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第六次作文-导写例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6425178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三第六次作文-导写例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高三第六次作文-导写例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高三第六次作文-导写例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高三第六次作文-导写例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高三第六次作文-导写例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三第六次作文-导写例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三第六次作文-导写例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第三次作文20162017学年命题回顾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抢红包”是当前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微信群里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这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文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会风气;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扭转社会一切向“钱”看的低俗风气。你对此有何看法?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点拨解读材料作文,其实就是对作文题的每

2、一段每一句进行文本细读。通过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读出命题人的出题意图,读出写作方向。首先要有整体意识。这是一道观点类新材料作文题,大致又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叙述现象,引出“抢红包”这个很接地气人人都熟悉话题。第二层面,议论话题,通过不同的人对“抢红包”现象发表看法,三个观点角度不同,各有侧重,有贬有褒有辩证。很多人阅读作文题,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对题目的要求语一眼扫过,只关注到要求语中的字数要求,对其它的要求不做解读,认为那是可有可无的客套话,这是个大大的误区。其实随着作文题命题的日趋成熟,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全国卷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开始,要求语越来越重要,在此对“任务驱动型作文”

3、的要求语不做赘述。此题的要求语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其实也是十分重要,其实这也是明确了甚至是限制了本次作文的写作任务,这实际上是规定了本次作文的写作范围只能是围绕“抢红包”这个问题来展开论证。其次是要有写作意识。写作意识最主要的是“中心意识”,本次作文的“中心”,就是对“抢红包”这种现象发表看法,这是“中心”的底线。命题时,特地通过三种不同看法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观点作为自己写作的“中心”,当然也可以发表其他的更具思想的观点。提供的三个观点从材料中读不出优劣高下之分,在立意上不限制,给学生充分地写作自由,尊重学生的内心。需要强调的是,给出的三个不同观点不是写作的唯

4、一目标,更不要求学生去证明材料中的所有观点。再次是要有分析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理性思考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概念的理解,是理性思维的基础;由现象到本质,这是理性思维的路径。比如“抢红包”是否等同于“玩手机”?哪个外延要大?这是概念的分析能力,如果作文写成“玩手机”的弊端就应该算离题了。“抢红包”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如果写作中不涉及,文章就无法深刻,就只会叙述一些“抢红包”的场面,就只能简单停留在就事说事的感性层面,无法达到就事说理的理性层面。立意角度:赞同“抢红包”的理由:1、“抢红包”增强了新年的喜庆气氛,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参与者收获了前

5、所未有的快乐。2、“抢红包”让人从相对疏离的关系中获得收益,这种惊喜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更广泛的关爱和社会认同。反对“抢红包”的理由:1、淡了年味,让传统佳节成了“抢红包节”。2、冷了亲情,“抢红包”成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新隔阂”。3、伤了身体,有人不分昼夜,机不离手,以致眼迷离、手抽筋。阅卷综评(一)本次作文的亮点。1、大部分学生写出了符合题意的文章,全文都是围绕“抢红包”这个问题来展开论证。2、都说“题好一半文”,观点明确,表述得当的题目也有不少。示例:包裹着真情的那一抹红、抢夺的快乐,迷失的亲情、我与你的距离只差一个手机、红包抢走了亲情、别让手机框住世界、“红包”让亲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6、、别抢了红包冷了心、适度娱乐,亲情长伴、莫让红包染心灵净土3、能运用辩证思维去论述“抢红包”的利弊,使文章呈现出哲理思辨的意味。示例:“抢红包”是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传递对亲朋好友的感情,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是它终究只是一个工具,最终幻化成一个个数字,永远无法代表人们的真情,也无法真实表达人们的感受。4、能由现象看到本质来论述,使文章呈现出理性意味。示例1:“红包,我所欲也,亲情,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亲情而取红包者也。”这不是讽刺,却是冷冰冰的现实。(抢夺的快乐,迷失的亲情的开头)示例2:“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临至,本应该是亲情的相会,是朋友之间的祝福,是孩子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可如今,

7、“抢红包”风行,使“红包”里面不是洋溢着温暖的心意,而是赤裸裸的金钱与娱乐,是冰冷手机上诱人的数字,华丽的装饰罢了。人们与红包之间似乎成了一种捕食的关系,不断的抢夺红包,却没有发现,红包抢走的却是亲情。(红包抢走亲情开头)(二)考场作文存在问题及原因。1、标题大而空洞,不明确,有些标题死板机械。示例:抢红包、论抢红包、节日与潮流、事物的两面性、论“抢红包”对人们的重要性、向钱看、抢红包的力量2、审题出现错误或偏差,观点不明确或表述不当,没有扣住“抢红包”而是抛开不谈,全文仅大谈特谈科技发展或社会风气。示例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具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对“抢红

8、包”的看法也是一样。(事物的两面性)示例2: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逢年过节,一家人围在一起,却都各自低头玩手机,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手机真的是好东西吗?(放下手机,拥抱幸福开头)(将“抢红包”偷换为话题“玩手机”)3、行文思路简单肤浅,文章层次不清,结构不严谨,论述浅显。优秀例文【抢红包,抢情谊】古来中国红就是大喜之色,新年新婚甚至乔迁都少不了一封包着情谊的红包。如今科技发达了,微信群中抢红包的活动也此起彼伏,轮转不歇。不少人认为此番现象败坏风俗,败坏风气,可待我斟酌一番,只觉得此论以偏概全。我以为,抢红包抢的并非钱财,而是一份情谊。金榜题名时,人生喜乐事,封封红包如秋

9、日落枫,令人不自觉心生愉悦,喜气洋洋。不说别的,只看看去年高考成绩公布那日,铺天盖地的红包让人止不住咧开了嘴,喜不自禁。当真为了几十几百个红包中的钱?非也,劳心劳力抢得不过十几元钱,抵不过一顿午餐,所谓向钱看的论调,根本站不住脚。发红包的人发了一腔喜悦,抢红包的人抢了满心憧憬。倘若没了这份心意,多少喜悦宣之于众便多少成了炫耀,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封一封红包再发,没几个铜子却有一份情谊,分享了喜气也让人得以慰藉,抛下妒羡真心贺喜。由此观之,唯利是图纯属妄言,人生喜乐才是真心,抢红包抢红包,抢的是一份喜悦,抢的是一份真情。师生同祝福,上下共欢庆,开启红包便放下了自矜的尊位,与众人同等,不分主次。不

10、谈远了,就看给学生发红包的教师,给下属发红包的上司,无论其秉性如何,别人评价时少不了一条“平易近人”。一封红包十几元,抢个几分钱算运气好。这点钱财本不足以动人心,其真正动人心的,乃是处高位之人的尊重与示好。记得属下一日辛劳发一封红包表达感谢,几分小钱若真当奖励发下只让人觉得有辱人格,可装进了红包一哄而抢,上司得了友好,下属得了尊重,岂不妙哉?又说学生、下属遇了喜事,师长、上司抢一封红包沾沾喜气,何尝不是表达平等和尊敬?以朋友身份示人,令人心中暖融。倘若没了这份心意,社会残酷,上下级规矩严明,一层隔膜坚韧如斯,只让人心生敬惧,不利社会和谐。由此观之,抢红包抢红包,抢的是抛却身份的人间真情。朋友,

11、回首观之,你仍以此为低俗之流吗?抢红包,抢情谊。那微渺数字之下是真诚的喜悦、祝福、安慰、感谢、共勉,抢的是一点利益,抢得的却是抛却利益的人间真情,抢得的却是跨越一切阻碍的正能量!一封红包封了人心坦荡、真挚情谊、友爱激励、社会和谐,这让我如何认为它不好?我以为,“抢红包”自然是值得发扬的。值得发扬的不仅是传统文化,也有传统文明骨子里的中正平和、团结友好!【适度娱乐,勿失自我】 “抢红包”这一活动正在兴起,成为当今最流行的玩法,人们通过“抢红包”来娱乐放松,表达祝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文化,而有些人则嗤之以鼻,认为它坏了社会风气。“红包”到底抢还是不抢呢?凡事有个

12、度,正所谓“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亦是这个道理。别让红包抢走了你的生活。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抢红包,它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娱乐方式,并不代表什么。如今有的人日夜抱着手机,时刻关注着微信里的红包,他们抱着占便宜的心态过着每一天,他们被金钱蒙蔽。可是诸位,我们又怎能忘记钱钟书先生晚年时拒绝任何与名利有关的采访,不为金钱,只为了自己能过一个平淡的生活,每一天都无牵无挂?刘禹锡居于陋室而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是这样一种对名利的漠视,对理想的追求,才让他们收获了充实的生活。别让红包抢走了你的亲情。如今逢年过节,人们有的抛弃了传统的红包,而是于异地包个网络红包,再随便写上几句祝

13、福,动动手指,红包飞出。网络红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和方便了,但是却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小孩们不再遵守跪地磕头送祝福才能拿到红包的传统,而是频繁点击屏幕抢红包,这样一来人与人的感情就淡了。可是诸位,我们又怎能忘记杨绛女士拒绝出售钱先生的书信?这正是她尊重丈夫、重视亲情、不为名利的体现。我们不能因为电子红包方便快捷,便重利忘情。不要让红包抢走了你的本心。适度娱乐是可以的,但不要仅为一时的爽快而忘了本心。所谓本心,正是一种生活态度,你原本内心坚守的那一份淳朴与淡泊。乔布斯建立了强大的苹果帝国却不因为一时的利益打破追求细节的本心;比尔盖茨不因成为世界首富而抛弃自己的追求卓越的本心。一时抢红包虽让

14、人感觉爽快,但你能一辈子都靠它为生吗?每个人内心原本都有一份对生活的憧憬与守望,坚守住本心,不要被一时的利益而迷失自我。当然,“抢红包”也不失为现代生活的一份乐趣,在我们闲来无事的时候,玩一玩也并不是不可以,关键是你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倘若你不是为了放松心情、适度娱乐,那就真的应该放下你手中的手机了。别让红包抢走了你的人生。适度娱乐,勿失自我。【别让红包“抢走真情】考生甲51分每当春风送暖,旧符换新之际,发一个红包,是对后辈的关切和期盼;每当喜事临门,欢天喜地之日,发一个红包,是对幸福的分享和传承。可现如今,无聊之人为了吸引眼球,不良商家为了牟取利益,让这一充满温情和祝愿的传统活动从现实延

15、续到了网络。在每个人的掌上世界中,“抢红包活动开始泛滥,但请不要掉以轻心,别让红包“抢走真情。不论是“谁言存草心,抱得三春晖,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亦或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类朴实的感情总是诗人们吟诵不尽的题材,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正沉迷于虚拟世界“抢红包的你,是否有抬头看看白发渐生的父母,渐行渐远的朋友,独坐空院的爱人?与最爱的人相处的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若是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无论如何也只剩追悔莫及了。因此,别让红包“抢走你与亲人的相处时光。总有那么多人守护着心灵的净土:诸葛亮坚守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信条;陶渊明证明了“不

16、为五斗米折腰的傲然正气;林清玄保持着“身如浮木,心有沉香的深沉之心。而现如今也总有些人为了一己私欲,企图给社会增添几丝不正之风、利用“抢红包骗取钱财,利用人们的好奇之心牟取暴利之类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而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己的本心,甚至有人因为“抢红包与亲戚朋友心生怨恨,酿成惨剧。因此,别让红包“抢走你的纯真初心。网络世界毕竟是虚拟的,真实可感的现实世界才是最动人的。暮春之落英,暖夏之素莲,深秋之红叶,炎冬之飞雪,天天蜷缩在几平方米的狭小居室中“抢红包的你,多久没有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四季的变换,多久没有站在日光之下倾听清风的细语了?为了手机上几分几毫的单调数字那么多人竟然放弃了无穷无尽的自然之美,若是心系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