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学分制与网上选课介绍2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646770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大学学分制与网上选课介绍2 (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大学学分制与网上选课介绍2 (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大学学分制与网上选课介绍2 (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大学学分制与网上选课介绍2 (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大学学分制与网上选课介绍2 (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大学学分制与网上选课介绍2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大学学分制与网上选课介绍2 (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安徽大学学分制与网上选课介绍欢迎各位同学来到国家“211工程” 重点建设 高校安徽大学学习和生活。安徽大学以“至诚至坚 ,博学笃行”为校训,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逐步完善多样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途径。学校实施“ 三基并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扎 实的基本理论、 较强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人才。学校推行以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为特征的学分制,科学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和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优化教育模块,使专业教育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允许学生在 36年内自主选

2、择修业年限和申请辅修第二专业;改革公共基础课程,实行分类分级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 2008 年开始,我校对一年级新生实施“ 启航工程” ,加强大学适应性教育、学习能力教育和学科 专业兴趣培养,引导新生尽早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下面将对我校实行的学分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教务系统和网上选课以及学籍管理做一简要介绍,以方便同学今后几年在大学的学习。一、学分制概况学分制是以选课和学分累积为主要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主要特点是:1、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中,每门

3、课程都配置了相应的学分。学分通常按照课程教学的18学时折算为1学分。但考虑到课程教学的难易程度课时学分有所变化,2对公共基础课、大学体育课程、课程教学中的实验课程或单独设置的实验实践类等课程的学分可作适当调整。例如,微观经济学计划学时为54学时,对应的学分为3个学分;公共基础课程大学体育(一)计划学时为36学时, 对应的学分为1个学分,普通物理实验A(上)计划学 时为54学时,对应的学分为1个学分。2、以取得规定最低学分作为学生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的标准从 2004 级学生开始,我校本科各专业教育总学分均设定为 160 学分。学生在规定的 36 年的修业年限里修满符合本年级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各

4、教育模块所规定的最低学分,并且总学分达到 160 学分就可以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获得相应的学士学位。毕业的学制均按四年制计算。3、以导师制作为重要的实施保障我们从学生入学的第五学期开始安排导师,指导学生科学选课、开展创新活动、指导毕业论 文(设计、创作)和理性择业等。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与自己的导师联系, 汇报学习进展和近期打算,接受导师指导。4、以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业状况、学习“质”的统一标准在学分制中,考试成绩是以课程学分绩点形式出现,课程考核成绩与课程学分绩点的换算关系如下:考试成绩 学分绩点 考核等级 学分绩点90100 4 优秀 48589 3.68084 3.2良

5、好 3.47579 2.87074 2.3中等 2.76569 1.8 及格 1.536064 1.3低于 60 0 不及格 0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简称GPA)是所修全部课程所得的学分绩点之和,除以该生同期修读的学分数,即可得该生学期平均学分绩点。它是科学、综 合评价学生成绩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是:平均学分绩点 课 程 学 分课 程 绩 点课 程 学 分现以数学科学学院某同学第一学期各课程的考试成绩为例,考察如何计算该同学本学期的平均学分绩点:课 程 课程学分 考试成绩 课程绩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上) 2 93 4大学语文 2 78 2.8大学

6、英语(一) 3 83 3.2大学计算机基础 2 95 4大学体育(一) 1 良好 3.4数学分析(上) 6 90 4解析几何 2 65 1.8高等代数(上) 5 55 0该同学本学期选了 23 个学分的课程,通过课程考核,获得了2+2+3+2+1+6+2+0=18 个学分,本学期的平均绩点为 70.252613258.14.4.8.24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辅修第二专业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我校依据“ 三基并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各年级各专业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 公共

7、基础教育、专业 核心教育、专业拓展教育、 实践教育 ”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设计,每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和所修最低学分为:模块一:公共基础教育模块(必修,37 学分左右)公共基础教育课程为各专业必修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大学 计算机、大学体育和军事课(包括军事理论与技能(军训)六类。模块二:专业核心教育模块(必修,74学分左右)专业核心教育课程为支撑和体现专业特色的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具体开设的课程请参照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块三:专业拓展教育模块(选修,33学分左右)专业拓展教育课程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选修课程,包括 专业选修课(即专

8、业内纵深拓展)、跨专业选修课(即专业间横向拓展)和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程三类:(1)专业选修课(21学分左右):为专业核心课程以外的专业课程,旨在 强化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拓展专业知识结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列有一系列的专业选修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1学分的课程。(2)跨专业选修课(6学分):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在其它 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至少选修6个学分的课程。(3)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6学分):主要是加强学科交叉与渗透,提高个人修养和科学思维方法。其中理科院(系)的学生必须在学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代码为RW)中至少选4学分的课程

9、;文科院5(系)的学生必须在学校开设的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代码为KJ)中至少选4学分的课程。 模块四:实践教育模块(必修,16学分)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包括专业实习(见习)、社会调查 、毕业论 文(设计、 创作)、素质 教育考核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项目。(1)素质教育考核(4学分):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通过4个学分及以上的素质教育考核。该学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组织院系分团委(团总支)、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对学生参加的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考核与认证, 评定学生素质教育考核成绩。有关素质教育考核的情况请咨询辅导员和所在院系分团委(团总支)。学生在素质

10、教育考核时应提交个人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填写素质教育考核情况统计表。本科生素质教育考核学分绩点计算办法如下:各类奖项:院系级奖计 1 分,校 级奖计 2 分,省级奖计 3 分,国家级奖计 4 分(发表论文、获得资格证书的计分办法参照此项);英语六级考试成绩 425 分及以上计 2 分,通过专业英语八级考试计 2分;普通话资格证书二级乙等及以上等级计 2 分;暑期征文三等奖及以上计 2 分,鼓励奖计 1 分;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及以上计 2 分;其它考核内容由院(系)与教务处具体磋商。素质教育考核学分绩点计算办法学生考核所获总分 五级分制成绩 学分绩点10 分及以上 优秀 4.068-9 分

11、良好 3.46-7 分 中等 2.74-5 分 及格 1.5不足 4 分 不及格 0.0(2)大学生就业指导(2学分):本课程由学生处分学期开课,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科学规划人生职业、训练求职技巧、增强就业选择能力。(3)社会调查或专业见习、专业实习(4学分):由学生所在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安排内容和时间,旨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4)毕业论文(设计、创作)(6学分):学生只有在获得了前三个模块的最低学分要求、并且达到144个学分后,方可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创作)阶段。毕业论文( 设计、创作)是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系统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加 强专业

12、实践和科学方法训练,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注意:不同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各模块学分分配可能略有不同,因此,同学们一定要 详细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规定学习期限内,修满各模块的最低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资格。各模 块学分不能相互替代;课程名称相同而课程代码不同的课程视为不同的课程,也不能相互替代。2. 辅修第二专业我校在主修专业之外,充分利用学校作为综合性大学学科较为齐全的优势,开设了法学、英 语 、金融、 国际经济与贸 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辅修专业, 凡修满本专业 60 学分且平均绩点在 2.5 及以上的学生,均可以

13、申请辅修第二专业。修满第二专业课程 25 及以上学分的,发给辅修结业证书。7学生修满本专业课程学分,并且修满第二专业课程 50 及以上学分(含毕业论文学分)的,可申请第二专业学士学位。有关辅修专业的规定,详见安徽大学本科生辅修第二专业实施细则。三、现代教务系统与学生网上选课学分制的主要特征是网上选课。学生登录安徽大学教务处网站(网址:),点 击进 入现代教务系统。学生初始登录时,“用户名” 为本人学生学号,“密码” 是本人身份证号码。学生第一次登录成功后应修改密码,若密码错误或遗忘可向所在院(系)教学办公室查询。现代教务系统有如下功能和信息查询:网上评教网上选课在校成绩查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

14、程简介专业推荐课表全校课程表选课确定后的个人课程表期末考试考场安排表任课教师信息学籍表1、网上选课我校学生选修每一门课程必须从学校“现代教务系统” 中选定。不进行网上选课的,教师没有学生名单,也就无法从系统中录入你的考试成绩。新生8入校后第一学期,学生只需选公共基础课程(如思想政治、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大学体育等), 专业核心课由教务处直接从系统后台添入。(1)选课注意事项:选课之前,同学们必须熟悉本年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表,明确本专业每个模块的具体的学分要求;选课之前必需完成对当期任课教师的测评方能进入选课系统进行选课;认真阅读选课须知和所在学期的选课通知,了解选课程序和要

15、求;选课前应认真阅读课程简介,充分了解所预选课程的面向对象及课程难度或其它方面的特殊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结果选定级别,每学期只能选一门,只有通 过大学英语(一)才能选大学英语(二),依此类推。同理,只有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才能选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大学体育课每学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思想政治课建议同学们每学期只选一门。(2)选课时间与学分限制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开始选第一学期的课。其它学期选课安排为:第一轮选课在13-16周,第13周优先安排一年 级学生选课。第14周开始,一、二、三、四年级学生选课, 学分限制为24学分。第二轮选课时间为开学前两周,学分限制为 24 学分。第三轮选

16、课时间为开学第一周,学生可以根据试听情况,对前两轮选课进行改选、补选 等调整。此外,一、 二年级平均 绩点排在年级专业前 10的同学以及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再选 6 学分的课程,学分限制放宽到 30 学分。具体如下表:9轮次 时间 选课对象 学分要求第 13-16 周 一年级学生 不超过 24 学分第一轮 第 13-16周 第 14-16 周 一、二、三、四年级学生 不超过 24 学分第二轮 开学前两周 全体学生 不超过 24 学分第三轮 开学第一周一、二年级平均绩点排在年级专业前 10的同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不超过 30 学分学生入学后的第 1-4 学期,每学期选课不超 过 24 学分,24 学分的课程相当于每周的课时数为 2430 学时。一、二年级同学上一学期的平均绩点排在年级专业前 10,可以在下一学期多选 6 学分的课程。从第 5 学期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