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公转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431253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公转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公转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公转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公转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公转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公转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公转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完成12题。1若乙地日出时刻是北京时间8:00,则该地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太阳直射点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读图回答34题。3该地的纬度为()A326N B10NC20N D2326N4该地夏至日时的正午

2、太阳高度值在一年内出现的频次为()A1 B2C3 D4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如图所示)测算当地经纬度,在3月21日11:44测得影长(s)与竿长(h)相等,且竿影为一天中最短。读图完成56题。5该兴趣小组在测量中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竿长已知)是()A北京时间、竿影长度 B竿影长度、竿影方位C竿影方位、北京时间 D白昼长度、太阳高度6该学校可能位于()A山东 B新疆C云南 D吉林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78题。7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 D丁

3、、甲、乙、丙8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6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读北极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910题。9当地球在ba之间公转过程中,关于全球昼夜变化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于夜B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短于夜C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于夜D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长于夜10当地球在dc之间运动时,我国会出现的是()A国庆节 B清明节C春节 D谷雨下图是某时刻地球在公转轨道

4、上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1112题。11此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B正午太阳高度由乙地向两侧递减C丙地和乙地白昼时间等长D丁地日出时,甲地日落12此日后的两个月内()A甲地气温越来越高B乙地人们迎接雨季的到来C丙地正吹陆风D丁地河流水量增大二、综合题13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24分)(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_日前后,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区域是_。(6分)(2)B地地方时是_点,O地地方时是_点。(4分)(3)A地经度是_,该日A地的夜长约_小时。(6分

5、)(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纬度是_(4分)(5)一年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_。(4分)14读“北半球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图”,若图中m、n数值相差20,回答下列问题。(20分)(1)该地的纬度为_。(4分)(2)P的值为_。(4分)(3)A日期,该纬度各地日出、正午和日落时,物影的朝向依次为_、_和_。(12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解析:该日乙地昼长约10小时,即地方时7时日出,而此时的北京时间为8时,故乙地比北京时间迟1小时,位于105E经线上,即该地可能位于四川盆地。答案:C2解析:该图表示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北印度洋地区盛行东北风,故洋流应呈

6、逆时针方向流动。答案:D3、4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有两次,说明其位于回归线以内;结合其年内最小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可以计算出其所在的纬度应为20N,因而C项正确。第4题,根据该地的纬度可以计算出该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从图中可知其出现的频次为3。答案:3.C4.C5解析:通过观察记录竿影对应的北京时间,可用来帮助计算当地的经度;通过记录竿影最短时的长度,可用来帮助计算当地的纬度。答案:A6解析:当地竿影最短时为其正午12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11:44,可计算出其经度为124E;其影长与竿长相等,可知该日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由此

7、可知该地的纬度为45N;结合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其位于吉林。答案:D7、8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四地中乙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甲、丙、丁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均较大,但丙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90,说明丙位于北回归线;甲、丁两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6634,但甲更小,说明甲的纬度最高,丁次之,因此三者纬度由低至高分别为丙、丁、甲。第8题,甲、丙两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乙、丁两 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由此可判断出甲、丙位于北半球,乙、丁位于南半球,再结合上题的结论,可知四地自北

8、向南依次是甲、丙、乙、丁。答案:7.B8.D(二)双项选择题9、10解析:读图可知a为北半球冬至日,d为春分日,c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第9题,当地球在ba之间公转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变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变长。第10题,dc之间为3月21日至6月22日,清明节和谷雨处在该日期内。答案:9.BC10.BD11、12解析:由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可推断出甲、乙、丙、丁等地处于北半球。图中表示全球昼夜平分,根据图中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倾斜方向可得出此时为春分。甲乙两地的经度差为45,乙地位于(2326N,70E),是热带季风气候,两个月以后为5月底,进入雨季;甲地气温越来越高。答案:11.CD12.

9、AB二、综合题13解析:第(1)题,70S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出现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第(2)题,B是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6时,由上题可知O点地方时为0时。第(3)题,从经纬线的分布来看,本区域为南半球局部示意图,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则表示O点和70S纬线切点地方时为0时,A经线为180。图中的经度差为30度,A点日落,此时地方时为20时,根据夜长公式可以判断为8小时。第(4)题,太阳直射的经度由A点180度经线为20时,计算得出12时的经度为60E,直射纬度由晨昏线和70S相切,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纬度为20S。第(5)题,A地为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时直

10、射该纬度,为90,最小值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4308,一年中相差4652。答案:(1)冬至(12月22日)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2)60(3)1808(4)60E20S(5)465214解析:第(1)题,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年能两次达到90度,表明该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n值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m值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以计算该地的纬度。第(2)题,P的值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该地纬度可以计算得出。第(3)题,A日期,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太阳日出东北,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北,日落西北,故物体的影子朝向依次是西南、正南、东南。答案:(1)10N(2)7634(3)西南正南东南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