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抗体的意义知识分享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42984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身免疫抗体的意义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自身免疫抗体的意义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自身免疫抗体的意义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自身免疫抗体的意义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自身免疫抗体的意义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身免疫抗体的意义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身免疫抗体的意义知识分享(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述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李志,2,一、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细胞功能的影响。 药物 机体 药物的基本作用: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3,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效学,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1、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局部作用指未被吸收的药物在用药部位所呈现的作用。如碘酊,口服碳酸氢钠。吸收作用指被吸收之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作用。 2、选择作用和普遍细胞作用: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组织或器官产生特别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的作用不明显即药物的选择作用,如缩宫素对子宫的选择作用,强心苷对心肌的收缩力作用。原因主要是由于组织器官对药物的反应性高或药物

2、对其亲和力大以及药物与受体的结合等所致。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由于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各自的选择作用,所以他们各有不同的适应症和毒性,这成为药物分类的依据和临床选择用药的基础,4,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效学,与选择作用相反,有的药物对机体的各种组织都产生类似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普遍细胞作用。如:酚、甲醛。 3、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事物是两重性的,药物也不例外,既可呈现对机体的防治作用,又可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两者常同时存在。 防治作用:分为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预防作用:指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如各种疫苗。 治疗作用:指药物针对治疗疾病的需要所呈现的作用。分为对因治疗

3、和对症治疗。凡能致病原因的治疗称对因治疗,如抗感染治疗。凡能缓解疾病症状的治疗称为对症治疗,如失眠服用催眠药,高血压服用降压药,发热使用退烧药等。对症治疗随不能消除病因,达到根治,但在病因未明或对因治疗尚未显效,需要立即控制症状以缓解病情时,其重要性不亚于对因治疗。如:病人处于休克、高热或惊厥时,6,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效学,取相应措施加以避免或使之减轻。此外,有的药物尚可引起“三致”反应,即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用药时必须警惕。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指少数致敏的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与毒性反应不同,不易预知。不同药物有时可出现类似的反应,轻者

4、表现为药物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重者引起皮炎、多形红斑和过敏性休克等。对于易致变态反应的药物或过敏体质者,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用药过敏史,并须做皮肤过敏皮试,凡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有关药物。 激发反应:是指由于应用药物治疗疾病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不敏感的细菌乘机大量繁殖,又引起新的感染,成为“二重感染”。,真痛苦,我听不到!,7,请大家连线,服用感冒药后打瞌睡 毒性反应 服用安眠药后循环衰竭 后遗效应 服用安眠药后第二天还昏昏沉沉 停药反应 突然停用降压药后血压回升 继发反应 使用抗生素后导致二重感染 变态反应 花粉过敏 副作用,8

5、,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效学,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是说明药物为什么能起作用和如何产生作用的问题。掌握药物作用机制,有助于了解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本质,从而为提高药物疗效和防止不良反应提供理论基础。由于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性质各异,其作用机制也多不相同,主要有: 改变理化性质:有的药物通过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二发挥作用,如口服碳酸钠氢钠能中和胃酸;静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可提高血浆渗透压,能引起组织脱水而用于消除脑水肿。 对酶的影响:有些药物通过抑制或增强体内某些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如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从而呈现解热镇痛作用。 参与或干扰机体的代谢过程:有些

6、药物如维生素、无机盐或激素等,其本身就是机体生化过程所需要物质,应用后可直接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而防治相应的缺乏症。,9,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效学,作用于离子通道:细胞内外的无机离子如K、Na 、 Ca 、 Cl等可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行转运。有些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而发挥作用,如硝苯地平为钙通道阻滞药,可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影响心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呈现药理作用。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具有选择性地转运物质的功能。有的药物能影响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而发挥作用,如利尿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钠离子,氯离子的重吸收而呈现利尿作用。 影响免疫功能:有些药物通过增强或抑制

7、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作用。如转移因子能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可用于细胞免疫缺陷的辅助治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与受体结合:存在于细胞膜上、胞浆内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蛋白质,能识别、传递信息并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具有饱和性、选择性和竞争性。,10,二、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的处理。 机体 药物 表现为药物在体内过程中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11,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药动学,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不耗能的顺差转运,药物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膜两侧浓度差大,转运速度快。分

8、为: 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药物以其脂溶性融入细胞膜脂质层,从而透过细胞膜扩散。受药物的解离度极性和脂溶性的影响。大多数药物呈弱酸性或弱碱性,在体液中有一定程度的解离度,以解离型和非解离型存在,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高,易跨膜转运;相反,解离型药物不易。多数药物以这种方式转运。 膜孔扩散:又称虑过,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可通过细胞膜的膜孔而扩散,受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影响。只有小分子药物可通过。 易化扩散:包括载体转运和离子通道转运。载体转运特点:载体高度特异性;表现饱和现象;表现竞争性抑制现象。 主动转运:耗能逆差转运,主要依靠载体,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有关。特点同易化扩散。,12,药物通过

9、细胞膜的方式,简单扩散,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滤过,13,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药动学,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吸收的快慢和多少直接影响药物吸收作用出现的快慢和强弱。吸收快而完全的药物,显效快作用强;反之则显效慢,维持时间长。 消化道吸收: 口服给药:首关消除。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舌下给药:吸收迅速,避开首关消除,但吸收面积小。 直肠给药:避开首关消除,吸收量较口服少。 注射部位吸收:皮下、肌内、静脉。吸收速度与局部血流量和药物制剂有关。 皮肤黏膜和呼吸道的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很多,初用药部位局部组织特点及血流外,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药物的制剂(生物

10、利用度)、吸收环境有关。,14,药动学研究内容:,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规律,15,给药途径 与药物吸收,吸收速度: 吸入腹腔舌下含服直肠肌注皮下口服皮肤贴剂。,16,吸收速度,17,首过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iton),药物经肝静脉入全身循环,上腔静脉,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脏,小肠吸收药物,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因经过灭活代谢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现象。,18,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药动学,分布:药物被吸收之后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称为分布。药物的分布与药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也有例外,如吗啡,强心甙。影响分布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pH:

11、脂溶性药物或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均易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表现出药物分布的选择性。 血脑屏障与胎盘屏障、血眼屏障:血脑屏障指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壁表面由星状细胞包绕所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或脑脊液间的屏障。胎盘屏障是由胎盘将母体与胎儿血液隔开的屏障。,19,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药动学,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第一步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第二步是结合反应。 排泄:药物自体内被排至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肾排泄:尿量和尿液pH的改变可影响药物排泄。药物排泄的快慢可直接影响作用持续的时间,肾功能不全时,药物排泄速度减慢。 胆汁排泄:

12、某些药物及其代谢物可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如有的抗菌药在胆道内浓度高,利于肝胆系统感染的治疗。有的药物经胆汁排泄在肠中再次被吸收形成肝肠循环,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乳汁排泄:由于乳汁呈酸性,富含脂质,所以脂溶性高的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可自乳汁排泄。 其他:汗腺、呼吸、唾液、泪水,20,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药动学,三、药物的消除与蓄积 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药理活性消失的过程称消除。 恒比消除:又称一级动力学消除。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的百分比进行消除,使血药浓度逐渐下降,大多数药物属此类。当药物浓度极小时。 恒量消除:又称零级动力学消除。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数量进行消除,即每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相等

13、。超过恒比消除极限时,以恒量消除为主。当体内药物浓度极大时。 药物的蓄积是由于反复多次用药,体内药物不能及时清除,血药浓度逐渐升高而产生的,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大于消除的速度。临床上可利用药物的蓄积性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水平,然后长期维持。,21,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药动学,四、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药物的吸收和消除可直接影响血浆中药物浓度以及药物作用的强弱和久暂。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用时量关系表示;药物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用时效关系表示。时量(效)关系曲线可分三期:,22,时-量曲线,时间,代谢排泄相,Cmax,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MTC,MEC,Tma

14、x,血药浓度(mg/L),23,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药动学,药物半衰期t1/2 : 生物半衰期:药物效应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血浆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指此。 如果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体内药量逐渐累积,给药5次后血药浓度基本达到稳定水平称稳态血药浓度,此时表明药物的吸收量与消除量达到平衡。,24,t1/2的意义,反映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与消除药物的快慢程度; 一次用药后经过5个t1/2后体内药物基本清除干净; 按t1/2的长短常将药物分为5类:超短效为t1/21h,短效为14 h,中效为48 h,长效为824 h,超长效为24 h; 肝肾功能不良者,药物的t1/2将

15、相应延长,此时应依据病人肝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或给药间隔。,25,有一镇静催眠药,T1/2是2小时,服用100mg后入睡,当体内只剩下12.5mg时病人清醒,问病人睡了几个小时?,如果服用200mg,又可睡几个小时?,问 题,?,26,c,t,五、连续给药时的稳态浓度与稳态药量,27,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三大方面),药物方面 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药物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一般地说,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其药理作用相似。 药物的剂量:剂量的大小可决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中毒量、致死量。 治疗量 安全范围 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LD50 / ED50 ),此值越大,药物的安全性越大。 效价及效能:效价指作用强度,是以几种药物产生同样效应时的剂量大小。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28,剂量与作用的关系示意图,29,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机 体 方 面 年龄与体重 性别 个体差异 病理状态 心理因素,30,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用药方法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途径:口服、注射、吸入、舌下、直肠、皮肤、黏膜。静注吸入舍下给药肌注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给药。 给药次数和时间 反复用药 联合用药,31,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