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良种场管理体制问题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6458196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xx县良种场管理体制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xx县良种场管理体制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xx县良种场管理体制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xx县良种场管理体制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xx县良种场管理体制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xx县良种场管理体制问题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x县良种场管理体制问题的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县良种场管理体制问题的调查报告一、基本情况良种场始建于1964年,其前身为县水利基建大队。一九六 四年经自治区农业厅批准改建为 *哈萨克自治良种繁育场, 其主要职能为良种繁育,属事业建制单位。面积平方公里。 现有农业人口 565人,可耕土地5497亩。目前,良种场有 农业生产队2个,良种场学校于 20XX年合并到大河镇干渠 学校,卫生院于 20XX年上划卫生局。核定事业编制16名,实有人员19人,其干部职工工资依照公务员执行。二、管理方式上对下的管理模式良种场目前的管理模式已形成“定式”,县委、政府也把良 种场视为基层政权组织一一乡进行管理,习惯上称良种场为 *县的一个乡场,在有关组织机

2、构设置和干部配备方面同乡 一样,对口设立相应机构,配备有关专职干部;在下达农牧 业生产指标、精神文明建设、党建目标考核等方面完全按乡 的考核内容和方式进行,要求乡做到的,良种场也不例外, 忽视了良种场事业单位性质与乡的不同之处,模糊了非基层 政权组织与基层政权组织内在的本质区别。内部管理体制于上对下管理体制上的行政化,多年来,为适应这种管理体 制的要求,良种场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远离了事业单位 性质,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乡化”。为完成上级党 委、政府下达的类似于其它乡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人员配备 方面,参照乡的模式,配备有组织、纪检、宣传统战、青年 妇联、民政、司法助理、计生等党政专兼职

3、人员。在对所属 的两个农业生产队的管理上,在实质内容上同其它乡的行政 村完全一样。三、主要矛盾和问题于上述管理方式和其法定的单位性质不相适应和不协调,引 起了多方面的矛盾,影响了良种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存 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如下:管理体制上行政化,导致其内部管理行为上的行政化。于良 种场实际上已变为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目前其内部事务的管 理完全按照乡的模式实行行政管理,而这种管理形式中存在 的行政行为有悖于事业单位法人管理主体的性质,法律上是 不具有行政效力的,工作上失去了应有的法律保障。干部配备上的“乡化”与单位性质的矛盾。管理体制上的行 政化,同样导致了干部配备上的“乡化”。一是事业单位干

4、 部从事行政工作,套用乡镇管理模式,身份却不是公务员。二是在干部交流过程中,良种场的干部只能在事业单位之间 交流。而良种场19名干部中有15名从事的是行政工作,业 务上无法与其他事业单位交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成 长和发展。上对下管理模式的影响。县委、政府把良种场视为*县的一个乡、场,在管理和对各项工作的要求上同其它乡一样,但 良种场不是法定的一级政府,上级政府有关部门视良种场为 事业单位,各口给乡给予的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支持,良种 场都享受不到。在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项目等方面也因其 单位性质受到很大影响和限制。编制问题。20XX年机构改革时,我县将良种场按事业单位对 待,自治区下达到我

5、县乡镇行政编制265名。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20XX年,从县直部门调剂了 6名编制充实到5上 牧业乡镇和博尔羌吉镇。20XX年,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我县将黄土场开发区和山南开发区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对 待,将两个开发区纳入行政单位,但仍使用事业编制。四、建议良种场目前的管理体制与单位性质的矛盾是在新旧体制转 轨特定时期产生和形成的,是历史的原因。为此提出如下参 考建议:撤消良种场,将其下属的两个农业生产队就近划归大河乡或 八墙子乡,按程序有关部门办理行政区划的变更工作。根据目前已形成的管理体制和管理习惯,改变良种场的单位 性质,按程序报批行政区划的变更工作,设立乡机构。县编办)一、基本情况

6、良种场始建于1964年,其前身为县水利基建大队。一九六四年经自治区农业厅批准改建为*哈萨克自治良种繁育场,其主要职能为良种繁育,属事业建制单位。面积平方公里。 现有农业人口 565人,可耕土地5497亩。目前,良种场有 农业生产队2个,良种场学校于 20XX年合并到大河镇干渠 学校,卫生院于 20XX年上划卫生局。核定事业编制16名,实有人员19人,其干部职工工资依照公务员执行。二、管理方式上对下的管理模式良种场目前的管理模式已形成“定式”,县委、政府也把良 种场视为基层政权组织一一乡进行管理,习惯上称良种场为 *县的一个乡场,在有关组织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方面同乡 一样,对口设立相应机构,配备

7、有关专职干部;在下达农牧 业生产指标、精神文明建设、党建目标考核等方面完全按乡 的考核内容和方式进行,要求乡做到的,良种场也不例外, 忽视了良种场事业单位性质与乡的不同之处,模糊了非基层 政权组织与基层政权组织内在的本质区别。内部管理体制 于上对下管理体制上的行政化,多年来,为适应这种管理体 制的要求,良种场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远离了事业单位 性质,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乡化”。为完成上级党 委、政府下达的类似于其它乡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人员配备 方面,参照乡的模式,配备有组织、纪检、宣传统战、青年 妇联、民政、司法助理、计生等党政专兼职人员。在对所属 的两个农业生产队的管理上,在实质内容

8、上同其它乡的行政 村完全一样。三、主要矛盾和问题于上述管理方式和其法定的单位性质不相适应和不协调,引 起了多方面的矛盾,影响了良种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存 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如下:管理体制上行政化,导致其内部管理行为上的行政化。于良 种场实际上已变为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目前其内部事务的管 理完全按照乡的模式实行行政管理,而这种管理形式中存在 的行政行为有悖于事业单位法人管理主体的性质,法律上是 不具有行政效力的,工作上失去了应有的法律保障。干部配备上的“乡化”与单位性质的矛盾。管理体制上的行 政化,同样导致了干部配备上的“乡化”。一是事业单位干 部从事行政工作,套用乡镇管理模式,身份却不是公务员

9、。二是在干部交流过程中,良种场的干部只能在事业单位之间 交流。而良种场19名干部中有15名从事的是行政工作,业 务上无法与其他事业单位交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成 长和发展。上对下管理模式的影响。县委、政府把良种场视为*县的一个乡、场,在管理和对各项工作的要求上同其它乡一样,但 良种场不是法定的一级政府,上级政府有关部门视良种场为 事业单位,各口给乡给予的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支持,良种 场都享受不到。在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项目等方面也因其 单位性质受到很大影响和限制。编制问题。20XX年机构改革时,我县将良种场按事业单位对 待,自治区下达到我县乡镇行政编制265名。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20XX年,从县直部门调剂了 6名编制充实到5上 牧业乡镇和博尔羌吉镇。20XX年,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我县将黄土场开发区和山南开发区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对 待,将两个开发区纳入行政单位,但仍使用事业编制。四、建议 良种场目前的管理体制与单位性质的矛盾是在新旧体制转 轨特定时期产生和形成的,是历史的原因。为此提出如下参 考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