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生存智慧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430038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生存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物联网)生存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物联网)生存智慧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物联网)生存智慧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物联网)生存智慧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联网)生存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生存智慧(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联网)生存智慧生存智慧工作与金钱作者:奥修林国阳译出版絮语中译本前言第一编洞见一、左巴和禅之间的关系二、贫穷并不是灵性的三、整合头脑、心和灵魂第二编静心四、静心和头脑五、静心和放松六、在西方静心七、在工作中觉知第三编完全去除社会的垃圾八、成长到真正富有九、权力是没有用的十、有自卑感这样的东西吗?十一、嫉妒是什么?十二、愤怒是什么?十三、超越二分性十四、对恐惧要怎么办?十五、已经没有野心第四编工作与创造力十六、放开来能够将工作变成创造性的经验十七、工作狂和全然投入之间的差别十八、工作而且成为一个个人十九、透过无为达到有为二十、创造力、生活形态和规范第五编金钱二十一、钱是什么?二十二、钱就是力

2、量二十三、不要抛弃金钱要抛弃一直想钱的头脑二十四、为什么金钱是如此地一个携有杂质的主题?二十五、金钱和富有第六编新的生活方式二十六、聪明才智是什么二十七、真实和真诚的事业二十八、保险对你的不安全感并没有帮助二十九、要怎么样才能够在世界里而又不属于它?三十、灵性的追求和物质的进步能够一起来吗?三十一、成功与失败的游戏三十二、负起责任将能够使你自由出版絮语我们走近奥修,我们面对他的思想我们会怀疑,我们会震动,我们会轻松,我们会充溢爱心,我们会静心下来1931年12月11日,奥修出生于印度,早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印度沙加大学哲学系,曾获全印度辩论冠军。以后在印度杰波普大学哲学系担任长达九年的教授。

3、他生前周游印度各地和世界各国,从事学术讲演。到目前为止,根据他的讲演,整理出版了650余种图书,被译成30余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他本人于1990年12月21日谢世。奥修演讲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一个字:人。他始终关注于工业文明后的人类生存状况,关注于人本身。他对落后的封建意识的审视,对资本主义物质肉欲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终极关怀的追问,是独特的、全身心的。他的演讲亲切、平等、近人,充满智慧、幽默、灵性我们从他的演讲集中,精选了5种“奥修智慧金言录”,奉献给读者。作为一个伟人、一个思想家,奥修的思想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他在提问和解答中诠释他的思想;在奥修看来,现代人都是“问题中人”,而提问和解答是现

4、代人的重要生存方式。奥修坚持要求人们自己去体验真理,而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和信念。二是,他反对过分依赖于理性(头脑),提倡关注经验(心的体验过程)。对经验的“体验”来源于人的静心,所以,奥修认为静心是一件很美丽的事情,是现代人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相互信任、充满爱心、精神富有的动因。无疑,奥修的这种“静心”思想,既带有西方存在主义的烙印,又根植于东方神秘主义思想,尤其是中国的老庄思想。如果说,当代西方众多思想家都在寻找现代文明中的心灵的“自然家园”,那么奥修则是积极创造这样一个心灵的“自然家园”的东方思想家。这也是他的思想(著作),在西方各国、在东南亚一带,引起很大震动的缘由。有人称他是继泰戈

5、尔以后,印度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当下,物质文明高度发展,金钱肉欲也伴随日趋膨胀。对精神文明的呼唤和重构,已经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个阶层所关注。奥修的思想(著作)之所以在东西方引起热烈反响,恰好在这方面一定程度地显示其独特的、新鲜的、可供参照的社会批判功能。诚然,奥修对生命的热爱,对“存在”的关注来自于他个人的经验,因而他的思想的缺陷和思想的矛盾也是无处不在的(如他思想中的虚无主义和唯心论倾向)。诚如奥修自己生前所忠告的,他不希望将他的思想强加于任何人,更不希望将他的思想变为我们的思想;他只希望:人们去分享他的思想,去感受他的经验,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存在方式,自己的“

6、头脑”和“心”这也是我们编者所希望、所要提醒读者的。只有用审视的、批判的方式走近奥修,用分享、感受的方式进入他的思想,我们才能从他那独特的、新鲜的、充满矛盾的、与众不同的思想中领悟存在的真谛。在奥修的思想里并没有真理,只有关于真理或走向真理的思考线索,只有关于现代人“存在”的独特体验和新鲜经验让我们在理性的此岸,解读奥修,分享他智慧的芬芳1995年12月中译本前言作者:风人读这本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这本书谈论的却是很世俗的话题:工作与金钱。人的一生离不开工作与金钱,而每一个人对待工作与金钱的态度又是千差万别的。有差别,才有丰富;因为丰富,才需要选择;因为选择,才需要理想。本书是从奥修许多演

7、讲录中精选出来的,分六个部分。透过这32篇短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奥修对生活各个层面、每个角落的新鲜洞见和独特体验。尤其在物质肉欲日趋膨胀的今天,工作与金钱对生命存在具有特别的诱惑。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与金钱是人生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工作能给予人内心的喜悦,金钱能给予人外在的满足;工作是一种过程,金钱是一种收获。但是无论工作还是金钱都不是生命存在的全部,只有当你理解工作与金钱对生命存在的观照,你才会真正理解作为人存在的真谛。奥修在本书中传递了一个理念:不论你的工作好坏,金钱多少,你不应该牺牲生命存在的喜悦去换取功利的满足。工作可以满足功名的渴望,金钱可以满足物质的欲望两者往往会让我们丧失对生

8、命存在意义的追问,所以,工作与金钱的诱惑是既美丽又可怕至少我是这样想的。是为序。1995年12月25日于上海一、左巴和禅之间的关系左巴和禅之间的关系如何?(注:希腊的左巴是一个主张享尽人间宴乐的人。)整个人类的过去都试图要将它们分开,这是一个很不幸的试验,只有左巴是不完整的,是表面化的,只有禅也是不完整的,它只有内在的世界,外在缺失了。我的禅的宣言是:左巴和禅并不是互相敌对的,左巴可以融入禅,唯有如此,两者才都是完整的。生活在外在的人是很肤浅地在生活,而不知道任何关于内在的事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关于存在和永恒的事。在另外一方面,知道关于内在的事的人会开始去想说外在是幻象的。没有什么东西是幻象的。外

9、在和内在都是同一个存在的一部分。我想要左巴成为佛陀,佛陀也成为左巴。除非这个成为可能,否则将不会有很多佛,也不会有很多左巴。在左巴和禅的终极境界,有一种很棒的品质会来到你的生命:你会喜爱并享受外在世界的每一朵花,同时你会喜爱并享爱内在的渍由、内在的愉悦和内在的陶醉。没有任何分裂的问题,但是人类以一种分裂的方式在生活,那一直都是一个最大的灾祸。现在已经是左巴要开始静心的时候,现在也是静心者不要让自己逃离世界的时候,他们必须带着他们所有的生命力和所有的狂喜来分享。这似乎很难去了解,因为整个世界的传统都反对它,但是我看不出有任何困难。在我本身里面,我已经把左巴和禅结合在一起,因此我看不出有任何困难。

10、我生活在世界里,但是我并不属于世界。我在小鸟、花朵和树木里面感到很欣喜,我在我自己里面、在我的宁静里面也感到很欣喜,我看不出有任何差别,内在和外在会慢慢融成一个整体,除非你的内在和外在变成一个整体,否则你将会保持不完整,不完整就是痛苦。只有在完整当中才会有喜乐。只有在完整当中,你才真正回到了家。你来到这个存在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冲突,你来到这个存在的时候非常安逸、非常放松。过去的左巴一直很紧张、很担心说他做得不对,禅宗的人也是带着紧张说他必须避开这个、避开那个,认为他必须进入一个偏远的山区去变成一个隐士,然而对世界的恐惧就表示你误解了。并不需要去害怕世界,世界是要被爱的。我们就是世界。并没有要逃离

11、任何东西这个问题,每一个片刻,任何东西都必须被享受,不要有任何罪恶感,不要有任何抑制,但是所有的宗教都反对这一点。我用这个宣言来公布一个全新的宗教意识的天空:一个完整的天空,结合内在和外在,结合物质和心灵,结合左巴和佛陀。- 摘自禅的宣言免于自己的自由二、贫穷并不是灵性的为什么所有过去的诸佛都表达说他们反对金钱和性这是世俗欢乐的泉源?你或许是第一个不反对所有这些东西的佛,你并不反对欢乐、快乐和喜乐,因此你的情况引起很多误解和反对。是否过去诸佛都是为了要跟传统妥协或是为了安全起见而这样做?有很多事情必须加以了解。第一,所有过去的诸佛都出身皇族,他们享有丰富的金钱和性,他们生活在奢华的环境里,但是

12、他们仍然发现他们的内在有一种很深的空虚,他们由他们自己的经验导出应用在所有人的基本原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诞生在皇族里,他们没有机会去经验外在世界的金钱、性和其他的欢乐。因为他们觉得很挫折金钱并不能令人满足,性也很肤浅,所有的欢乐都一直在重复而变成一种例行公事它们是全然地无聊。他们抛弃了世界,因为他们抛弃了世界进入山里或森林里所以就会有错误的观念产生,以为除非你抛弃了世界和世俗的欢乐,否则你无法醒悟、无法成道。他们将他们个人的经验变成一种普遍化的通则,这是一种人性的自然倾向,这种倾向至今仍然存在。比方说,只有心理上生病的人会去找弗洛伊德,很明显地,一个心理上健康的人不需要去找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只

13、会碰到病人,而他将那些由病人身上所导出来的原则应用在整个人类,就好像每一个人都生病一样。他只知道病人的梦,他认为所有的梦都是压抑所造成的。在他的经验里,它的确是如此,但他的经验并不是普遍性的。它也会发生在你身上,这是一种非常基本的人性谬误,比方说,你碰到一个佛教徒,他欺骗了你,或者是一个印度教教徒,他欺骗了你,你就会立刻下结论说没有一个印度教教徒值得相信,没有一个佛教徒应该被信任。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变成了你的通则。事实上,所有过去的诸佛都支持我的理论,当然,他们并没有觉知到这一点。我所要说的是:除非你深深地熟悉外在世界,除非你是一个很全然、很尽致的左巴,否则你不可能成为一个佛首先你必须生活在世界

14、里,直到你能够抛弃它为止。你怎么能够抛弃你所没有的东西呢?唯有当你对外在的欢乐已经感到非常挫折、非常厌恶,以致于它们已经变成几乎是一种痛苦和焦虑,你才能够转向内在。但是所有过去诸佛都掉进了人性的谬误:他们以他们自己的经验来投射。他们以为一个饥饿的人、一个在他一生当中完全没有经验过任何欢乐的人,也会了解他们,结果这种事变成了很大的灾祸,东方的穷人仍然保持贫穷,他们认为:“致富有什么意义?生活奢华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们看到了所有那些伟大的、成道的人都放弃奢华,所以,或许他们这样会比较好,因为他们已是贫穷的了。佛陀抛弃了他的王国而变成了个乞丐,但是你认为他跟那些从来没有尝过任何美食,从来没有经验过任何美女、皇后和其他各种可能的享乐的乞丐一样吗?你可以将他们归入同一类吗?表面上他们看起来是一样的,他们两者都带着一个乞丐碗,但事实上他们是不一样的,他们属于完全不同的类别,我喜戏你们成为佛的类别,但是首先他必须是一个左巴,唯有如此,他才能够变成一个佛。另外那一类人从来没有经验过外在的真相,他只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