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公 式大全讲义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422734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数学公 式大全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职数学公 式大全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职数学公 式大全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职数学公 式大全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职数学公 式大全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数学公 式大全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数学公 式大全讲义教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德摩根公式 .3.包含关系 4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个.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顶点式;(3)零点式.6.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则;,.(2)当a 0时,有.或.45.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时,; .(2)当时,;46.斜率公式 (、).47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过点,且斜率为)(2)斜截式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 ().(4

2、)截距式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48.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2)若,且A1、A2、B1、B2都不为零,;49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为(除直线),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是参变量50.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直线:).51. 圆的2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0).5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则点在圆外;点在

3、圆上;点在圆内.5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其中.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过圆上的点的切线方程为;54.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 (2)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 (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55.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56.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在抛物线 (2)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3)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

4、物线的外部.(4) 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57.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弦端点A,由方程 消去y得到,,为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的斜率). 58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59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60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6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

5、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62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63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向向量)64.直线与平面所成角65.二面角的平面角66.三余弦定理设AC是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AC,垂足为C,又设AO与AB所成的角为,AB与AC所成的角为,AO与AC所

6、成的角为则.67.点到平面的距离 68.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69.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70.排列数公式 =.(,N*,且)注:规定.71.组合数公式 =(N*,且).72.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 ;(2) +=.注:规定. (6).(7). 73.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 .74.二项式定理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75.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76.互斥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B)=P(A)P(B)77.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1A2An)=P(A1)P(A2)P(An)78.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 P(A)P(B).79.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80.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1);(2).2,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2,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2,2,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2,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