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模式(1)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6422747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模式(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模式(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模式(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模式(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模式(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模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模式(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模式 (1)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医学模式;基因操作 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将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广泛的 可能性, 并给生物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但是人的社会性, 疾病产生的非生物因素以及社会及伦理的限制都决定了任 何生物医学上的成就,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都不能改变生物 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深刻内涵。HumanGenomeProjectandMedicalModelAbstractHumanGenomeProjectwillprovidethedevelopmentofmedici newithgreatpossibilitiesandrevolutionizethebio

2、medic ine.However,duetothesocialityofhumanbeingandnon-bio logicalfactorsofthedevelopmentofdiseases,andthesoci alandethicallimitationofgeneoperation,anygreatprogr essofbiomedicine,includingHGP,isnotabletochangethed eepimplicationsofbio-psycho-socialmodelofmedicine.KeyWords:humangenomeproject;medicalm

3、odel;geneoperationXX年6月26日美国东部时间10点19分,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通过卫星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已 经绘就。这意味着人类生命的密码即将破译。为了突出这件 事的重要性及其深远影响,克林顿从科学史中寻找到了一种 能够更为激动人心的表述方式。他说,当年伽里略在证明自 己能够用数学和天文工具掌握天体运行的规律时曾说过,他 已经掌握了上帝创造宇宙的语言;而今天,我们宣布人类基 因组计划(HGP的这项重大进展时,我们正在掌握上帝创 造生命的语言。这一生动的表述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立 即使HGP这个在一天前还局限在科学家圈子里的概念,一 下子成为全世界从政府高层到

4、普通平民的热门话题。科学史 上常常出现这样的事: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突破,由于它 的影响深远并涉及每个人的生活(或信仰) ,会一下子使科 学中的高深理论在民间迅速普及开来。达尔文的进化论如此, 伽里略的天体运行论也如此。 1997 年,克隆羊多莉的出现使 得“克隆”这个只能按英文音译的陌生概念,立即成了普通 人口中的日常用语。 今天,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必将使 “基因” 这一上帝创造生命的语言,迅速为广大民众所熟悉。毫无疑问,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 一1。千百年来,人类独具的思维能力以及对自身及世界 的好奇本性,使它从未停止过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 将向何处去?”这个终极问题的

5、探索。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 成,将使我们第一次可以用纯生物学的语言,从我们自身的 结构中寻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用这个“上帝创造生命的 语言”来改造我们的生命,并创造出新的生命。人类基因组 计划的完成确实能够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譬如通过基因替换来治疗疾病;通过疾 病相关基因的测定来预测对疾病的易感性和诊断疾病;功能 蛋白的基因还可能是许多新型药物的来源。这些都会给医学 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2。不但如此,人们还可以通过对基因 的操作而创造出比现有人群更聪明、更漂亮,也许更长寿的 “超人”。这一切从技术上来讲,都是可能的,只要人类愿 意,它的实现只是迟早的事。但是即使暂

6、时撇开生命伦理学 的考虑,我们还是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上述的这一切是否 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呢?这些新“超人”们是否 一定会活得更健康、更幸福呢?人并不是单纯的自然人,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 状态决不会仅由他的生物属性所决定,甚至更主要的是由他 的社会关系来决定的。医学的对象是人的健康与疾病,而健 康与疾病也不仅仅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 络理论证明,人类精神状态可以在基因表达的水平上影响免 疫应答的强度,从而明显地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或者可以 通过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导致癌症的发生。此外,我们早已知 道,小到细胞,大到人体,相同的基因型并不一定会表现出 完全相同的表型特征

7、,这说明基因的表达与否及表达的程度, 既受基因存在的微环境,譬如细胞除DNA以外的成份的影响, 也受机体存在的大环境,譬如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的影响。从 广泛的意义上讲,疾病也可以认为是基因病,但基因并不是 一个可以自行其是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看,疾病又不完全 是基因病。企图通过操作基因来解决一切医学问题,显然是 不切实际的。目前临床上难治性疾病大多是由多个基因决定 的。譬如,一个癌细胞的发生既涉及到癌基因的活化、抑癌 基因的失活,又涉及与凋亡有关的基因的一系列变化,如此 等等。至于人的复杂表型,如行为方式、性格特点、智力程 度、寿命长短等更是由多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可能分布在 基因组的不同区域,

8、它们通过一种极其精确的,现在我们还 不知道方式相互协调,并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出上述的种 种复杂性状,这不是可以由简单的基因操作所能控制的。人 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也只是知道了创造生命的语言,要读 懂由这些语言写成的天书,还是一个很长、很艰难的过程。 最后一点,如果对人体的任何性状都可以进行通过基因操作 来控制了,是否人人都可以享受到这种治疗方式呢?社会能 够承担得的起这种基因操作所需的昂贵代价吗?而一种技 术如果只是少数人能享用而不能获得普及 , 它的社会影响必然是十分有限的下面是最近发表在美国权威杂志上的两则科学新闻。第 一篇是今年 6 月 9 日发表在美国 科学 杂志上 “焦点新闻” (

9、 Newsfocus )栏目中的,题为“应激:东欧死亡率后面的 一只看不见的手” 3。它以一系列数据和图表说明,在东 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后,那些国家的人民由于社会动荡和生活 的不稳定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心脏病的死亡率显著增加,人 群的预期寿命明显下降,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对于这种产 生疾病的社会原因,难道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来解决的吗? 另一篇是今年 7 月 13 日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上,由瑞典、丹麦和芬兰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涉及 9 万个 双胞胎的超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癌症的发生与如吸烟、 酗酒、环境污染、不良饮食习惯等环境因素的关系,远比与 基因的关系更密切。在这些同胞双生子中,二人同时都患癌 症的只有 3%;即使是在对基因型最敏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 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子中,二人同时都患癌的也只 有 18%。这个结果令科学家们极为震惊。密歇根大学的资深 肿瘤遗传学家格鲁伯说:这次研究“非常清楚地表明,对肿 瘤发生与基因的关系,我们原来自以为知道得很多,而实际 上还所知甚少。 ”这项研究报告正是在人类基因组框架图完 成的消息公布不久,公众对治愈癌症正充满了希望的时刻发 表的,这确实具有某种反讽的意味。(作者:3C0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 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