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综合种养成鱼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643547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鱼综合种养成鱼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稻鱼综合种养成鱼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稻鱼综合种养成鱼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稻鱼综合种养成鱼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稻鱼综合种养成鱼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稻鱼综合种养成鱼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鱼综合种养成鱼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稻鱼综合种养成鱼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工作过程及目的意义1. 任务来源。2012年2016年,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参与实施的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稻-渔耦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前期项目研究,对我省稻田养殖苗种培育、养殖模式、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基础。2017年2019年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实施的省科技厅“山区稻渔配套模式集成与示范”,对全省稻渔综合种养进行了调研,开展了稻鱼、稻鱼蛙、稻鱼鳖、稻鱼虾等生态种养模式研究。以及实施“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中,都对稻渔综合种养标准

2、化实施提出了要求,进行了相关的研究。2017年8月省质监局确定稻渔综合种养标准体系项目为2017年第一批贵州省标准化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2. 工作过程。2017年3月7日,水产所邀请了贵州省标准化院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马静高级工程师,对标准编制人员进行了标准申报与编制工作基础知识技术培训,在此基础上,水产所组织科技人员,编写“贵州标准化项目申报表”,共有15名科技人员提出27项涉及稻渔综合种养内容方面的标准制订申请,上报给省质监局,项目经初步专家评审后,省质监局与水产所沟通联系,涉及我所提出的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列为稻渔综合种养标准体系,由李正友牵头实施,通过研究讨论后,确定标准体系分别由21位

3、科技人员牵头编写。2017年8月省质监局确定稻渔综合种养标准体系项目为2017年第一批贵州省标准化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标准项目立项后,省水产所成立了稻渔综合种养系列标准编写指导小组,对各标准的编写进行指导、协调。各标准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人员除省水产所编写人员外,还将省内外相关单位人员吸纳到标准起草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实地调研考察,结合前期项目研究的成果,于2017年8月完成了系列标准的编写工作。2017年9月5日,水产所邀请了省标准化院邵建平研究员,到水产所了“标准编写基础知识”的讲座,并理论联系实际,对我所科技人员撰写的标准作了点评,重点对标准撰写注意的要点和规范进行了培训指导。本

4、标准的编制以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为起草规则。并按照GB 3101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进行了数值符号的校正。2017年至2018年,标准起草小组将标准草稿,送与省内稻田综合种养进行研究的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稻田综合种养规模较大的贵州省山至金农业有限公司、贵州满地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的公司、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征求修改意见,并向省内水产专家征求修改意见,标准起草小组在2018年5月、9月二次集中进行讨论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一稿),2018年9月报送省质量监督局,2019年1月重新报送省

5、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4月,省标准化院发来贵州省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审查记录表,按照审查意见对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进行了修改,2019年6月标准起草小组集中进行讨论修改,对引用的标准进行了统一,2019年6月将修改过的标准征求意见稿(二稿)报送给省标准化院。3. 目的意义。2007年起逐步兴起的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并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实现水稻与水产生物的共生互利,以稳定水稻生产、促进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和产品质量提升的一种实用技术。稻田综合种养以特种经济品种为主导,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为特

6、征,具有一种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节能等多种方面的功能,其中标准化生产是保障产品质量、保障经济效益的基础。目前,我省稻田养鱼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遵义市、黔东南州、铜仁市、黔南等地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在12万公顷以上,由于各地长期形成的生产习惯和对稻渔综合种养认识的差异,稻渔综合种养中鲤鱼成鱼养殖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制定稻鱼综合种养成鱼养殖技术规范尤为必要,该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规范我省稻田养殖鲤鱼的成鱼养殖,提高用于稻田养殖成鱼的放养、管理技术水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适应我省渔业生产的发展,对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标准体系有重要意义。二、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指标确立的依据1 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

7、准共分8章,对稻鱼综合种养成鱼的环境条件、养鱼稻田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和收鱼等内容进行了概述。第一章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养殖方式和品种;第二章说明了本标准参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其他有关的标准;第三章对稻鱼综合种养的环境条件进行说明;第四章规定了养鱼稻田的准备;第五章规定了水稻栽培的要求;第六章规定了鱼苗苗种来源、鱼种质量、放养品种、鱼种消毒投放及放养密度等要求;第七章规定了饲养管理要求,包括水的管理、防逃、投饲、施肥及鱼病防治等内容;第八章规定了成鱼捕收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松浦镜鲤、福瑞鲤、建鲤及本地鲤等的稻田饲养。2 指标确立依据本标准中技术参数的主要来源于施颂发编著的稻田养鱼新技术和

8、申晓东等编著的水产品立体养殖技术等著作,在对省内外稻田养鱼进行调查研究和查阅相关学术期刊论文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获得的数据。各技术参数具体来源如下:(1)第6.2节中“表1鱼种质量要求”数据指标参考于稻田养鱼新技术一书中“第八章 鱼苗、鱼种的采运”中第一节“鱼苗鱼种的选择”关于鱼种选择的表述。(2)第6.4.2节中“鱼种投放前应测量运输容器内水温与放入养殖稻田的水温,温差应不超过3。”的数据来源为水产品立体养殖技术一书中“第四章 稻田生态立体渔业主要模式及技术”中“第2节稻田养鱼生产技术”稻田养鱼管理中对放鱼时间的表述。(3)第6.5节中“表2 放养密度”的数据是通过对省内

9、外稻鱼养殖实地走访调查,统计养殖户实际操作数据综合分析得到。(4)第7.1.1节中“在水稻生长期间,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5cm以上,过浅应及时加水。随水稻长高,鱼体长大,可加深至13cm18cm。”的数据来源为水产品立体养殖技术一书中“第四章 稻田生态立体渔业主要模式及技术”中“第2节 稻田养鱼生产技术”日常管理中关于管好水的表述。(5)第7.3.2节中“配合饲料按鱼总体重的2%3%投喂。”数据指标参考于稻田养鱼新技术一书中“第十章 饲养管理”中第一节“投饵”关于饲料投喂的表述,并通过对省内外稻鱼养殖实地走访调查,统计养殖户实际操作数据综合分析得到。三、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对比分析近几十年来全球

10、稻鱼系统迅速发展,目前全球六大洲的稻作区约30个国家有稻-鱼系统的分布。我国目前稻-鱼系统面积占稻田面积近5%,稻-鱼系统正由原来传统、规模小、养殖单一的模式逐渐发展为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和养殖多样化的模式。目前,关于稻田养鱼方面,我国现行有效的国家级行业标准有:水产标准和农业标准分别为SC/T 1009-2006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和NY/T 5055-2001 无公害食品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黑龙江、安徽、重庆等各省市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地方标准:DB23/T13591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稻田养鱼技术操场作规程、DB34/T 2480-2015 稻田综合种养水质调控操作规程、DB50/T 225

11、-2006 重庆市稻田养鱼技术规范。目前,我省现行标准DB52/T 2016 贵州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该标准相对比较综合,考虑到我省养殖模式较多,包括稻蟹、稻虾、稻鳖、稻鱼、稻鳅、稻鱼蟹、稻鱼鸭等等,有必要针对不同养殖模式制定具有指导性的标准。制定稻鱼综合种养成鱼养殖技术规范,为我省稻田综合种养鲤鱼的成鱼养殖提供指导。四、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稻鱼综合种养成鱼养殖技术规范标准的技术内容,不涉及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对提高贵州稻渔综合种养中成鱼养殖技术的水平,促进稻鱼养殖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建议将本标准定为推荐性地方标准。五、贯彻标准的措施标准发布后,一是通过省内水产专业杂志贵州水产和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网进行宣传;二是通过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将标准送到省内养殖企业;三是在省内生态渔业科技服务、科技下乡等科技活动中作为资料分发。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