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6440072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6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43.080.01 T 43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XXXXXXXXX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vehicle quality monitoring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001)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发 布布 GB/T XXXXXXXXX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技术要求

2、 . 2 5 试验方法 . 3 6 使用说明书 . 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车辆质量监测通讯要求 . 5 GB/T XXXXXXXXX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GB/T XXXXXXXXX 1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辆质量监测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N2、N3类载货汽车、O4类挂车及汽车列车,其他车辆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3730.2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和定义 车辆质量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3 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车辆质量监测 vehicle quality monitoring 对车辆的质量参数进行监测和采集。 3

4、.2 车辆质量监测系统 vehicle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能检测、采集和输出车辆质量的系统。 3.3 称重传感器 weighing sensor 用于感知车辆质量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称重电子单元的部件。 3.4 称重电子单元 weighing electronic unit 用于处理称重传感器提供的信息,输出车辆质量的部件。 3.5 GB/T XXXXXXXXX 2 质量真值 true value of vehicle quality 由标准计量器具输出的车辆所有车轴轴荷的总和。 3.6 质量示值 indications of vehicle quality

5、monitor 由车辆质量监测系统输出的车辆所有车轴轴荷的总和。 3.7 质量设定值 set vehicle quality 在车辆质量监测系统中设定的车辆最大质量。 3.8 显示分度 indications scale interval 车辆质量监测系统输出的质量示值的分度值。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车辆应具有显示车辆质量的显示界面,显示计量单位为千克(kg),驾驶员视野范围内在白天 和夜晚均应清晰可见显示信息。 4.1.2 车辆质量监测量程应不小于最大设计质量的 1.5 倍。 4.1.3 车辆质量监测系统按照 GB/T 2423.1 及 GB/T 2423.2 要求,

6、在-40+80范围内正常工作。 4.1.4 按照 5.2 的要求进行试验,车辆质量监测系统输出误差应满足 4.1.4 的要求。 4.1.5 车辆质量监测准确度等级分为 A、B、C 三个等级,最大平均误差允许误差见表 1。 表 1 允许误差 质量监测等级 最大允许平均误差 显示分度(kg) A 级 3% 30 B 级 5% 50 C 级 10% 100 4.2 功能要求 4.2.1 车辆质量监测系统质量数据更新周期应不大于1分钟。 4.2.2 车辆质量监测系统应具备自检功能,在车辆通电后启动并完成系统自检,通过视觉信号提示系 统是否正常工作。 4.2.3 车辆质量监测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对于运

7、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应通过视觉或听觉信号提示 驾驶员。 4.2.4 对于汽车列车,如果挂车具有车辆质量监测功能,则挂车应能向主车发送挂车车辆质量、挂车 最大涉及总质量等信息, 并以特定代码传递挂车车辆质量监测故障信息; 主车的称重电子单元应能接收 和处理挂车发送的信息,确定汽车列车最大设计质量,并可接收挂车车辆质量监测传递的故障信息。 GB/T XXXXXXXXX 3 4.2.5 对于安装在驾驶室外部的电器部件,其外壳防护等级应达到GB/T 4208规定的IP 67,对于安装 在驾驶室内部的电器部件,其外壳防护等级应达到GB/T 4208规定的IP 30。 4.3 监测提示要求 监测提示应满足下

8、列要求: a) 当车辆质量监测输出的质量示值大于质量设定值时, 应以视觉信号或者听觉信号的形式向驾驶 员发送提示信号。 b) 如使用听觉提示信号,该信号应清晰,易于驾驶员识别。 c) 视觉提示信号的信号装置显示颜色为黄色或者琥珀色, 该信号一直点亮或闪烁, 共用信号位置 除外。 5 试验方法 5.1 信号装置检查试验 在车辆静止、点火开关处于“OFF”(“LOCK”)状态下,将点火开关状态转为“ON”(“RUN”) 状态,目测视觉信号装置发出信号的情况。 5.2 车辆质量监测误差试验 5.2.1 标准计量器具可选地秤或车轮负荷计,最大允许误差应不超过 4.2.3 规定的允许误差的 1/3, 且

9、应分别按如下要求使用: a) 使用地秤时,秤台面积应能容纳全部被测车轴,秤台出入口地面应与台面保持同一水平面; b) 使用车轮负荷计时,应保证各车轮负荷计的上平面在同一水平面内。 5.2.2 试验应在空载状态、最大设计质量90%状态和最大设计质量110%状态进行,并以3个载荷状态下 误差的平均值作为车辆质量称重系统的误差。 5.2.3 进行车辆质量测量时,汽车先从一个方向低速驶上标准计量器具,分别记录车辆质量监测输出 的质量示值M示及标准计量器具输出的质量真值M真;然后调转车头,从相反方向驶上标准计量器具,再 次记录M示及M真。 5.2.4 测量时,车辆应停稳,所有车轴均应置于标准计量器具上,

10、发动机熄火,点火开关置于“ON” (“RUN”)状态,变速器置空挡。 5.2.5 按公式1计算每个载荷状态下的相对误差: (1) 式中,示为某一载荷下的称重误差,M示i为该载荷状态下车辆质量监测第i次测量输出的质量示值, M真i为标准计量器具第i次测量输出的质量真值。 5.2.6 按公式2计算车辆质量监测的平均误差: (2) 式中,为车辆质量监测的相对误差,示为某一载荷下的称重误差。 5.3 监测提示试验 GB/T XXXXXXXXX 4 假设试验车辆在空载状态下的车辆质量为M0,车辆质量监测的误差为n%,质量设定值为L0。在车辆 静止状态下施加质量为(L0(1+n%)- M0)的载荷,车辆质

11、量监测系统应进行检测提示并符合4.2.4的要 求。监测提示试验应重复进行两次,两次试验均应符合要求。 6 使用说明书 车辆轴荷监测系统使用说明书应对以下内容给出详细、清晰的说明: 系统适用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 系统的主要功能说明和操作说明。 系统量程范围和质量监测等级。 系统校准周期。 GB/T XXXXXXXXX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车辆质量监测通讯要求 A.1 目的 统一车辆质量监测的通讯矩阵和通讯要求,保证挂车和主车车辆质量监测的通用性。 A.2 技术要求 A.2.1 通讯方式 挂车控制器和主车控制器之间采用CAN通讯方式。 A.2.2 通讯速率 可实现250kb

12、ps或500kbps两种通讯速率,根据主车的速率要求可配置。 A.2.3 通讯规范 通讯规范应符合表 A.1 的要求。 表 A.1 通讯规范 发送周期 所有可用的轴荷 10s 周期发送,每一个轴的发送周期间隔为 200ms 数据长度 8 字节 数据页(DP) 0 PDU格式(PF) 253 PDU细节(PS) 106 源地址(SA) 32 优先级(P) 5 参数群编号(PGN) 64874 CAN ID 0 x14FD6AC8 字节起始位 长度 参数名字 SPN SPN 说明 GB/T XXXXXXXXX 6 1.1 4 位 轴位置 4073 分辨率:1/bit,偏移量:0 顺序为从车辆的前面到后面排列。 0:预留 1:前转向轴 2:提升轴 3:前驱动轴 4:附加桥 5:主车预留轴 6:挂车A轴 7:挂车B轴 8:挂车C轴 9:挂车D轴 10:挂车E轴 11:挂车F轴 12:挂车G轴 13:挂车H轴 14:挂车预留轴 15:预留 2.1 16 位 轴重量 409 分辨率:2/bit,偏移量:0 范围:0128510kg 注:采用Intel填充格式,未定义字节用1填充。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