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教案

上传人:l****y 文档编号:136432393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教案中学班会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认识到立志、勤学、成才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之间的关系,引导同学要“志当存高远”。2、通过班会活动,激励同学们为理想,为未来而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3、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为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理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这次班会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目标奋进。4、通过班会活动,在明确个人奋斗目标同时,明确班级奋斗目标。活动准备1、确定主题,选择主持人;2、讨论班会内容及过程;3、组建

2、辩论队,确定主辨手。4、编写主持人串词5、主辨手带领本辩论队组织材料6、布置会场。活动过程(共30分钟)第一项:主持人发言第二项:故事表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三项:诗朗诵:圆明园,你在哪里第四项:主持人宣布辩论赛程序及规则,开始辩论l 一、赛制四对四组团体辩论赛l 二、辩论赛程序1.宣布辩论赛开始2.宣布辨题3.介绍参赛代表及所持立场正方: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反方:为自己而读书4.介绍参赛队员及嘉宾5.宣布辩论规则(1)时间提示(2)辩论规则6.开始辩论:(1)正方一辨发言(2分钟)发言内容:我国地大物博,上有5千年的文明历史,可以说中国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的盛誉,可是近代的中国,鸦片战争,抗日战

3、争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原本富强的中国一下子跌入谷底,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处受到外国人的欺压,侮辱。这段历史成为中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痛。对于侵略国这样的野蛮行径,我们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强烈抗议,每一份签名!每一份控诉!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之心!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作为振兴中华的主力军,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又该做什么呢?骂几声“小日本”,来几次游行示威是无法改变中国现状的,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不仅仅依靠单纯的爱国热情就能建立起来,更需要的是知识、科技、人才!以天下伟人,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此我方认为:我们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反方一辨发言

4、(2分钟)发言内容: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有值得我们回忆和歌颂的,也有我们的耻辱,不过。那都已经是过去式了,面对当今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不应该沉浸在战争的年代,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文化知识,强大自己的才能,然后再强大国家,俗话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我们应该强大自己的实力,才有能力去与外界抗衡,综上,我方认为:为自己而读书。(3)正方二辨选择反方二辨或三辨进行一对一攻辨(1分钟30秒)(4)反方二辨选择正方二辨或三辨进行一对一攻辨(1分钟30秒)(5)正方一辨进行攻辨小结(1分钟30秒)(6)反方一辨进行攻辨小结(1分钟30秒)7、自由辩论本阶段正反方辨手进行流水发

5、言,发言辨手落座结束另一方辨手必须紧接着发言,同一方辨手的发言次序不限。(8分钟)8、观众自由提问观众提问阶段正反方各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一个问题回答时间为1分钟,如一个辨手回答时间未满,其他辨手可以补充。9、结辨辩论双方应针对辩论赛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l 三、总结辩论赛1.班主任及嘉宾评析发言(略)2.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3.主题班会结束l 四、活动意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蔡元培先生早在上世纪初就提出了“国民教育以养成健全人格为标准”。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所以,我认为,在悄无声息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做好的一项工作。l 五、配套活动计划1、观看电影周恩来2、系列主题班会:(1)做个有责任该的人(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