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6439894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编制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B/TGB/T 1254212542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 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稿-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一、一、 工作简况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任务来源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 海外市场开拓良好及消费者对汽车产品质量 要求提高等实际因素, 现行标准无法完全满足现阶段汽车产品的研发和产品审核 等验证需求。因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16 年下达了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 计划,项目编号为 SC19 20162474-T-339,项目名称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 方法,对该标准进行修订。 2、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工作过程 在中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车分技术委员会组

2、织 “整车试验方法标准研 究工作组” (以下简称工作组)领导下,标准修订工作有序开展。 1)2015 年 11 月对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标准的修订进行了初 步沟通。本次会议组建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起草小组。 2)2015 年 12 月整车试验方法标准研究工作组第八次工作 ,起草小组介 绍了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现行标准和个别工况的可操作性在实际使 用中出现的问题。本次会议确定: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实际使用工况 对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并召开专门的起草组会议。 3)2016 年 5 月整车试验方法标准研究工作组第九次工作会议 ,会上标 准起草组对标准初稿向工作组和参会各方进

3、行汇报。本次会议确定:标准修订应 该在符合道路实际使用工况和国家公路相关法律、 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对各工况进 行修订,初步形成修订原则。 4) 2016 年 7 月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标准” 起草组第一次会议 , 起草组针对标准修订草案第二版及现行标准模拟爬坡工况的争议焦点进行介绍, 并汇报了近阶段针对模拟爬坡工况的试验验证数据。参会各方针对标准适用范 围、试验起始条件和时间、具体工况设置及试验数据处理等给出意见。本次会议 进一步明确标准修订原则。 5)2016 年 11 月整车试验方法标准研究工作组召开了第十次工作会议 。 会上,对草案的修改情况进行了汇报及研讨。会上针对室内试验方法

4、、爬坡和高 速工况试验条件、计算的工况种类、试验结束条件式等进行研讨。本次会议明确 对草案中试验工况进一步进行试验验证,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保证本次修 订的科学性及全面性。 6)2017 年 5 月整车试验方法标准研究工作组第十一次工作会议 。起草 组就最新标准修订草案向参会各方进行汇报。 本次会议充分考虑到室内试验与道 路试验无论是采样仪器、试验的可操作性及试验环境控制等存在较大差异,但室 内试验无相应标准可供参考,从标准的指导性出发,与会代表达成一致确定本标 准“室内试验参照执行” ,另外建议企业在 6 种试验工况中,秉着客观、公正及 协商的理念自主选择试验工况。 7) 2017 年

5、6 月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标准” 起草组第二次会议 , 起草组针对上次会议的争论焦点修订了新的草案并向参会各方汇报, 参会各方对 于标准修订各项内容达成统一。会后起草组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二、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1.1 本标准依据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 写进行编写。 1.2 完善标准的适用范围、试验工况、试验工况选取等,秉承标准的科学性、 全面性、通用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突出标准的推荐性、指导性和规范性。 2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本标准与代替 GB/T 12542-2009汽车

6、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 ,主要差异 如下: 适用范围 考虑到为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大部分试验已在室内进行。另外室内试验无 相应标准可供参考。在标准中加入“室内试验参照执行” 。 明确“M、N 类汽车”代替“各类汽车”是因为产品的多样性。 “手动”取 消是我们在标准中考虑了其他变速器形式。 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 GB/T 3730.2 ,规定“最大设计总质量”这些术语。 增加 GB/T 15089,规定 M、N 类汽车 术语和定义: 3.1 环境温度 明确规定其为“汽车所在位置的环境温度” 。避免与其他概念混淆。 3.2 阻力加载装置 因为室内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所以将底盘测功机引入。 3.3 汽

7、车热平衡 将原 3.3 和 3.4 合并,考虑本标准所述热平衡为整车热平衡而非指车上 的某一单独子系统或总成,所以将现行标准中的“动力总成”去掉。 3.4 温升常数 以“温升常数”替代 原 3.5“冷却常数” 。与“热平衡”对应。 3.5 温度限值 以“温度限值”代替“冷却介质需用最高温度” ,此数值由整车生产厂家 限定,用“温度限值”更为准确。 3.6 许用环境温度 与 3.5 相对应。 3.7 取消极限使用工况和常规使用工况 优化标准,此次标准中制定的六种工况,其重要性为并列形式,无需加以 区别定义。 3.7 最大扭矩转速 nt和 3.8 额定功率转速 np 增加两个术语,以便标准描述简洁

8、。 试验条件 修订对数据采集设备要求,考虑到采样仪器的多样性和快速发展,只限定 测量的参数, 至于用何种仪器测量不加限定。 所以将 “仪器名称” 改为 “测 量参数” 车辆准备 明确汽车试验载荷为“最大设计总质量” 。 试验方法 对 6.2 条 的修订 增加“对自动空调应将温度设置为最低” 。原则是确保空调处于最大工作 状态。 增加“试验过程中空调停止工作(非故障) ,可继续试验”的规定。原则 是试验过程中,有时空调停止工作是车辆正常工作的一种保护状态属正 常现象。 增加 6.3 条 为突出本标准的推荐性、通用性,增加了“汽车制造企业可根据汽车正常 使用的实际情况自行选取下列全部工况或部分工况

9、进行试验。 ”原则是把 产品质量、 性能的选择权、 决策权归还企业, 督促生产企业适应市场需求。 修订 6.4 条 6.4.1 及 6.4.2 将原标准中的极限工况定义取消。保留最大扭矩点及额定 功率点试验工况,在大量验证试验数据、试验经验、实际使用情况及工况 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规定各类汽车对应的挡位和车速。 修订 6.7 条 依据执行现行标准多年的试验经验和数据, 考虑到道路试验环境条件的不 稳定性及采样仪器误差等因素,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结合各汽车 制造企业的意见,将原标准中平衡的判定由“当连续 4min 各测点T 的 变化在1”修改为“当连续 4min 各测点T 的变化在2” 。 修

10、订附录 B 将“规范性附录”修订为“资料性附录” 。把“必选”和“可选”修订为 “重要”和“一般” 。增加“其他测点” 。明确传感器安装位置的一些原则 性建议。 修增加附录 D 现行标准的记录表格只记录试验结果,为了试验数据的可用性和针对性, 给出温度-时间曲线和温升-时间曲线及试验结果记录表格式, 以便记录试 验过程数据。 三、三、 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起草小组组织上汽、江淮、广汽等汽车厂对多品牌多型 号的乘用车和商用车进行了大量的验证试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确保标准制定 的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通用性。通过验证分析,本标准基本满足研发

11、及 验证需要。 四、四、 明确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明确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及相关测量方法均不涉及专利。 五、五、 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大量验证试验数据及试验经验的基础上,对 标准进行修订。目的是在产品研发和产品审核等验证过程中给予技术支持,提高 产品质量,督促行业进步,科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突出市场需求对产 品设计的指导性。 六、六、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 平的对比情况,国内外关键指标

12、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平的对比情况,国内外关键指标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 品、样机的相关数据对比情况;品、样机的相关数据对比情况; 本标准没有国际相应标准可供对标, 但与国外企业相关企业标准进行对比, 其试验工况设置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数据一致。 七、七、 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是整车试验方法国家推荐性标准,是我国汽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没有冲突和矛盾。 八、八、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

13、和依据过和依据 (1 1)模拟爬坡坡度模拟爬坡坡度的制定及工况的可操作性的制定及工况的可操作性 1)模拟爬坡坡度,5%、7%、9%选取那个争议较大。 处理结果及其依据: 首先考虑到此工况实际考核的是产品持续爬长坡的稳态工况, 另外在试验过 程中极有可能与最大扭矩点工况重叠。 依据国家道路相关法律法规及结合产品实 际使用情况,决定维持原标准中 7%坡度不变。 2)依据现行标准,试验车速较高,工况的可操作性争议较大: 处理结果及其依据: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坡度和车速的对应关系及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舒适 性和车辆进入市场后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常年的试验经验, 采纳绝大多数汽车制造 企业意见,规定各类

14、汽车试验对应的挡位和车速提高工况的可操作性。 (2 2)标准中是否包含标准中是否包含室内试验室内试验 处理结果及其依据: 1)室内试验是加快研发周期及验证试验的一种重要手段, 现阶段无相应标准 可供参考,所以本标准中应加以描述。 2)室内试验的测量参数、部分工况与道路试验相同。但室内试验与道路试 验无论是试验环境的控制、使用的仪器、试验工况的可操作性等具有较大差异, 要准确描述需大量篇幅,这与本标准内容和名称不符。 为解决以上问题在工作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形成决议,标准中明确 “室内试验参照执行” 。 (3 3)各汽车制造企业在各类汽车如何选取试验工况分歧较大各汽车制造企业在各类汽车如何

15、选取试验工况分歧较大。 处理结果及其依据: 本标准适用范围已明确为“M、N 类汽车,其他汽车参照执行” ,基本覆盖所 有类型车辆,但各类汽车使用情况不同,导致其关注点不同。所以制定的试验工 况基本包含产品所有所需热考核的工况且各工况是并列关系, 工况制定基本满足 产品研发和验证等各种试验的需求。建议汽车制造企业应根据具体车型,市场需 求,客观公正的选取试验工况。 九、九、 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本标准性质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十、十、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作为整车试验方法标准之一。在标准实施过程中,有关试验工况的选取应根 据市场需求、试验目的、具体车型具体分析,并遵循客观公正、友好协商的原则 进行选取。 十一、十一、 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二、十二、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