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

上传人:3**** 文档编号:136432445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年)。 (1)临床表现: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起病急骤,患 处出现片状潮红、界限清楚、略高出于皮肤,并迅速向四周蔓延扩展,自觉患处 烧灼疼痛;按之红色消退,手起后很快恢复。重者有水疱出现,很少化脓。少数 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尤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易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 出版社,20

2、13 年) 。 (1)临床表现: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起病急剧, 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可有不同 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结肿大。病情多在 45 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 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时间 2 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时间大于 2 周。 (三)证候诊断 1.急性期 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或伴 恶寒发热;甚或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胃纳不香;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数。 2.慢性期 血瘀湿阻证:发于下肢

3、,常反复发作,病情进展缓慢,患肢肿痛不甚,色暗 红,可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象皮腿。舌脉:舌红或紫暗,苔黄,脉弦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急性期 湿热毒蕴证 治法: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1)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赤小豆、赤 芍、金银花、泽泻、虎杖、黄柏、蒲公英、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 括中药注射剂) 。 (2)外治法 贴敷疗法: 外敷膏药:适用创面无水疱,局部红肿者,可选用金黄膏或玉露膏或青黛膏 或芩柏膏,每日 1 次,6 天 1 个疗程; 中药湿敷:适用于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 消肿功效的中药,例如黄柏、白鲜皮

4、或黄连、白头翁、金银花、马齿苋、土槿皮、 红花等煎剂湿敷,每日 1 次,6 天 1 个疗程。 中药泡洗技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中药随证加减,外用熏洗, 每次 1530 分钟,水温宜在 3740,每日 1 次,6 天 1 个疗程。 (3)饮食疗法:清淡饮食,禁忌辛辣、油腻油炸、荤腥等,宜服薏苡仁、 赤小豆粥。 2.慢性期 血瘀湿阻证 治法:益气利湿、化瘀通脉 (1)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三妙散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 芎、苍术、川黄柏、地龙、赤小豆、薏苡仁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 中药注射剂) 。 (2)外治法 砭镰法:嘱患者取端坐位,将患肢放在脚凳上,充分暴露:将三棱针

5、用碘 酒、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施术者手持三棱针沿红肿最明显处边缘环刺 1 周,针距 12mm,深度 23mm,注意避开大血管和神经,让刺血点自行流血 25 分钟, 每点流血 12mL,待恶血流尽后,再清洁创面,敷以凡士林纱条,覆盖无菌纱 布,外以弹力绷带包扎加压固定(须有较好透气性,松紧适度),每日一次,6 天 一个疗程。 中医泡洗技术:选用活血、祛湿、燥湿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洗按足部、 小腿,每日 1 次,每次 1530 分钟,水温宜在 3740,每日 1 次,6 天 1 个 疗程。 (3)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厚腻之品。宜服薏苡仁、赤小豆粥。 (二)其他特色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各专

6、科临床验证有效的特色疗法,如激光照射疗法:使 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患处,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6天为一个疗程。适用于所 有证型。 (三)西药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如出现脓毒症等,可参考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皮肤性病 学第八版(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选择对溶血性链球菌敏感 的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糖尿病等。 (四)护理调摄要点 1.饮食调理:清淡饮食,禁忌辛辣、油腻油炸、荤腥等。 2.体位护理:抬高患肢 1530,观察皮肤颜色,适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3.情志调理 (1)重视情志护理,避免情志刺激。 (2)加强疾病常识宣教,正确认识疾病,学会心理的自我调

7、节,避免焦虑、 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4.注意足部清洁,避免搔抓,积极治疗皮肤破损及足癣。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0%。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 30%。 2.西医疗效判断标准 参考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王蔚文主编, 科技文献出版社, 2010 年) 。 治愈: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 有效:局部及全身症状均有好转。 无效:局部

8、及全身症状无改善,并出现恶化。 (二)评价方法 中医症候评价: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积分评价。 (见附表) 西医疗效标准:按照西医疗效评价标准评价。 中医证候积分表 症状 0 分 2 分 4 分 6 分 局 部 症 状 与 体 征 肿胀程度 及范围 无明显肿胀 足背肿胀 肿胀延及小腿 肿胀延及大腿 疼痛 无明显疼痛 轻度刺痛 疼痛及压痛明显 活动后加剧 疼痛剧烈 红斑范围 无明显红斑 红斑范围15cm 2 水疱(血疱) 无水疱(血疱) 散见小水疱(血 疱) 散见大水疱(血 疱) 患肢密布水疱 (血疱) 患肢功能 行走正常 行走不利 行走困难 无法行走 全 身 症 状 与 体 征 发热程度 无发热 低热 中度发热 高热 口干咽燥 正常 口干,可耐受 口干,难难受, 饮水后缓解 口干,难耐受, 饮水后无法缓解 舌苔 正常 舌红,有津液, 苔薄黄 舌红,少津液, 苔黄腻 舌红绛, 无津液, 苔深黄或焦黄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