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农谚》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431294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农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趣味农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趣味农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趣味农谚》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趣味农谚》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农谚》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趣味农谚(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教师 兰萍英 执教 池通发教材简析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本课编排了三组农谚,意在让学生了解农谚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感悟家乡人民的智慧。第一组的五句农谚,突出了农民善于根据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从事农业生产;第二组的五句农谚,体现了农民在发家致富方面的智慧;第三组的四句农谚,反映了农民在预测天气方面的经验。教学目标1. 了解农谚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2. 培养积累和运用农谚的兴趣和良好习惯。3. 体会家乡人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智慧,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农谚这种语言形式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教学

2、难点1. 理解难懂的句子。2. 从中感悟家乡人民的智慧。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1.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农谚;2. 抄写好“节气歌”、农谚、练习等的小黑板两块。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教 师 行 为学生学习活动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对话:上课前,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看看谁的课外知识丰富!请听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昼夜的长短、中午日影的高低等,把一年四季划分为“二十四节气”。谁能背诵“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了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上学期,同学们读过我国著名作家峻青写的第一场雪。作者由胶东半岛下的第一场雪联想到两句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谁能背诵这两句农谚?(板书:农谚)农谚

3、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蕴含着农民的智慧,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对话中回忆,萌发兴趣:背诵二十四节气,朗读节气歌,为后面学习有关农事季节的农谚作好铺垫;诵读学过的农谚“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唤醒已有的知识,萌发学习农谚的欲望。 2、引入:这节课,老师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大家,那就是我们家乡广为流传的趣味农谚。(板书:趣味) 2、齐读课题。二、指导学习, 感悟趣味1、 引导自学,初步感知。1、自读自悟,初步感知。2、指导品读,加深感悟。指导体味季节性。出示第一组农谚(小黑板),指导读悟;鼓励质疑,帮助理解:有读不懂的地方吗?组织交流读后的感受:读

4、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看法?归纳、小结:这组农谚有什么共同之处?指导体味哲理性。出示第二组农谚(小黑板),指导读悟;鼓励质疑,帮助理解。组织交流读后的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归纳、小结。指导体味预知性。出示第三组农谚(小黑板),指导读悟;鼓励质疑,帮助理解。归纳、小结。2、练习诵读,感悟趣味。在读中体味劳动人民善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从事农业生产。品读感悟;质疑问难;交流感受;归纳特点。在读中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品读感悟;质疑问难;交流感受;归纳特点。在读中体会农谚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品读感悟;质疑问难;归纳作用。3、引进竞争机制,提高背诵实效。下面老师给大家1分钟时间,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

5、又好。 3、同桌合作学习,练习诵读农谚。三、织织交流,分享成果1、组织小组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 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课前收集的农谚,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民的智慧以及农谚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四、 创设情境,指导运用1、根据提示的情境,填上合适的农谚,并试着演一演。(出示小黑板)(1)雨水将过,惊蛰将临。贪玩的青年农民小强依然迷恋于打麻将,他的父亲提醒他: 。 (2)青年农民小刚家的庄稼总是得不到好收成,于是他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老农告诉他: 。 2、指导说话,尝试运用:读下面一段话,然后试着说一段话,用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农谚。俗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傍晚,望着天边灿烂的红霞,想到明天的秋游可以如期进行,我怎能不高兴呢?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农谚,通过说话、表演等形式,逐步提升运用农谚的能力。 五、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家乡广为流传的农谚。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农谚的特点,以及它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六、拓展延伸思考与练习的第3题板书设计 5 趣味农谚结合时节 易懂好记农谚 蕴含经验 体现智慧 指导农业生产预测天气 提前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