一不可! 反方: 请问正方辩友:党员干部和普通教师如何通过“自律”廉洁从教呢?请讲具体些,谢谢! 正方: 如何通过自律廉洁从教,必须在一个“慎”字上下功夫。 1.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该收

12、的分文不取,不该喝的滴酒不沾,不该去的概不涉足。 2.慎独。培根说过:“一个人行事应当做到,即使面对上帝也不感到亏心,如此方能获得灵魂的安宁。”对于我们而言,这个“上帝”就是党的教育事业,就是广大黎民百姓。 3.慎权。权力是把“双刃剑”:为民造福,成就事业;以权谋私,身败名裂。 4.慎欲。要像子罕那样以“不贪为宝”,要像吴隐之那样饮贪泉之水而“终不易心”,要像林则徐那样“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做到这四慎,才能心如止水,守身如玉,才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美色所迷,不为人情所扰,不为权势所屈。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反方: 精彩!不过仍有纸上谈兵之嫌,要想真正做到“四慎”,谈何容易!某位学生家长在

13、教师节前夕,硬要塞给你红包,某位教辅资料推销商,硬要塞给你回扣,当时又无第三者在场,请问善于“自律”的正方辩友,你到底要不要、拿不拿、接受不接受呢? 正方: 不要、不拿、不受,宁可双方面红耳赤,不欢而散。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啊。 反方: 当然不能要。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七条: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权谋求私利。 短短的几句条文,如何让指导规定教师决定行动取舍!假使相关部门能够在这些方面作出明文规定,那有多好! 正方: 事实上,许多学校在收受家长钱物、订购教辅资料的问题上已经或正在制定相应细则。但规章制度如果只是贴在墙上,而不能深入人心

14、,内化为教师的行动指南、行为准则,仍然是一纸空文。因而我方认为,在当前社会气候下,对待教师这一特定群体,制定相关细则,加强舆论监督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加强师德建设,注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高。一句话:自律他律双管齐下,廉洁从教主要靠自律! 七、总结陈词阶段(共6分钟) 反方四辩: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校园不再是一方神圣的净土,教师也不能置身世外桃源。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廉洁从教机制,加强群众舆论监督,乃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2.认为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自律决定他律,只是对唯物辩证法内外因原理的简单的、片面的理解。他律在特定时期对于廉洁从教有着不容替代的重要性。

15、 3.寄希望于贪官污吏道德自觉、良心发现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洞说 5 辞,纸上谈兵,苍白无力,无异于痴人说梦。 4.自律失之过软,具有零散性、不稳定性,而他律具有外在强制性、切实可行性,能在廉洁从教问题上立竿见影,收到明显成效。他律是自律的来源,又是自律的最终保障。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廉洁从教,主要靠他律! 正方四辩: 1.教师是富有知识思想、自尊敏感的特殊群体,廉洁从教应慎用、善用他律。 2.他律具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其被动性、滞后性使其难以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只能在事后追究责任。 3.他律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规章制度再完善,法律条文再具体,最终还是要靠教师去自觉遵

16、守、执行,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他律只有内化为自律,才能发挥其仅有的功能。他律受时空限制,难以对所有教师每时每刻发生作用。 4.我方强调自律为主,并不排斥法律法规、舆论监督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廉洁从教,主要靠自律! 刚才对方辩友口若悬河、言辞凿凿,讲理论,举例子,咋听之下貌似颇有道理,仔细推敲却发现只是一味地在强调“他律”的重要性和作用。在此,我想提醒对方辩友的是,你们严重忽视了我们今天辩题的核心对象“师德”的特殊性和独特内涵,自作主张将辩题偏离和简化为:他律与自律的孰重孰轻的关系。鉴于对方辩友的理解偏差,首先,我觉得有必要先向对方辩友阐述下我们今天辩题的核心对象-“师德”。说到师德,我不由地想到了我国师资教育的最高学府北京师范大学广为世人传诵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简言之,为师者,学识当较学生广博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