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 第3部分:检验方法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6435497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 第3部分:检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 第3部分:检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 第3部分:检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 第3部分:检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 第3部分:检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 第3部分:检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 第3部分:检验方法(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T/CEC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T/CEC XXXXXXXX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3部分:检验方法part3: testing method本稿完成日期:2019年7月21日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Q/XXX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检验方法2前言为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高速载波通信的检验方法内容,制定本部分。T/CEC XXX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分为下列部分:T/CEC

2、 XXX.1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1部分:总则;T/CEC XXX.2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2部分:技术要求;T/CEC XXX.3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3部分:检验方法;T/CEC XXX.41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41部分:物理层通信协议;T/CEC XXX.42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42部分: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T/CEC XXX.43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43部分:应用层通信协议。本部分是T/CEC XXX2MHz-12

3、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的第3部分。本部分由XXX并解释。本部分由XXX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本部分首次发布。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XXX。IT/CEC XXXXXXXX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 第3部分:检验方法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采用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方式通信单元的试验项目和检测方法。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系统高速载波通信单元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各环节的检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

4、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GB/T 5169.11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T 6113.102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2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传导骚扰GB/T 16935.12008低压系统

5、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T 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

6、26.1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DL/T 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T/CEC 1373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T/CEC 1374.3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范T/CEC 1376.2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2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T/CEC XXX.1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1部分:总则T/CEC XXX.2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2部分:技术要求T/CEC XXX.3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3部分:检

7、验方法T/CEC XXX.41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41部分:物理层通信协议T/CEC XXX.42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42部分: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T/CEC XXX.43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系统第43部分:应用层通信协议FCCPart 152003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第15部分:射频设备法规(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Part 15: Radio Frequency Devices)3 术语和定义除下述定义外,T/CEC XXX.1、T/CEC XXX.2、T/CEC X

8、XX.3、T/CEC XXX.41、T/CEC XXX.42、T/CEC XXX.43部分定义均适用本部分。3.1耦合器 coupler用于将信号叠加至电力线或从电力线上耦合出信号的设备。3.2衰减器 attenuator用于引入预定衰减,进而降低高速载波信号强度的设备。4 检验方法4.1 一般规定4.1.1 试验条件4.1.1.1 气候环境条件除非另有规定,各项试验均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即:a) 温度:+15+35;b) 相对湿度:2575;c) 大气压力:86kPa108kPa。注:在每一项目的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4.1.1.2 电源条件试验时电源条件为:a) 频率:50H

9、z,允许偏差2+1;b) 电压:220V,允许偏差5。4.1.1.3 辐射屏蔽装置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其空间辐射隔离屏蔽装置(简称屏蔽箱)的选取应与被测通信单元相适应,且应选用适用于宽频段测试的形式。屏蔽装置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a) 被测通信单元得到充分的屏蔽以免受电磁干扰;b) 频率覆盖范围:70kHz1GHz;c) 屏蔽系数:70dB;d) 通信单元应能以准确、可重复的和稳定的方式放置于内;e) 测量操作者的存在应不会影响测量结果;f) 无影响测量结果的非线性元件。4.1.1.4 辐射试验场地辐射参数测量时所使用的辐射试验场地,应符合GB/T 12192的相应规定。4.1.1.5 噪声发生器

10、噪声发生器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a) 噪声类型为高斯白噪声;b) 采样率为100MHz;c) 噪声输出功率为-20dBm。4.1.1.6 耦合器在标准温度范围,100kHz20MHz频段内,耦合器输入、输出插入损耗0.3dB;4.1.1.7 衰减器在标准温度范围,100kHz1GHz频段内,衰减器输入、输出插入损耗3.5dB,驻波比1.4;衰减调节范围0127dB。4.1.1.8 其他测试条件电性能测量中的其他测试条件应符合GB/T 12192和GB/T 12193的相应规定。4.1.2 试验方式通信单元的试验可与标准通信单元、标准采集终端、标准电能表连接在一起同时进行,对于独立的通信单元,也可

11、以单独进行试验。4.2 检验项目与检验环节对应表检验环节与检验项目对应如表1。表1 检验项目和建议顺序建议顺序检 验 项 目型式试验全性能试验验收检验出厂检验不合格类别1结构A2基本通信性能*B3互换性测试A4互联互通测试*A5高温*A6低温*A表1 检验项目和建议顺序(续)建议顺序检 验 项 目型式试验全性能试验验收检验出厂检验不合格类别7湿热A8绝缘电阻*A9绝缘强度*A10冲击电压*A11电源影响(电源断相、电压变化)*A12接地故障能力A13功率消耗*B14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A15工频磁场抗扰度A16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A17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A18静电放电抗扰度A19电快

12、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A20阻尼振荡波抗扰度A21浪涌抗扰度A22辐射骚扰测试A注:“”表示应做的项目,“*”表示批次抽查的项目。4.3 结构试验4.3.1 一般检查进行外观和结构检查时,不应有明显的凹凸痕、划伤、裂缝和毛刺,镀层不应脱落,标牌文字、符号应清晰、耐久,接线应牢固。4.3.2 间隙和爬电距离应按GB/T 16935.12008中第4章规定的测量方法用卡尺测量端子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4.3.3 外壳着火试验应按GB/T 5169.11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模拟样机使用的材料应与被试终端的材料相同。灼热丝顶部的温度为65010,灼热丝顶部施加在试验样品端子排的某一端子上,试验时间

13、为30s。在施加灼热丝期间和在其后的30s内,观察样品的试验端子以及端子周围,试验样品应无火焰或不灼热;样品在施加灼热丝期间产生火焰或灼热,但应在灼热丝移去后30s内熄灭。4.4 气候影响试验4.4.1 高温试验按GB/T 2423.2规定的Bb类进行,将被试通信单元在非通电状态下放入高温试验箱中央,升温至规定的最高温度,保温6h,然后通电0.5h,功能和性能应满足T/CEC XXX2中5.3的规定。4.4.2 低温试验按GB/T 2423.1规定的Ab类进行,将受试通信单元在非通电状态下放入低温试验箱的中央,降温至规定的最低温度,保温6h,然后通电0.5h,功能和性能应满足T/CEC XXX2中5.3的规定。4.4.3 湿热试验按GB/T 2423.9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箱内保持温度(402)、相对湿度(933),试验周期为2d。试验结束前0.5h,在湿热条件下测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M。试验结束后,在大气条件下恢复1h2h,受试通信单元的功能和性能应满足T/CEC XXX2中5.3的规定。4.5 绝缘性能试验4.5.1 绝缘电阻在正常试验条件和湿热试验条件下,按照T/CEC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