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130页

上传人:3**** 文档编号:136458233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DF 页数:130 大小:5.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13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自然灾害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13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自然灾害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13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自然灾害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13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自然灾害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13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13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130页(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一、灾害的特点与类型 潜在性和突发性 台风、暴雨,地震、火山 周期性和群发性 火山爆发、地震、特大干旱 干旱16361642,17201723,18751878 特大洪灾1936,1954,1998 复杂性和多因性 1933四川茂县地震山崩滑坡溃决性洪水 2004年东南亚海啸 生态环境破坏 1. 供电供水系统中断,道路阻塞,影响基本生活 和物资运输。 2. 粪便、垃圾运输和污水排放系统及各项卫生设 施造成粪便、垃圾堆积,苍蝇大量孳生。 3. 人员伤亡严重,死者身份辨别成为阻碍尸体及 时处置的首要原因,在气温高的情况下,尸体 迅速腐败,产生

2、恶臭,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 4. 灾民点人员密集,感染机会增多,传染病病人 的及时发现和隔离治疗显得极为重要。 2008汶川地震房屋被毁或成为危房 2008汶川地震道路被毁,交通中断,物资短缺 2008汶川地震电力、通讯中断 水源污染 灾害发生后,城市集中式供水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泵房倒塌、管道断裂、 供电和供水中断。 震灾:厕所倒塌、粪便垃圾污物堆积、下水道堵塞、尸体腐败等污染 水源,导致饮用水水源恶化。 洪灾 :水井、厕所、垃圾堆、牲畜棚被淹,饮用水受到污染。水源污 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为微生物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宜造 成倡导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洪灾还可能造成化学污染。 食品污

3、染 灾民居住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容易造成食品污染和传 染病传播。 缺乏清洁水,食品、食品容器和餐具不能充分洗净、消 毒,易引起食品污染。多人共用餐具和食品容器,易引起 食源性疾病和经生活接触传播的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食品被淹、受潮,导致霉变、腐败、变质。 缺乏专用车辆运送食品,易造成食品污染。 缺乏食品防护设施,食品易受苍蝇、尘土等污染。剩余 食品没有再加热的条件,饮用开水困难。 灾民与鼠的接触机会增多,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鼠传性疾 病发生。 媒介生物孳生 蝇类孳生 灾害发生后,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置的 人和动物尸体,尤其是等待确认身份的尸体,散落的 大量的食物和其他有机物、灾民点堆积的生活垃圾等

4、为苍蝇的孳生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蚊虫孳生 灾害发生后,造成输水和排水设施毁坏, 生活污水在地面滞留,许多毁损物品成为积水容器, 形成蚊虫的大量孳生。 鼠类增多 在灾民点周围聚集密度增高,易造成鼠害 和鼠传疾病的发生。 二、洪涝灾区的二、洪涝灾区的消毒技术消毒技术 内容 引言 消毒概论 洪涝灾区消毒重点 消毒工作组织实施 消毒工作中的问题与探讨 (一)引言 -杨俭.我国秦至清末的疫病灾害研究,1994 大灾之后有大疫!大灾之后有大疫! 洪涝灾后传染病流行特点 历史上霍乱、伤寒、痢疾和甲、戊型肝炎都曾经因洪涝 灾害引起过大流行 发病高峰主要集中于灾害中期及灾后恢复期 近年来,我国灾后传染病流行新的

5、特点,在“灾后无大 疫”的条件下,洪涝灾害疾病谱的构成有两个明显的特 征: 以腹泻、上感、皮炎、红眼病、痢疾5类疾病为主,约 占灾后总发病人数的7080以上,而虫媒和自然 疫源性等其他传染病的发病总数通常不足10 从灾后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统计来看,则是以肠道传染病 为主,约占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70以上 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 1998年受灾县与非受灾县、全省、全国比较,消化道 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上升均较明显 1999年受灾县与非受灾县、全省和全国比较,除了消 化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继续上升外,呼吸道传染 病的上升也较明显 -曾光等. 1998年洪涝灾害对湖北省传染

6、病流行的影响. 2005 饮用水水源污染,供水设施破坏饮用水水源污染,供水设施破坏 食品和食饮具污染食品和食饮具污染 生活和居住环境破坏生活和居住环境破坏 灾民安置点居住拥挤灾民安置点居住拥挤 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 人口流动加大 人群抵抗力降低 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 为什么大灾之后有大疫?为什么大灾之后有大疫? 洪涝灾区公共卫生问题 (二)消毒概论 消毒 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 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与病媒生物防制的区别 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 所进行的消毒。 可有效地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例如,公共 场所消毒

7、、运输工具消毒、餐具消毒、饮水 消毒、手卫生、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等等, 都属于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 消毒。 消毒概论 疫源地消毒 随时消毒 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 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消毒概论 1、消毒因子 物理因子: 热:煮沸、蒸汽、干热、焚烧 射线、微波 过滤、吸附与清洗 化学因子 现产现用的消毒因子:二氧化氯、酸性氧化 电位水 商品化的消毒剂:高、中、低效消毒剂 常用化学消毒剂及消毒水平 消毒水平消毒水平 杀灭微生物种类杀灭微生物种类 常用消毒剂常用消毒剂 高效 消毒剂 细菌繁

8、殖体(包括分枝杆 菌)、病毒、真菌及其孢 子等,对细菌芽孢有一 定杀灭作用 含氯消毒剂, 二氧化 氯,过氧乙酸,过氧 化氢,戊二醛、 OPA 中效 消毒剂 分枝杆菌、真菌、亲水 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 乙醇,碘伏,酚消毒 剂, 复方双链季铵盐 低效 消毒剂 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胍类,单链季铵盐 2、消毒方法的选择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消毒对象的性质 现场特点 常见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 G G 朊病毒朊病毒(感染性蛋白质感染性蛋白质) F 细菌芽胞 枯草杆菌芽胞、梭状杆菌芽孢 E 结核分枝杆菌 D 轮状病毒、某些真菌孢子、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微小病毒 (SS DNA)、甲肝病毒 C 腺病毒

9、B 金黄色葡萄球菌、双向性和丝状真菌、酵母菌、藻类、某些革兰 阴性杆菌、细菌繁殖体 A 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正粘病毒、副粘病毒、疱疹病毒、豆苗 病毒、冠状病毒(MERS)、其他有包膜病毒、革兰阴性杆菌、某 些丝状真菌、革兰阳性球菌、人乙肝炎病毒 抗力抗力 增强增强 2、消毒方法的选择 依据污染微生物的抗力和危害性 芽孢、孢子、分枝杆菌污染: 高水平消毒法 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艾 滋病病毒等)污染:高水平消毒法 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中水 平消毒法 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中/低水平消毒法 较多有机物的物品:增加消毒剂量 微生物污染严重时:增加消

10、毒剂量 新发不明原因传染病: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中抗力 最强的微生物,确定消毒剂量 根据物品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蒸汽、煮沸 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 醛气体消毒、灭菌 耐湿物品:消毒剂浸泡、擦拭、喷洒 金属器械:使用的消毒剂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 腐蚀的消毒剂。 环境物体表面: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手和皮肤:对人体刺激小的消毒剂 2、消毒方法的选择 3、消毒剂的施药方法 普通喷雾消毒法 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擦拭消毒法 浸泡消毒法 熏蒸消毒 粉剂喷洒消毒 4、消毒的意义 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 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最直接的意

11、义 社会稳定-有时很重要 宣传作用-需要尽量避免 4.1 消毒能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的流行。 消毒能杀灭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减少人们 接触病原体感染传染病的机会。 4.1 消毒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之一 消毒要与其他防控措施配合,如传染病疫情 和症状监测、隔离、医学观察、病人治疗、 院感控制、病媒生物控制、饮水卫生、食品 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强化免疫等 不同的传染病消毒的重要性不同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消毒意义消毒意义 消化道传播 非常有效 接触传播 非常有效 呼吸道传播 部分有效 虫媒传播 部分有效 血液体液 部分有效 4.1 消

12、毒对不同传染病的意义 对隐性感染者较多且多种传播途径、潜伏期具有传染性、病原体抵抗 力较低的传染病消毒意义有限 4.2 消毒剂是除臭剂 喷洒消毒剂可以改善局部环境。如地震灾后 ,在废墟上适时喷洒消毒剂,可以迅速有效 地去除腐烂尸体的气味,有利于救灾人员对 废墟的清理。 在一些临时厕所喷洒消毒剂能去除粪便的臭 味,喷洒了消毒剂的厕所肯定比没有喷洒消 毒剂的受欢迎。 4.3 消毒剂是安慰剂? 消毒剂的喷洒能安定民心。 如在汶川地震后,大量志愿者深入灾区,一 对一地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为灾民 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 而喷洒消毒剂因为它本身具有的切断传染病 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

13、的功能, 更易为灾民接受,有利于民心安定。 4.4 消毒剂是宣传品? 消毒剂的喷洒能宣传防病形势,提高群众的 防病意识。通过轰轰烈烈在群众身边开展的 消毒活动,能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消毒活 动本身具有的宣传能力在2003年的SARS 流行时表现更加突出。 一些省市防疫队把消毒工作的开展作为已 经在灾区开展工作的标志,是当地电台宣传 的焦点问题。 (三)洪涝灾区消毒重点 饮用水安全与消毒 餐饮具消毒 手卫生 环境整治与消毒 居家生活用品清洁与消毒 室内外空气? 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 人畜尸体处理与消毒? 发生传染病时的消毒 1、饮用水消毒 应急供水处理原则 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源水质监测。 应进行应急

14、供水的需求评估。 灾害初期,优先提供瓶装水灾害初期,优先提供瓶装水,饮用水的消毒可采取 专职投药消毒或分散投药消毒。 灾害中期,优先选择恢复当地原有集中式供水系统 ,加强生活饮用水消毒处理和监测。无法及时恢复 原有集中式供水系统时,灾民集中的临时居住点, 应推广饮用水应急集中处理设备进行小型集中式供应推广饮用水应急集中处理设备进行小型集中式供 水水;灾民分散居住点,应推广专职投药员进行家庭 缸水和桶水消毒。 灾害恢复期,应修复重建原有供水设施,加强水质 监测。 集中式供水 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 必须清理消毒,检测微生物指标合格后方可 启用。 新安装的临时引(供)水管网,应进行

15、彻底 清洗消毒,然后冲洗管网后使用。 新安装的临时贮水设施在使用之前也应进行 彻底的清洗消毒,重新冲洗干净。 灾后小型应急集中式供水灾后小型应急集中式供水 每个供水点的供水距离一般为500m,最远不超过 1000m,每250人至少设一个取水点。 供水设备应有预处理工艺,可以去除原水中粒径大 于等于50-100m的各种悬浮物、颗粒物。 可采用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技术,以及各种技术 工艺的组合。 应有消毒装置,可采用加氯消毒、臭氧消毒方法。 宜具备对水质在线监测工艺,可监测产水电导率、 消毒剂余量等指标。 分散式供水 专职投药消毒,洪涝灾后,由专职投药员每 天入户投加消毒剂进行消毒。专职投药员应 身体健康,并经过饮用水消毒技术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